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珍惜,勤探索,重实践
发布时间:2020-05-11 18:16:25  消息来源:中国农村网  作者:佚名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正式印发。《意见》针对近年来一些青少年中出现的不珍惜劳动成果、不想劳动、不会劳动现象和劳动教育被淡化、弱化问题,提出了系统加强劳动教育的多项具体措施。

  古往今来,农业和劳动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中国是农业大国,机械化生产解放了劳动力,但不能因此而减少劳动精神。青少年需要通过劳动,经其辛苦、享其乐趣、磨其意志。

  经其辛苦,才知珍惜成果。每一口食物都是来之不易的,饭桌上的一颗米粒,从耕种到收获需要十几道劳作工序,温度、光照、水肥等都会影响其生长。短则3、4月,多则7、8月,才能长成一季粮。施肥,要经常被叶子划伤;灭虫,往往在气温越高时药效才越好;晾晒,要顶着烈日翻动、抢在天凉泛潮前归仓等等。如今有太多青少年生在城市、长在城市,不了解一颗种子成长的辛苦,就不会珍惜一粒米的成果。背着《悯农》的诗句、喊着节约的口号,却随意丢掉那一碗没吃完的白米饭。没有汗滴禾下土地参与劳动,怎能体会粒粒皆辛苦,倍加珍惜粮食的真正含义。

  享其乐趣,才会勤于探索。李子柒的田园生活在网络上爆红,其中一部分原因是化腐朽为神奇,不断探索新鲜事物的制作,竹子经过加工就是竹椅,棉花经过处理就是棉线,从一粒黄豆到一滴酱油等等。她对于生活的态度是不断探索,勤于动手,并乐在其中。寓教于乐是将教育寄予在乐趣里,探索未知领域的新鲜事物是每一个青少年所渴望的。为何春天耕作秋天收获?如何采摘才能不破坏植物的根茎?木材怎么加工才能变成家具?一个个疑问都是探索的过程。作物的生长为自然界的揭秘提供着最朴实的通道,在寻求答案的同时,享受着探索过程中的乐趣。了解了农作物的习性,研究了自然界的秘密,再对简单的加工跃跃欲试、亲自动手,才是懂得了勤于探索的奥秘。

  磨其意志,才能勇于实践。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农忙时节,是需要起早贪黑、废寝忘食的。天不亮就要去下地劳作,因为湿润的土地更适合耕作;收割的玉米要尽快剥好上架通风,因为长期堆积就会发霉。现在许多青少年参与大体力劳动的机会比较少,对抢收抢种的体力耐力考验体会得不多。对很多农活大致了解、简单动手,就认为掌握了劳动的精髓,没有真正理解什么是面朝黄土背朝天。一粒粮食从种到收,是一个程序复杂、耗费时间体力、付出精力耐力的过程,不是简单的一两次农事体验能获得的。因此,多创造条件参与、多下到田间实践,真出力、真流汗,才能磨练出意志品质,感受到劳动的独特育人价值。

收藏本页】【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