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邯郸市委邯郸市人民政府关于抓好“三农”领域重点工作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小康的实施意见
发布时间:2021-07-19 09:06:43  消息来源:邯郸市农业农村局  作者:佚名

  

  

  (2020年2月24日)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抓好“三农”领域重点工作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小康的意见》(中发〔2020〕1号)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抓好“三农”领域重点工作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小康的实施意见》(冀发〔2020〕1号)要求,结合我市实际,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与目标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三农”工作决策部署,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对标对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强化举措、狠抓落实,集中力量完成打赢脱贫攻坚战和补上全面小康“三农”短板两大重点任务,持续抓好农业稳产保供和农民增收,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保持农村社会和谐稳定,确保脱贫攻坚战圆满收官,确保农村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2020年,全市“三农”工作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全面完成脱贫任务,现行标准下剩余贫困人口全部稳定脱贫;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实现新提升,全面完成省定调减52万亩高耗低质低效农作物目标任务,全市特色农作物种植面积达到329万亩,农业标准化覆盖率提高6个百分点、达到70%以上,粮食总产保持在100亿斤以上;农村环境面貌实现新改观,完成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改造15万座,小街巷硬化率达到85%以上,力争达到100%,村庄绿化覆盖率达到36%以上;农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取得新突破,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成果进一步巩固,农村土地流转率达到36%,农村集体经济收入5万元以上的村累计达到70%,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5%左右。

  二、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一)全面完成脱贫任务。坚持精准施策,加大帮扶力度,扎实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对特殊贫困人口兜底保障,确保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入学率、基本医疗保障政策落地率、住房安全保障率、饮水安全保障率4个100%,确保完成剩余3000多名贫困人口脱贫任务。对剩余贫困人口相对较多的大名县实行挂牌督战。全面开展脱贫攻坚“回头看”,严格执行贫困退出标准和程序,坚决杜绝数字脱贫、虚假脱贫。扎实做好国家脱贫攻坚普查准备工作,确保过程扎实、结果可靠,经得起历史和群众检验。加强对贫困群众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的动态监测、风险排查、预警防范,针对受疫情影响存在脱贫困难的未脱贫人口、存在返贫风险的已脱贫人口、存在致贫风险的非贫低收入人口,要打破常规、因人施策,严防疫情影响脱贫和产生新的贫困人口。

  (二)建立健全防贫机制。继续做好所有摘帽县和脱贫人口帮扶工作,加强对非贫低收入户、非高标准脱贫户等边缘人口的日常监测和帮扶救助,健全完善防贫基金与低保兜底相结合的防贫长效机制,确保已脱贫户不返贫、非贫困户不致贫,确保全面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少。强化防贫预警监测,及时对可能致贫返贫人员实施情况核实和救助。建立防贫救助台账和后续帮扶台账,密切跟踪服务,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防止再生和次生因素致贫返贫。

  (三)巩固扩大脱贫成果。保持脱贫攻坚政策总体稳定,坚持贫困县摘帽不摘责任、不摘政策、不摘帮扶、不摘监管。因地制宜发展扶贫产业,继续推广扶贫微工厂做法,深化产业、就业、科技、教育和健康扶贫,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工作,推动千企帮千村结对帮扶全覆盖,提升贫困群众的造血能力和内生动力。研究建立解决相对贫困长效机制,推动脱贫攻坚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机衔接。

  三、加快补上农村民生短板

  (一)加强农村道路建设。推动“四好农村路”示范创建提质扩面,新改建农村公路920公里。支持村内道路建设和改造,在全面完成村庄主街道硬化的基础上,2020年8月份前小街巷硬化率达到85%以上,年底力争达到100%。积极推进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在完成具备条件的建制村通硬化路和通客车任务基础上,全市60%的乡(镇)农村客运班线完成公交化改造,县域20公里范围内农村客运班线公交化运营率达到80%。

  (二)提升农村供水保障水平。推进农村供水安全巩固提升,全市农村饮水安全覆盖率达到100%,平原村庄基本实现自来水普及率100%。加强农村饮用水水源保护和水质监测能力建设,提升农村饮水安全监管水平。在有条件的区域,大力推进农村生活水源江水置换,实施规模化供水工程,年内完成50万农村居民江水置换任务。积极推进馆陶县农村饮水工程专业化管护试点建设,进一步增强专业化管护能力。加强农村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提升农村减灾能力。

