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低收入村变身“网红打卡地”
发布时间:2021-06-04 17:38:41  消息来源:北京市农村农业局  作者:佚名

  

如今,十渡镇西太平村已经成为新晋的“网红打卡地”

  房山是一片红色的土地,它有着红色基因。这里是平西重要的抗日根据地;“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首歌也诞生在这里。这里还有上世纪60年代载誉首都乃至全国的12面红旗,有老帽山六壮士、红色背篓、红色邮路、红色天使等广为传颂的动人故事……除此之外,房山还兼具城市发展新区和生态涵养区的双重功能,是“一核两翼”的腹地,是京保石发展轴上的重要节点,是承接中心城区适宜功能、服务保障首都功能的重点地区,发展前景广阔,潜力巨大。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纪念馆预计6月开馆

  近日,北京青年报记者走进房山,探访该区建党百年的发展成就。

  提升后的纪念馆将展示党领导下中华民族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历程。“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还未抵达“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纪念馆,一阵清脆稚嫩的歌声就从广场传了过来,年过七旬的老人曹红雯正在和霞云岭中心小学的孩子们一起唱着这首熟悉的歌曲。据了解,这是霞云岭中心小学举办的“永远跟党走”主题队日活动之一,这次他们特意邀请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词曲作者曹火星之女曹红雯,与孩子们一起重温这首经典红歌。

  曹红雯告诉北青报记者,她的父亲曹火星一辈子创作了1600多首歌曲,被誉为“人民音乐家”,“写这首歌是动了感情的。人民的抗战积极性,对党的深情,我有亲身体会。”曹红雯说,因为歌词说出了人民的心里话,才得到人民的喜爱。父亲曾教育她,要“为人民创作”。

  北青报记者在现场看到,纪念馆仍然在布展中,上边写着“预计6月开馆,敬请期待”。据介绍,提升后的展陈将打造沉浸式体验,透过歌声、通过故事,面向广大观众展示好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按照计划,新展览将以上板展示、多媒体呈现、歌曲链接等多种方式,展示党领导下中华民族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历程,生动揭示人民心声和历史旋律。

  尽管还没有开馆,每当馆前来了游客,堂上村的退休老书记李增军总会热情地迎上前去,向他们讲述红歌诞生的故事。从2011年到现在,李增军已经义务讲解了10年,“我家就住在馆后边,随叫随到。”李增军说,因为在1994年接待过曹火星,他对曹火星的创作经历非常了解,也想把这个故事讲给更多人听。“讲曹火星这段历史不用写稿,素材全在我脑子里。”李增军笑着说,他讲解的内容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根据不同的“受众”分成了不同的版本。平日里,李增军喜欢读书看报,也会把曹火星的故事和当下的时事热点结合起来,在传承上创新。今年,恰逢建党百年,老书记李增军的讲解频次也多了起来,经常一讲就是10个小时,有时候人多的时候还要“加场”。

  昔日低收入村

  今日变成“网红打卡地”

  连山叠翠、绿野接天,一汪碧水镶嵌于群山之间。走进太平天池景区,山泉水沿七彩石棱缓缓流淌,与飞流而下的瀑布遥相映衬。踏上天池山巅,四面环望,群山交错、满目苍翠,待到云雨初霁,氤氲水雾盘绕如龙,连同山体倒映在天池,仿佛仙境入凡间。在猕猴谷,数百只猕猴在峡谷中呼啸而过,姿势各异,攀爬纵跳。倘若大家游兴未尽,可到水畔餐厅慰藉五脏,品一口野生手作的黄芩茶,夹一箸嫩滑鲜美的炖湖鱼,尝一味自古相传的土月饼,必能大饱口福。

  这片藏在京郊西南的世外桃源,就是北京市房山区十渡镇西太平村。据该村第一书记黄悦恒介绍,上世纪80年代,西太平村靠养羊致富。近些年,为保护生态,村集体带头退牧,自2016年起,西太平村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为指引,开始发展旅游产业。2020年7月31日,西太平村旅游产业正式营业,变成了新晋的“网红打卡地”,两个多月间收入70余万元,直接带动农家院、农产品销售20余万元,安置村民就业35人。

  村民的“钱袋子”鼓起来了,也更有干劲了。西太平村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利用旅游景区打造旅游发展平台,吸引思路相符、产业空白、高附加值的企业共同开发、合作共赢。2020年,村子引进非物质文化遗产“老北京火绘葫芦”项目,着力打造“太平福禄”文创品牌,打造集手工、餐饮、体验为一体的一二三产融合产业。

  “乡村振兴不只是景区振兴。游客满意、村民幸福,才能持续发展。”西太平村党支部第一书记黄悦恒告诉北青报记者,西太平村要走的是一条旅游产业驱动的高质量发展道路,引进的分散式污水处理项目,对生活污水和厕所污水进行混合处理,处理后排出的中水符合北京市排污标准,还能进行二次利用。西太平村还实现了全村100%煤改电工程,采用空气源热泵取暖,卫生环保的同时也为冬季旅游奠定了基础。

  北京高端制造业基地

  工业总产值达近千亿

  在北京,一提到燕山地区,不少人脑海中浮现的首先就是炼塔林立的画面。面对能源转型的新挑战,燕山也开启了自身的转型发展之旅,北京新材料科技产业基地的石墨烯种子园就是一个成功案例。

  种子园在2019年的石墨烯大会上正式签约落地,于2020年8月份建成竣工。种子园初期占地约15000平方米,设置公共服务和科研实验室检测平台,可满足30余家企业科研生产需求,目前,已有北京金烯科技有限公司、北京烯裕科技有限公司等5家企业率先入驻。值得一提的是,在种子园楼前还有一片“院士林”,其中两棵树是由专门研究石墨烯的李玉良、成会明两位院士亲自种植的,这是“院士林”的第一批树苗,栽下了石墨烯未来愿景的新“烯”望。如今,“院士林”的树已经绿了,种子园里的企业也在茁壮成长。

  “石墨烯这种材料被称为‘新材料之王’,它就像‘调味品’一样,科学地加入其他材料中,就可以‘做出一道好菜’。”北京新材料科技产业基地管理委员会主任杜金全告诉北青报记者,北京石墨烯产业创新中心历经近几年的建设,已经构建了相对完备的创新体系,初步实现创新链和产业链的互动。但把实验室里的技术转化为样品,变成产品,再到市场上老百姓可以接受的商品,需要一个过程,种子园便是“将样品变成产品的地方”。

  同样,作为房山高精尖产业的重要载体和策源地,北京高端制造业基地聚焦发展高端制造、5G自动驾驶示范应用、医工交叉、智能应急装备、新能源等重点产业,致力于培育创新生态体系、提升创新服务能力,逐步形成中关村示范区唯一授权以“高端制造”为主题的特色园区。基地已入驻包括长安汽车、京西重工、京东方、天仁道和等企业44家,实现工业总产值近千亿元。其中,北京京东方生命科技产业基地项目是京东方落实“扎根北京”战略,推动物联网转型而投资建设的重大战略项目。项目按照功能不同分为智慧医工核心能力中心项目和北京京东方医院项目两个子项目。

  今年,京东方在前期工作成果基础上,将继续高效推进项目进展。智慧医工核心能力中心项目02地块已于2021年1月27日实现结构封顶,正推进二次结构施工,计划三季度启动室内工程和机电工程等,并按照京东方“三五原则”推进工程建设。北京京东方医院项目01地块由房山区相关部门推进完成土地立项审批,预计2021年内挂牌上市。


原文链接:http://nyncj.beijing.gov.cn/nyj/snxx/gqxx/11000270/index.html
收藏本页】【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