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扶贫产业巩固脱贫成果?——江西井冈山市做优“可持续性”产业的实践探索
发布时间:2020-04-02 19:14:10  消息来源:农业农村部  作者:佚名

  江西井冈山,红色革命的星星之火从这燎原。自2017年江西省井冈山市摘帽以来,脱贫攻坚的后半程从未松懈。到2018年底,井冈山市共4573户16779人脱贫,剩余未脱贫116户285人,贫困发生率降至0.25%。

  如何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建立可持续的防返贫体系?井冈山明确产业增收的基础,采取了景秀“引进来”、品优“走出去”、育才“可持续”的产业持续方针,突出各地域优势因素,将扶贫产业做大做强做长久。近日,记者深入井冈山进行实地观察。

  夯实“引进来”的旅游扶贫产业

  距离井冈山市新区一个小时车程的大陇镇大陇村四面环山,产业匮乏、交通不便,制约着村子的发展。

  2016年,深圳前海中赢合创控股有限公司入驻大陇村,组建井冈山陇上行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投资5000多万元,在原有的村落布局基础上,打造了一个集吃住行游购娱为一体的“陇上行山水田园度假村”。中赢合创公司为大陇村引入客流,通过长期租赁农户闲置房屋、房间托管运营、开发及引导农户开展经营活动等带贫方式,当年大陇村就脱了贫。

  “当时我的母亲患病在此疗养,我发现这里的红色文化基因浓厚,王二小放牛、朱德挑水等革命故事都发生在这里,而且四面环山、绿树成荫、空气中负氧离子含量高,特别适合休闲生活,就想着把这里打造成山水田园度假村。”陇上行旅游度假村负责人蔡春风告诉记者,“我们根据村民房屋的实际情况,长期闲置的房屋就租赁过来进行精装修,做成酒店、咖啡厅、音乐餐吧等经营空间;村民有空余房间的我们就帮忙设计成民宿;没有房屋有手艺的村民在家制作食品或工艺品拿到这里统一展示销售,来到村里的客人一般都会去消费。”

  由于大陇村距离最近的高铁站和飞机场都至少需要2个小时车程,凡是外地来度假的客人,经网上预约,蔡春风都会安排专车司机全程接送。

  截至2019年11月份,度假村接待游客人数已突破2万人次,民宿及旅游收入超过1000万元,在美团、大众点评等互联网平台上陇上行度假村的评分高达4.7分。

  “好评率至少达到80%以上才能达到4.7分,不过更重要的是陇上行旅游度假村的事业现在已经与每位村民的生活息息相关,旅游扶贫产业直接带动着村民的收入。”大陇镇党委委员赵平华介绍道。

  今年76岁的范爱明,妻子患有慢性病无劳动力,女儿尚在校读书,全家几乎没有收入。在驻村第一书记刘祖文的协调下,由蔡春风协助设计规划,利用扶贫资金,将范爱明的房屋一楼精装修成“爱心超市”,销售一些莲子、红薯干等土特产和旅居用生活用品。

  “来店里的游客挺多,有游客说我这儿的土特产最正宗,经常开着车来买。如今我们老两口的日子越过越好了。”范爱明笑着告诉记者。

  紧邻范爱明的王根梅家挂着“七里香”的招牌,今年四十出头的王根梅食品制作手艺好,南瓜干、红薯干、梅子干等小食品远近闻名,她将家里的三间房间交由蔡春风设计成民宿,到了旅游旺季,每天都是满房状态。

  井冈山市扶贫办主任刘新介绍,像大陇镇这样通过旅游产业带贫的还有拿山农旅深度融合发展模式、柏露全域旅游模式、茅坪新城“231”致富产业带动模式、刘家坪业态转换模式等,现在井冈山区域内已经实现了所有贫困户产业入股资金10%以上的分红、所有村级集体经济5万元以上的产业收入。