  (三)增强农村电讯暖保障能力。巩固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成果,实现村村通动力电。强化农村信息通信设施建设,推进第四代移动通信网络信号深度覆盖,做好第五代移动通信网络信号的测试储备工作,推进网络提速降费,巩固提升农村通信水平。稳妥推进安全清洁取暖,实施41.98万户“双代”改造,平原地区清洁取暖实现全覆盖。

  (四)提高农村教育质量。加快补齐教育短板,实施中小学幼儿园新一轮三年攻坚行动,新建中小学幼儿园220所;推进农村学前教育全覆盖,基本消除义务教育学校大班额,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强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两类学校办学条件达到省定基本办学标准。

  (五)加强农村医疗卫生服务。加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改善设施条件,办好县级医院,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标准化覆盖率达到50%以上,消除医疗服务空白点。全面推进乡(镇)卫生院与村卫生室一体化管理,推动县级医院与县域内各类医疗卫生服务机构互联互通,每个乡(镇)卫生院至少有2名医师、每个村卫生室至少有1名乡村医生掌握5项以上中医药适宜技术。建立健全分级诊疗制度,县域内就诊率提高到90%以上。加强基层疾病预防控制队伍建设,做好重大疾病和传染病防控。

  (六)提高农村社会保障水平。落实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确定和基础养老金标准正常调整机制,进一步健全完善覆盖城乡居民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加快实施全民参保计划,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完善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和农村留守老年人关爱服务体系。实施农村敬老院改造提升工程,改善和提升农村特困人员服务环境、管理水平。

  (七)健全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积极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重点抓好临漳县、涉县2个全国试点,梯次推进肥乡区、曲周县、魏县、鸡泽县等4个市级试点。加强基层综合性文化中心建设,全市85%以上的乡村建成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推动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向乡村延伸,大力培育文化能人和非遗传承人,实现公共文化服务乡村全覆盖。鼓励开展群众性节日民俗活动,以“庆丰收、迎小康”为主题办好中国农民丰收节,每个县(市、区)选择1个点举办庆祝活动。

  (八)着力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大力推进乡村绿化,完成1080个行政村村庄绿化任务,争取创建省级森林乡村50个以上,国家级森林乡村20个以上,全市森林覆盖率净增1.5个百分点。严格落实河湖长制,加强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强化滏阳河、漳河、岳城水库等重点水域专项整治,不断提升地表水断面优良比例。积极争取水系连通及农村水系综合整治试点。全面完成农用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划分和摸排,建立全市耕地土壤环境质量档案和分类清单。稳步推进农用地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复利用。加强生态系统修复治理,压减地下水超采量1050万立方米,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50平方公里。

  (九)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坚持质量优先、建管并重、分类推进、整体提升,完成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改造15万座。其中,一类县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90%以上;二类县达到85%以上;三类县在城镇周边、经济条件好的村庄推进整村示范,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85%,其他村庄开展改厕示范户建设,逐年提高卫生厕所覆盖率。同时,深入开展农村厕所改造“回头看”,全面查找问题不足,坚决补齐往年任务欠账。继续开展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试点,加快垃圾焚烧发电等终端处理设施建设,提升农村环卫保洁公司专业化和垃圾处理城乡一体化水平,平原地区全部村庄生活垃圾得到有效处理,山区、丘陵地区95%以上村庄生活垃圾得到有效处理。梯次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优先解决乡镇所在地和中心村生活污水问题,实现有效治理的村庄累计达到1400个、实现有效管控的村庄累计达到4000个。纵深开展村庄清洁行动,推进美丽庭院创建,高标准完成创建美丽庭院示范户10.2万个,打造精品庭院2.8万个。继续开展高铁高速沿线环境集中整治专项行动,实现地绿、村靓、景美的沿线景观。加大“空心村”治理力度,30个空置率50%以上的“空心村”完成治理;空置率50%以下的“空心村”因地制宜、有序推进治理。做好村庄规划工作,以国土空间规划编制为契机,把村庄规划纳入全市规划体系,坚持“多规合一”,制定技术标准和建筑导则,科学确定村庄形态和布局,于2020年6月底前基本完成村庄规划编制。健全农村环境长效管护机制,做到有制度、有标准、有队伍、有经费、有监督。

