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的圈朱家村,村民主要靠种植苹果、长把梨谋生,不仅收入来源十分单一,而且一旦遇上天灾,群众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果树减产甚至绝收,却无能为力。而如今,40多亩的连体式大棚拔地而起,70多亩的大泽山梯田连成一片,130多亩的采摘园正在加紧建设。用圈朱家村党支部书记周永敏的话说:“有了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村里实现了多元化发展,多条腿走路,既降低了风险,也保证了收益。”
一心为民 支部带头找路子
在七甲镇的山村里,380多户、900多人的圈朱家是个大村,但在龙口市集体经济薄弱村的名单里,它却赫然在列。“这么大个村,发展上却不能领先,看着村里的父老乡亲们日子过得紧巴巴的,心里总不是个滋味,我不能让村子一直这么穷下去。”村党支部书记周永敏说。
正是怀揣着这样一种信念,2014年,从事个体经营的周永敏毅然回村担任村委会主任。2017年,他又当选为村党支部书记。这些年,周永敏一直在想方设法让村子拔穷根、换新貌,让村民过上丰衣足食的好日子,但改变这样一个山村绝非易事。
当初,经朋友推介,周永敏了解到花生油加工的市场前景不错,他就带领村干部奔赴外地考察,由于前期投资大、见效慢,最终项目夭折。后来,他又考虑到村民储藏水果难,准备在村里建冷风库,还专门到栖霞市考察冷风库项目,但因为土地审批难度大、投资数额大等,最终也没有落成。在一次次尝试失败后,周永敏并没有打退堂鼓,反而在这几次外出考察过程中,他发现了一个新的变化:很多村庄都把群众组织起来发展规模经营实现了强村富民。特别是在栖霞市,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如火如荼,那些领办合作社的村党支部书记个个意气风发、斗志昂扬,浑身是劲。回来后,周永敏又往镇里、市里跑了好几趟,在多番打听、深入了解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模式后,他决定在圈朱家村也试一试。
“现在,烟台市、龙口市都在推广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其他地方和周围的一些村庄已经开始搞了,反正现在也没有什么门路,上级支持力度这么大,咱也试一试!”周永敏第一时间和村“两委”交流了自己的想法。“大家都想试一试,但是咱圈朱家哪还能掏出钱来?没有钱啥也干不成!”
确实如此,这些年圈朱家村集体收入低,维持村庄运转要靠上级财政“输血”支持。干还是不干?“咱不能就这么放弃了,只有试了才知道行不行,不试永远不行!”周永敏带头拿出60万元作为入股资金,这对他来说并不是一笔小数目,但亲眼看到其他村越来越好,他心里越来越急。在周永敏的带动下,村“两委”成员也纷纷为合作社筹集资金,每人多则拿十几万少则一两万。村党支部委员朱百利拿出10万元,拍着胸脯说:“咱党支部是为群众办实事的,作为支部委员得带头干,咱在支部都不支持这项工作,群众更不相信咱能干好了。”
有了启动资金,周永敏又和村“两委”商议,村集体以6亩土地、方塘和办公用房作价入股,合作社每年交给村集体服务使用费5万元,并根据收益情况给村集体分红,让村集体经济能细水长流。
二者合力 党员群众一块干
“不打无准备之仗,咱们得在动员村民入股合作社之前,先把合作社的发展规划定下来,让大家知道咱们胸有成竹,要不然肯定没有人入股。”在村“两委”办公室里,大家不停地讨论着。
周永敏和村“两委”成员再次出了趟门。在实地观摩了周边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村庄发展的实际成效后,圈朱家村党支部最终确定了发展规划:集中流转土地规划三个片区,一区规划40亩地,种植蓝宝石葡萄;二区规划70亩土地,栽植大泽山洋梨;三区规划130亩土地,建设多种类的综合采摘园。