  培育“走出去”的高附加值扶贫产业

  “我们在山区里每80亩放置一个蜂箱,让蜜蜂的覆盖范围达到最佳值,原蜜的品质最好。”井冈山东上乡的海伦堡养蜂专业合作社展示大厅内,海伦堡帮扶干部易伟告诉记者。

  2018年,中国地产50强的海伦堡控股集团来到了井冈山,经过多方调研,最终选择了蜂蜜产业进行实地帮扶。

  海伦堡先后投入300万元,聘请江西省养蜂专家全程负责密封养殖技术指导和产品生产质量把控,并且依托集团市场优势和完善的营销体系对产品进行销售。

  江西省养蜂研究所专家杨柳告诉记者,“井冈山的森林覆盖率超过73%,我们的技术团队深入山区低密度放置蜂箱,山区里植物品种多、环境好,采的原蜜黏稠度和甜度都非常高;我们合作社的原蜜加工设备是江西省目前唯一一条天然成熟蜜分装生产线,日加工能力达到2000瓶,现在市场上90%的蜂蜜都达不到我们的标准。”

    “我们设计了品牌‘拾野山蜜’,一瓶500g的成熟蜜售价240元,还没来得及面向市场,集团内部员工和我们的一些集团老客户就‘捷足先登’,抢购一空。”海伦堡集团驻东上乡帮扶工作队负责人易伟说。

    据悉,海伦堡养蜂专业合作社吸收东上乡9个村52户贫困户加入,通过劳动就业、承包蜂箱订单回收、入股合作等方式,让贫困户既能获取工资收入、还能有股份分红等收入,仅一年时间,“拾野山蜜”销售额就达到了300余万元。

    刘新告诉记者,在产业的持续性上,他们根据各地区不同的情况,确保家家都有致富产业、人人有稳定收入。在种茶、种果及竹林茂密地区,海伦堡集团针对性的实施“一户一块茶园、一户一块竹林、一户一块果园、一户一人务工”的“四个一”模式,在这些扶贫产业集群下,每年安排奖补资金6000万元,通过政策叠加、资金聚焦、贷款贴息、产业保险等整合各类产业扶贫资金3000多万元,实施差异化奖补政策,鼓励群众大力发展产业。

  培养本土产业人“可持续”地发展扶贫产业

    在东上乡曲江村,江西铜业集团驻村帮扶干部叶维祝明年就退休了,这已经是他驻村帮扶的第三个年头,管理过矿场、集团经营业务的叶维祝,在培养致富带头人、用制度有效管理运营和提升贫困户内生动力方面有着十分丰富的经验。

    “明年我退休了,但是帮扶干部的机制不会退,集团会继续派人驻村帮扶,我也会持续关注曲江、尽我所能帮扶曲江。”叶维祝告诉记者,“三年来,我们走了很多弯路,试了很多错,去年才找到切入点——白莲产业。接下来我们要开始对部分村民进行培养,让这些致富带头人带动大家持续增收,从而有效防止返贫。”

    “以前我们小规模种植莲子,都会经常出现莲子被偷、莲苗被破坏的情况,损耗着实不小,叶老师亲自上阵管理之后,与基地里的贫困户建立就业关系,将土地产出与劳动力的管理收入挂钩,现在规模300亩的白莲种植基地只用一个人看管,比之前10个人管得还好。”东上乡党委书记何伟文向记者介绍。

    村里的贫困户张耀玲,以前没有技术,没有资金,也没有外出打工的途径,生活十分贫困,去年叶维祝雇佣张耀玲来地里采莲。张耀玲拿到工资后,便主动学习技术,并要求承包一些莲子地自己种,张耀玲的积极性,让叶维祝感到很欣慰,经过仅半年的实践和指导,张耀玲已经是村里首批致富带头人了。

    张耀玲告诉记者,“去年外来游客买过我的莲子后,现在还经常有人联系我下订单,最近半年靠着种莲,收入都有3万多块,明年我还想扩大种植面积。”

    据悉,井冈山在脱贫攻坚战结束后,继续实施“321”帮扶机制,做到领导挂点、干部包户、第一书记驻村、党员结对、技术人员指导的产业帮扶力量“五个覆盖”,通过对家门口产业可持续性培育,现已吸纳1.2万余人在家门口就业创业。

    刘新告诉记者,“我们要打造永不走的驻村工作队,让结对人员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坚持用井冈山精神鼓舞群众,大力扶持自主创业,进一步完善能力提升、兜底保障、党建引领的全覆盖机制,实现‘红色最红、绿色最绿、脱贫最好’。”

收藏本页】【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