  (十)大力推进乡村振兴示范区创建。严格落实党政主要领导分包乡村振兴示范区的要求,以县级为主体优选有条件的区域,加快推进“三区同建”(新型农村社区、现代产业园区、乡村生态功能区),开展“四村联创”(产业强村、美丽乡村、文明乡村、平安乡村),突出“六个一”创建重点(打造特色突出、三产融合的现代农业精品园区,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美丽乡村片区,建设融生态资源、农耕文明于一体的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建设城乡一体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网络,打造体现新时代农民精神风貌的文化大戏,构建“自治、法治、德治”结合的现代乡村治理体系),加快建设集空间优化布局美、生态宜居环境美、业旺民富生活美、文明和谐风尚美于一体的乡村振兴示范区,示范引领全市乡村振兴战略实施。2020年,重点打造峰峰矿区太行跃峰渠、涉县太行红河谷省级乡村振兴示范区,每个县(市、区)创建一个以上市级乡村振兴示范区,市级遴选确定2-3个示范区,给予重点支持。

  四、保障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

  (一)稳定粮食生产。坚持稳政策稳面积稳产量,以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为重点区域,建设高标准农田30万亩以上,总面积达到565万亩。深入实施优质粮食工程,大力推广优质专用节水品种、绿色高质高效集成技术。抓好草地贪夜蛾等重大病虫害防控。落实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积极争取小麦、玉米完全成本保险和收入保险试点。

  (二)抓好生猪稳产保供。强化县级抓落实责任,确保年内生猪存栏达到211万头以上,出栏量达到446万头,基本恢复到接近正常年份水平。加快生猪产业转型升级,全力推进馆陶县牧原百万头生猪项目、大名县唐人神集团30万头商品苗猪项目、肥乡区双胞胎集团80万头生猪产业链田园综合体项目等一批超亿元项目建设,巩固和发展以武安市、魏县等为主的生猪优势产区。做强华裕农科、曲周北农大禽业、邱县康远、大名华都峪口、临漳平原禾丰、六和肉鸭等龙头企业,积极推进禽肉、牛羊肉生产,引导优化肉类消费结构。压实非洲猪瘟防控主体责任,严格落实防控措施。加强动物防疫体系建设,群体免疫密度保持在90%以上,免疫抗体合格率保持在70%以上,确保不发生区域性重大动物疫情。

  (三)实施奶业振兴行动。强化地方政府和乳品企业“双规划管理”,2020年生鲜乳产量达到18.1万吨,乳制品产量达到10万吨。支持邯郸康诺日加工300吨乳制品技改项目建设,年生鲜乳处理能力达到10万吨。支持君乐宝集团在大名县投资建设乳制品加工项目和存栏奶牛1.2万头的牧场项目建设。加快建设绿色优质奶源基地,全市奶牛存栏达到5.3万头,奶牛平均单产达到8.2吨。加快发展现代草业,大力发展全株青贮玉米、苜蓿、燕麦草等优质牧草,完成粮改饲面积5万亩以上。加快中小规模养殖场转型升级,畜禽养殖规模化率由63%提升到66%。

  五、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

  (一)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在稳定提升粮食生产能力的基础上,加快农业结构调整,适度调减非优势区高耗低质低效农作物。“两区”内保粮食,以品种调优为主,建设优质专用小麦生产基地,确保粮食安全;“两区”外求高效,以品种调特为主,落实“一减四增”要求,大力发展蔬菜(食用菌)、中药材、林果等特色高效作物和种养结合畜牧业。在秋冬种压减高耗低质低效农作物面积17.5万亩的基础上,春播、夏种分别压减高耗低质低效农作物面积25.4万亩、9.25万亩,全市新增蔬菜等特色作物种植面积23万亩。支持各县(市、区)重点打造不同类型的千亩示范区、万亩示范带,重点打造大名花生和肥乡番茄2个5万亩示范带,打造5个万亩特色种植示范区,打造50个千亩示范区,新创省级特优区3个、国家级特优区1个。

  (二)加快发展都市农业。以现代农业园区为载体,着力打造提升3条省级农业精品旅游线路,创建5个精品都市农业示范区,完善提升市主城区周边半小时都市近郊休闲农业发展圈功能。加快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先行区,抓好邯郸经济技术开发区滏东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完善提升,大力培育支持2-3个省级重点园区积极争创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培育提升10个市级以上精品园区。组织开展大棚房问题排查整改回头看,重点抓好建筑垃圾等废弃物清理和土地平整,及时种植农作物。