揣着合作社的发展规划,周永敏和村“两委”开始一家一户地做工作。“当时,土地在规划区的村民,大部分都做通思想工作了,只有30户就是不想入股。那10多天,周书记没日没夜地靠在村委会办公室,想尽办法做他们的思想工作。周书记的爱人每天都是做好饭送到村委会办公室,多的话她也不说,怕耽误周书记工作,简单交代两句就回家了。”支部委员李长学说。
经过周永敏一班人的不懈努力,2019年3月12日,圈朱家村党支部领办的龙口市森越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正式成立。村集体以集体方塘、看护房和6亩土地等折价入股,占股5%;村民中有7户村民以182万元资金入股,有120户村民以240亩土地入股,共占股95%。合作社章程规定,村党支部与合作社实行“双向进入、交叉任职”,村党支部书记任合作社法人兼理事长,其他村党支部成员及个别党员担任理事、监事。
64岁的村民路曰好,不仅拿出了自己的6亩地入股,还拿出10万元现金入股,他从周永敏那明白了一个理儿,“没有付出,就没有回报,跟着支部干,准没错。”如今,他在合作社担任二区的负责人。
三区共赢 科学规划有奔头
驱车从圈朱家村村委会办公室向北直行进入丘陵地,放眼向东看去,不远处占地40多亩的连体式大棚就像一个天幕,稳稳地卧在地上。这是合作社的一区项目,共投资80多万元,建设用时一个多月。走进棚内,绿油油的蓝宝石葡萄苗顺着棚架不停地向上“探头”。选择蓝宝石葡萄,周永敏用足了心思,“我们考察过,这种葡萄目前市场上销量还比较少、价格高,未来发展前景大,而且成熟后不落粒、不烂尖,挂树1个月以上,耐贮运。这些葡萄金贵,虽然已经栽完苗,但后期管理还有不少精细的活。”
继续沿水泥路向上走,不远处是一道道梯田,6000多棵大泽山洋梨占地70亩,这里是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的二区项目。二区负责人路曰好说:“为保证合作社早见收益,我们还在洋梨之间穿插种植了约53亩蜜薯。这样就把梨树苗中间的土地都利用起来了,种多种少不说,可以为大伙多分一点红。”路曰好管理果树是一把好手,技术活在村里数得上,“岁数大了,不能出去打工,在合作社干活,我有使不完的劲儿,当时入股真是入对了。”望着眼前大片的丘陵地,他笑着说:“以前一家一户,很多地都撂荒了,现在连成了片,所有地都种起来了,人也跟地一样,聚在一起才有活力啊!”
三区在村委会办公室的西面,占地足足130余亩,计划建设多种类综合采摘园。三个经营区、三个项目,圈朱家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在产业发展上精心谋划,下足大功夫。“发展农业必须要提前考虑到病虫害、市场供需等风险因素,全都种植同类项目风险太大,一旦有个灾害可能一年的心血都打水漂了,朝着多种类型去努力,寻找多元化的立足点,效益能得到保障。有了效益,以后合作社的发展就不愁了。”村党支部书记周永敏说道。
“干一天90块,外加看门每月1000块,俺一个月的收入最多能到3700元。”葡萄大棚里,村民朱德和边锄草边笑眯眯地说道,“到月头就开支,没想到这把年纪了还能和城里人一样上班,真有福了!”老朱年届七旬,家境困难,子女也不在身边,考虑到老人身板还硬朗,合作社优先给他安排了这个“美差”。老人家还说:“在这儿干得挺好,咱得自觉,使劲干活,对得起党支部的照顾。”像朱德和老人这样家中有困难情况的,合作社都会结合每个人的实际情况,优先安排给他们合适的差事,增加他们的家庭收入。
“老百姓把视作命根子的土地交给了合作社,合作社就必须得让大家心里踏实。”周永敏说。现在,每亩土地保底收益400元,3年后计划涨到600元,合作社有了收益之后,10%作为公益金,10%作为公积金,5%作为风险金,剩余75%给村集体和社员分红,“社员只要愿意干,优先到合作社打工赚钱,就能‘交地不离地、收入有保障’!”
村民张桂艳说:“村党支部领办了合作社之后,村里的变化很大,我们心里有数。特别是这么多村民把地交给合作社,说明合作社这条路子走得对、走得好,大家也都信得过。”听到村民这么说,周永敏心里也很欣慰,“要让老百姓说你好,党员干部就必须实打实地干,干出成绩,干出名堂,不用多说,大伙儿自然服你。我相信,只要全村上下拧成一股绳使劲干,合作社的发展会越来越好,圈朱家村的明天也会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