近日,陕西省农业农村厅与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陕西省分行下发《关于加快金融支持乡村治理和建设的通知》,进一步加大金融业对乡村治理体系建设和农业农村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推进“阳光政务、廉洁村居”建设,加快农民合作社高质量发展,提升乡村治理能力,决战决胜脱贫攻坚。
《通知》要求,各级农业农村部门要与中国银行各分支行主动联络,加强“政银”合作,以金融科技为支撑手段,以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为平台,金融助力农业农村数字化转型,服务乡村治理,推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将农业农村政策、乡村治理试点示范名单、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的示范名单等与中国银行的有关金融产品、优惠政策等相互通报共享,将农业农村工作和乡村治理体系建设等相关信息管理平台与中国银行系统的相关信息管理平台有机对接合作,推进乡村治理的村务公开、民主议事、经济合同、纠纷调处、事务管理、法律服务等农村政务管理工作信息化,推动农民合作社及其成员(包括家庭农场、农业企业)、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和小农户信贷等金融服务便捷化。
《通知》明确,中国银行陕西分行按照“试点先行,分步实施”的原则,2020年8月之前,在宝鸡市的凤翔县、眉县,咸阳市的三原县,延安市的富县,榆林市的榆阳区,汉中市的城固县、洋县,商洛市的商州区等8个县(区)先行试点,完成平台对接和信息共享。2020年底前,在西安市临潼区等45个县区完成平台对接和信息共享。2021年推广试点县区成功经验,由点到面逐步拓展至全省其他县区,全面深化“政银”合作,探索建立金融支持“三农”领域新机制,推动乡村治理体系建设新模式。
通过“政银”合作,中国银行各分支行依托乡村治理体系建设等信息管理平台,落实金融服务政策,通过对带动农民能力强的农民合作社及其成员(包括家庭农场、农业企业)、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和小农户提供差异化、精准化金融服务,将乡村治理体系建设与支持农业农村发展相结合,助力乡村振兴,提升乡村治理水平,打造特色鲜明的中国银行农业农村服务品牌。一是建立审批绿色通道,发起环节简化资料收集,审批环节可充分利用视频、电话等灵活沟通,提供全流程“即时响应机制”,确保“最短时间对接,最短时间审批,最短时间放款”。二是放宽个人农业贷款押品准入,对未纳入中国银行押品范畴,在评估价值合理、保管妥善不易贬损、流通性较高等条件基础上,经批复后可单独纳入担保范围。三是简化授信资料,对符合条件的涉农经营贷款客户,根据历史经营情况、贷后检查情况等灵活验证其还款能力及经营真实性,不对现场调查资料、交易流水、购货合同等做硬性要求。四是推出“益农贷”“椒商贷”“果商贷”“惠农通宝”“茶企通宝”等十五项金融产品,满足种植业、养殖业、林业等生产经营、农用机械贷款以及农产品收购、加工、仓储、物流、销售,乡村旅游、休闲农业、健康养老等融资需求。五是增加信贷额度,对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等农业法人,结合农业经营主体的实际生产经营情况,提供单户最高1000万元信贷额度;对小农户、家庭农场等农业个体工商户,提供单户最高300万元信贷额度。
《通知》要求试点县区建立联络机制,明确分管领导,每季度举行一次“政银”合作联席会议,加强组织协调和沟通交流,研究实施推进计划,协调解决试点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及时总结宣传和推广经验做法,推进项目资金和各项政策落地。农业农村部门出台“政银”合作的具体措施,农业发展资金项目要向承担试点任务的乡村治理示范村、镇和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倾斜。中国银行各分支行加大对试点县区特别是承担试点任务的乡村治理示范村镇和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给予信贷支持等金融服务力度,并提供乡村治理和农村政务工作的必要支持。
《通知》还将各试点县区农业农村部门、中国银行各分支机构联系人的姓名、职务、电话等信息作为附件一并印发,便于市级指导、县级对接,深化合作内容、扩大合作领域、增强合作效果,推动“政银”合作科学、高效、有序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