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还是以前的山,但日子已经不是过去的日子,因为现在有了新靠山嘛!55岁的任光华一边采摘黑木耳,一边向前来采访的记者讲述眼前的生活。
土家族村民任光华的家在贵州省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板溪镇坪底村,这里大山连大山,不少村民的房子建在山坡上。山脚下,河两边,几小块并不起眼的坝子,他就在坝子上的食用菌基地务工。
板溪镇在武陵山腹地,全镇3.65万人,人均耕地仅有0.6亩。2014年,这里的贫困发生率达到25.6%。山脚下的水田种水稻,半山腰的坡地种玉米,山顶上的树林砍柴烧,这是板溪人过去生存的靠山,苦日子一年一年熬煎着。
如今,山顶上种茶、半山腰林下养鸡、山脚下发展食用菌,板溪人有了新靠山,好日子一天一个样。
任光华因病致贫,要想外出务工几乎不现实。2018年,开阔的坝子上开始搞食用菌产业,他就有了就近务工的机会,干一天能挣70元。他说,上了年纪背不动扛不动,现在家门口有一份轻巧活儿,多好的机会。
板溪镇有31个村(居),其中贫困村多达18个。柿坪村,二类贫困村,90%以上的村民是土家族,2014年2039人中有557人是贫困人口。村主任余勇说,过去土地贫瘠、没有产业,劳动力绝大多数外出务工。2015年,他返乡务工,通过发展林下养鸡带动增收,目前贫困人口已全部清零。
山坡其实也是资源,关键看如何发挥它的价值,现在村里的林下养鸡不愁销,并且还有好价钱。余勇说,好生态出好土鸡,一斤可以卖到二十五六元,一只土鸡五六斤。村里的合作社保底回收,有的农户一批可以卖200只,收入比较可观。
勤丰村眼下正是茶叶采摘的时节,妇女、老人上山采茶挣手工费。72岁的田景凤身体健朗,每天背着小背篓采茶,最多的时候可以采三斤,一斤有35元手工费。茶青交到加工厂,工资立马兑现。
五六年前,勤丰村大约36%的村民是贫困人口。随着在海拔较高的地方种茶,贫穷日子逐渐一去不复返。2019年,村里的茶园面积超过900亩。55岁的土家族妇女田儒英,早上七八点出门,一天挣七八十元不成问题,并且还顺带打理了菜园子。
板溪镇党委书记张军介绍,通过发展1000万棒食用菌、30万羽土鸡和2500亩茶叶,可确保今年所有贫困人口清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