  (三)大力发展质量农业。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特色农产品优势区、现代农业园区、规模农业经营主体实现标准化生产全覆盖,全市农业标准化覆盖率提升6个百分点、达到70%以上。依托特色农产品优势区、现代农业园区,全面推行绿色有机标准化生产和全程质量控制模式,建设2个特色农业精品示范基地,打造30个国际标准农产品生产示范基地、70个冬奥会农产品供应备选基地。抓好永年、曲周等8个县(区)的省级农安示范县创建考核验收工作,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实现全覆盖。强化全过程农产品质量安全和食品安全监管,推进智慧农安行动,逐步实现食用农产品从农田到餐桌的全程追溯,全市农产品检测合格率达到98%以上。

  (四)聚力打造品牌农业。以特色农产品优势区为基础,重点打造1-2个省级区域公用品牌、3-5个市级区域公用品牌,争创省级“桂冠品牌”。开展全方位品牌设计包装,加大在中央、省、市主要新闻媒体宣传力度,讲好邯郸农产品品牌故事。实施农产品品牌推介行动计划和营销工程,鼓励企业积极参加中国(廊坊)农产品交易会、东盟博览会等各类农产品专业展销会,扩大农产品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

  (五)加快发展科技农业。搭建科技创新平台,新建省级星创天地5家、培育10家农业科技小巨人企业。依托特色产业精品基地,新建8个农业创新驿站,实现农业县创新驿站全覆盖。支持省级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9个驻邯试验站在种质资源、品种选育、关键技术集成等方面,引进示范新品种新技术。发挥邯郸(曲周)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及省级农业科技园区的示范作用,推广一批高新技术成果。充分发挥市、县科技特派员的作用,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农业科技服务。完善县级专家团队、乡镇科技服务队、村级技术指导员服务体系,推动科技服务到产业到村。推进农机化和农机装备产业转型升级,建设3个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提高2个百分点、达到83%以上。加强农业农村基础数据资源体系建设,对接省智慧农业农村一张图平台,加快推进区块链、5G等技术在农业农村领域融合应用。

  (六)积极发展绿色农业。以曲周国家级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为引领,示范带动不同类型区农业绿色发展。积极推动武安、馆陶土壤污染防治先行区建设,在土壤污染源头预防、耕地土壤环境保护等方面先行先试。大力发展节水农业,继续实施季节性休耕40万亩,推广小麦节水品种及配套技术140万亩以上,发展高效节水灌溉20万亩以上,实现农业节水1.2亿立方米。持续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主要农作物化肥利用率达到41%以上、农药利用率提高到40%以上。开展畜牧业环境污染大整治,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到100%,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77%。加快推进秸秆收储运体系建设,秸秆综合利用率稳定在96%以上。

  (七)全面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积极开展农业大招商,全市签约亿元以上农业产业化项目5个以上,完成招商引资额10亿元以上。重点实施大名君乐宝乳业、邯郸经济技术开发区华裕蛋鸡产业综合体等100个农业产业化项目,年度完成投资50亿元以上。支持重点龙头企业全国布局,重点打造3家省级创新型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培育一批行业领军龙头企业。支持龙头企业在主产区建设原料基地、产品预处理基地和加工基地,重点培育发展鸡泽县辣椒及糖果食品加工、曲周县植物提取物、邱县食品加工、大名县粮食加工、临漳县粮油加工等5个年销售收入超10亿元的产业集群,力争打造1个以上年产值超50亿元的产业集群。

  (八)发展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完善农产品流通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建设冷链物流基地,改造提升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基础设施。支持供销社加快推进土地托管半托管(流转)、电商物流、产权流转交易、便民生活服务,为农服务中心发展到200家,基本实现涉农乡镇全覆盖。大力实施邮政快递两进(进村、进厂)工程,扩大覆盖面,实现乡乡有网点、村村有快递。加快推进“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加强村级电商服务站点建设,推动农产品进城、工业品下乡双向流通。深入推进信息进村入户工程,完善益农信息社建设,提升12316服务能力,逐步实现公益、便民、电商和培训服务在线化、数据化。

  (九)实施农业对外开放。鼓励支持各类农业企业、现代农业园区、农产品外贸基地创建国际标准农产品生产示范区(基地),推进永年企美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美国有机农场项目、曲周晨光生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赞比亚农业科技项目建设。大力培育出口主体,重点支持建设4个国际标准农产品出口示范基地,创建6个国家认证企业。加快农业“走出去”步伐,积极组织企业参加国内外知名展会,引导农业加强“一带一路”贸易合作,到海外发展种植业、养殖业和农产品加工业,全市农业出口额增加3%以上。

