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谷区山东庄镇多措并举,助力垃圾分类成为“新时尚”
发布时间:2020-09-22 18:41:23  消息来源:北京市农村农业局  作者:佚名

  让垃圾分类成为社会新时尚,人人都责无旁贷。平谷区山东庄镇多措并举,将垃圾分类工作落地落实。通过广泛宣传发动、加大人和物投入力度、建立健全责任机制、强化监督考核等措施,助力垃圾分类落实落细。

  “黑科技”助力生活垃圾资源化

  “地里种植了一些果树,到了果树剪枝的时候,会把大量没用的枝条剪下来,堆在田间地头,看着就很碍眼,如果有更好的办法处理这些垃圾就好了。”绿水峡谷果蔬产销专业合作社的王学柱说。

  在绿水峡谷果蔬产销专业合作社主要种植的是蔬菜和果树,王学柱把这些蔬菜销往各大商超,工人需要对蔬菜进行初加工,将品相不好的蔬菜和坏叶子摘出来,而这些“残次品”容易腐烂又卖不出去,这样就产生了大量垃圾,特别是到了蔬菜拉秧的时候,平均每天产生200斤垃圾。尽管养了几只羊和鸡,但它们仅能消耗掉一部分菜叶,每天还会有很多垃圾处理不完。

  通过山东庄镇政府多方联系、搭建平台,王学柱引进了一台有机固废物生物降解处理机,此机器可处理园林绿植、果蔬、畜禽粪污、餐厨垃圾、河道污泥等。24-48小时可完成对有机固废物的发酵和降解处理,降解产生的肥料直接可以用作于农作物种植。“合作社的菜叶子、烂水果、杂草、树枝等都会投放到机器里,一次投放可产生100多公斤的肥料,这样处理干净又环保。”王学柱说。

  桶前值守动员年轻力量

  充分发挥团组织的模范带头作用,引导广大青少年和志愿者参与垃圾分类工作,提高村民垃圾分类意识。全镇12个村在“志愿北京”平台上发布“垃圾分类桶前值守行动”志愿服务活动,组织动员团员青年、少先队员发挥带头作用。

  志愿者向村民讲解垃圾分类的基本常识和分类方法,对错误分类和投放的村民进行再宣传、再指导,配合做好桶边清洁,对在垃圾桶周边乱丢的垃圾进行及时清理。截至目前,参与活动的团员、少先队员、群众共105名,累计志愿服务时长176小时。

  参加活动的团员王汇文说:“通过参与这几天的垃圾分类宣传和桶前值守活动,我觉得村民们的垃圾分类意识越来越高了,在桶前值守引导别人进行垃圾分类不仅保护了环境,还帮助自己熟悉垃圾种类,增长知识,一举两得。”

  多措并举推进垃圾分类落实落细

  落实垃圾分类管理责任人。山东庄镇各村将垃圾分类工作要求纳入《村规民约》中,依法依规进行管理,同时建立激励机制,引导村民自觉参与垃圾分类工作。同时开展垃圾强制分类执法检查,与“门前三包”工作相结合,建立日常执法检查监督制度,对不按规定分类、乱丢乱放垃圾的村民和单位视情节予以告知、督促整改、依规处罚,对不履责的单位和村负责人进行约谈、问责。

  加强村民垃圾分类意识。实行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的主体是村民,逐步增强村民生活垃圾分类意识,掌握生活垃圾分类知识是关键。加强宣传培训,充分利用广播、宣传栏、横幅、微信等多种形式,通过进村入户等活动,广泛发动群众,动员全社会参与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广泛开展垃圾分类公益宣传,不断提高全社会垃圾分类意识,营造垃圾分类的良好舆论氛图。

  配备完善硬件设施设备。足额配置分类收集容器。家庭投放点(户用桶)配备标准:每户设置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2个容量为30L的垃圾桶,有害垃圾和可回收物单独存放,桶上标识醒目的投放种类,便于村民识别。

  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垃圾中转站点,建设垃圾中转站,坚决取缔地搓站、垃圾池。根据垃圾量,足额配置了厨余垃圾、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其他垃圾四类垃圾收集桶。每个收集站配置了保洁员(兼任指导员)定期清洁并指导保洁员和村民正确分类投递。

  建立垃圾分类保洁员服务体系。各村建立了村庄保洁制度和农村保洁队伍,在完成村庄清扫保洁的基础上,保洁员负责垃圾分类指导、收集、转运工作,可以有效降低运管成本,提升服务效率。发挥党员干部模范带头作用,党员干部开展垃圾分类知识学习,同时保洁员对村民垃圾分类情况进行监督。


原文链接:http://nyncj.beijing.gov.cn/nyj/snxx/gqxx/10840316/index.html
收藏本页】【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