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鸡泽县: 扶贫“微工厂”里机声响
发布时间:2020-05-18 18:12:55  消息来源:河北新农村  作者:佚名

  

  近日,在河北省鸡泽县浮图店乡柏一村的“微工厂”里,电动缝纫机“噔噔噔”作响,一派热火朝天的生产景象,27位女工忙个不停,正在进行书包加工。别看这个厂子建在农户家里,产量可不小,书包日产达260个,每个月“流水”达6万元。更重要的是,确保了工人按月领薪水,让抱孩子的“孩儿妈”变成不出村的“绣娘”。

    柏一村距离县城约13公里,村民家门口就业较难,青壮年大量外出务工,农村留守妇女及部分轻度残疾者成为有时间、有精力,但缺技能、缺信息的闲散劳动力。如何让她们有活干、能挣钱,早日稳定脱贫?为此,鸡泽县住建局驻柏一村工作队因地制宜,扶持有技术、有渠道的村民祁建松创办了“微工厂”。

    “厂子去年3月开始建设,投资10万元,当年5月投入生产。现有27台机器,带动本村10余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就业,每年可为每名工人增收2.5万元。”祁建松说。

    一个小作坊,上连箱包大企业,下连农村弱劳力、半劳力,解决了几十个家庭就业难、增收难、顾家难的问题,像这样的“微工厂”在东柳村有十几家。

    石占霞家的“微工厂”已经复工一个多月,十几位工人正在有条不紊地赶制加工订单。工人刘静芳说:“我的孩子还小,在这工作离家近,既不耽误照顾孩子,一个月又能拿到两三千元的工资,家里的日常开销有保障了。”

    “我自己干过几年服装加工,后来找人帮忙联系上一位保定的供货老板,我拿出3万多元购进了10台缝纫机成立了‘微工厂’。”石占霞说。

    之后,石占霞又联系了几家上游经销商,厂里业务逐渐增多。石占霞手把手地教工人,有人不方便到厂子里干活儿,石占霞就把机器送到家,结账的时候还把电费算出来给人家,绝不耽误工人们挣钱。石占霞的作坊一步步做起来,村子里的“微工厂”也发展到12家,提供了400多个就业岗位,每年仅工资就能帮助群众增收达1000多万元。

    在东柳村,群众都说王永刚的鸿鹄服装有限公司是榜样更是“酵母”。王永刚是残疾人,2008年在自家庭院创办小型服装加工厂,一年时间就还清外债还结余50多万元。之后又用7年时间使服装厂面积扩大了68倍,员工增加了115倍,销售额增长280倍,形成年产值达1.6亿元的大型服装企业,产品畅销国内并出口到俄罗斯、韩国等国家。

    王永刚从创业开始就不忘那些残疾人、留守妇女,企业安排了83名残疾人就业,还帮助能居家生产的残疾人“单户”创业,目前在家实现订单生产的残疾户达到240多户,带动400多人就业,每户年收入达3万元左右。

    “鸡泽县十分重视家庭作坊在精准脱贫方面的作用,县里出台政策,凡是列入全县精准扶贫序列的扶贫微工厂(扶贫车间),每安排一名贫困人口就业,且连续用工一年的,可享受每人每年2000元的设备购置补贴。”鸡泽县扶贫办主任苏尚军说。

    鸡泽县人社局创业中心从2010年起连续举办创业培训83期,成功“催生”820多名创业户。他们还协调创业贷款近5000万元,扶持创业户创办各类小型、微型企业。

    “一团火”散出去就是“满天星”。创业带动就业,仅鸿鹄服装有限公司就“催生”家庭作坊30多个。

收藏本页】【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