  六、加强农村基层治理

  (一)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深入开展“基层党建质量提升年”活动,重点建设20个党建示范区。深入实施农村“领头羊”工程,配合、承接好省基层干部“万人示范培训”,持续实施好《邯郸基层干部“百千万”培训计划》,着力打造一支政治坚定、结构合理、素质优良、担当作为的村党组织带头人队伍。严格村党组织书记监督管理,建立健全党委组织部门牵头协调,民政、农业农村等部门共同参与的村务监督机制,全面落实“四议两公开”。加大农村基层巡察工作力度,强化基层纪检监察组织与村务监督机构的沟通协作、有效衔接,形成监督合力。持续向贫困村、软弱涣散村、集体经济薄弱村派驻第一书记。在乡村开展“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宣讲活动。

  (二)健全乡村治理工作体系。坚持县乡联动,推动社会治理和服务重心向基层下移。落实乡村四支队伍“四化管理”制度,激发基层活力。加强县级统筹谋划,落实领导责任,建立县级领导干部和县直部门主要负责人包村制度。加强乡镇管理服务,整合审批、服务、执法等方面力量,充实农村人居环境、宅基地管理、集体资产管理、民生保障、社会服务等工作力量,打造统一管理服务、一站式办理的综合服务中心。综合设站的做到专人专岗负责,分别设站的做到编制人员符合要求,确保事有人干、责有人担。构建村党组织、村民委员会、村民代表会议、村务监督委员会、村集体经济组织“五位一体”农村基层治理架构,加快推进村级标准化综合服务站全覆盖。扎实开展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建设,抓好峰峰矿区全国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和肥乡区、邱县河北省乡村治理体系建设综合试点。

  (三)加强平安乡村建设。大力推广新时代“枫桥经验”,完善立体化、信息化社会治安防控和城乡社区治理体系。落实“一委一庭三中心”工作制度,开展“一村一法律顾问”服务,加强法制宣传。广泛开展“六无六百”(无刑事案件,无安全生产事故,无到市、赴省、进京集体访和非访,无家族和黑恶势力把持基层政权、横行乡里,无黄、赌、毒和邪教活动,无重点人员漏管失控;重大矛盾纠纷排查率、突出治安隐患整治率、高风险人群管控率、一般矛盾纠纷化解率、网格化管理覆盖率、村<社区>综治站点建成率六个100%)平安村创建活动。加强人民调解组织建设,矛盾纠纷调解成功率在95%以上。纵深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严厉打击非法侵占农村集体资产、扶贫惠农资金和侵犯农村妇女儿童人身权利等违法犯罪行为,推进反腐败斗争和基层“拍蝇”,推进防范和整治“村霸”长效机制建设。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制止非法宗教活动,防范邪教向农村渗透。深化拓展网格化服务管理,探索推动融多张网为一张网,变“条线网格员”为统一管理、一员多用的“综合网格员”。开展假冒伪劣食品治理行动。加强乡村公共安全事故易发领域隐患排查和专项治理,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

  七、深化农村重点领域改革

  (一)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巩固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成果,完善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建设,积极引导土地经营权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集中,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力争土地流转率达到36%。抓好邱县国家级农村承包地第二轮到期后延包试点,先行探索解决各种突出问题的有效途径。严格农村宅基地管理,理顺管理体制,配齐管理队伍,保障人员经费,保证队伍稳定、思想稳定、工作稳定,切实做到有人管、及时管、管得好。加强对乡镇审批宅基地的监管,扎实推进宅基地使用权确权登记颁证。开展农村宅基地管理和改革试点,盘活利用农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住宅。深化放管服改革,简化农村集体建设地审批审核程序,尽可能将审批权限下放到县。推进乡村建设审批多审合一、多证合一改革。

  (二)巩固拓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成果。加快推进农村集体资产监督管理平台建设,探索农村集体经济新的实现形式和运行机制,推动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组织清查闲置及未利用农村集体资产资源,发展租赁经营,盘活政府投资和社会帮扶到村形成的资产,多举措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探索发展集体经济有效形式。巩固消零成果,防止反弹。继续实施消薄工程,全年力争村集体经济收入5万元以上的村累计达到70%。

  (三)培育壮大新型经营主体。深入开展家庭农场示范创建,建成市级家庭农场500家。规范提升农民合作社,巩固空壳社清理成果,促进合作社高质量发展,抓好省级农民合作社规范化建设试点和肥乡区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整县推进国家试点。引导经营主体建立以龙头企业为核心、合作社为纽带、家庭农场和种养大户为基础、社会化服务组织为支撑的农业产业化联合体,重点打造30个示范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大力推进土地托管(流转)服务,培育发展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组织、农业生产性托管服务品牌。

   八、强化政策保障措施

  (一)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坚持把农业农村作为财政支出的优先保障领域,公共财政更大力度向“三农”倾斜,优化涉农资金使用结构,确保财政投入与补上全面小康“三农”领域突出短板相适应。落实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责任,应由政府承担的管护费用纳入政府预算,支持有条件的县开展试点,探索建立长效管护机制。认真落实调整完善土地出让收入使用范围进一步提高农业农村投入比例的政策。鼓励金融机构积极对接市、县农业农村主管部门,对温室大棚、养殖圈舍、大型农机、土地经营权等确权评估后,创新信贷产品和服务,稳步推进依法合规抵押融资。发挥农业信贷担保体系作用,做大面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担保业务。深入开展“双基”共建,为县域农户、涉农中小企业进行信用等级评价,探索构建线上线下相结合、“银保担”风险共担的普惠金融服务体系,提高信用贷款比重。抓好农业保险保费补贴政策落实,督促保险机构及时足额理赔。

  (二)强化乡村发展用地保障。坚守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在符合国土空间规划前提下,通过村庄整治、土地整理等方式节余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优先用于发展乡村产业项目。新编县乡级国土空间规划应预留不少于10%的建设用地指标,重点保障乡村产业发展用地。市级土地利用年度计划安排至少10%新增建设用地,保障乡村重点产业和项目用地。将农业种植养殖配建的保鲜冷藏、晒晾存贮、农机库存、分拣包装、废弃物处理、管理看护房等辅助设施用地纳入农用地管理,根据生产实际合理确定辅助设施用地规模上限。农业设施用地可以使用一般耕地。强化农业设施用地监管,严禁以农业设施用地为名从事非农建设。继续开展低效用地处置工作,盘活存量建设用地。

  (三)加强农村人才队伍建设。畅通各类人才下乡渠道,支持大学生、退役军人、企业家到农村干事创业。有组织地开展“千名专家进百乡兴百业”活动,促进城市科研人员、工程师、规划师、建筑师、教师、医生下乡服务。深入实施农村青年人才开发工程,持续做好省级农村青年拔尖人才选拔工作。健全覆盖城乡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鼓励各地设立乡村保洁员、水管员、护路员、生态护林员等公益性岗位。深入实施农村创新创业带头人培育行动。加大农村人才技能培训力度,2020年完成农村劳动力培训10000人。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培训,2020年培训10万人次以上。

  九、加强党对农村工作全面领导

  (一)强化责任落实。全面落实《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条例》及我省实施办法,完善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工作体制机制。党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发挥农村工作牵头抓总、统筹协调作用,市级由党委副书记任组长,县级由党委书记任组长。探索建立县委书记主要精力抓“三农”工作的清单制度,定期研究调度“三农”重点工作,解决突出问题,确保“四个优先”要求落到实处。选优配强乡(镇)领导班子特别是乡(镇)党委书记,明确一名乡(镇)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具体负责落实县级党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交办的工作。

  (二)强化组织推进。加强市县党委农村工作机构建设,强化统筹协调、政策指导、督导检查、推动落实等职能。市委农办制定全市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年度工作要点,明确任务目标和责任清单,建立工作台账,实行季报告、半年评估、年底考核评价。市直有关部门按照职能分工,制定专项实施方案,狠抓落实落地。各县(市、区)要对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任务,梳理短板弱项,强化工作举措,确保如期完成各项任务目标。

  (三)强化督导考核。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就中央和省委一号文件、我市实施意见重点任务落实以及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情况,对各县(市、区)及市直有关部门开展专项督查。把党的十九大以来“三农”政策贯彻落实情况作为市委巡视重要内容。将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纳入县级党委、政府领导班子综合考核,考核结果作为干部选拔任用、评先奖优、问责追责的重要参考。

  加快补上“三农”领域短板 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小康

  

  



原文链接:http://nyncj.hd.gov.cn/cont_html/zhan/2021-01-13/5136.html
收藏本页】【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