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豆腐是个技术活,点老了豆腐不好吃,点嫩了容易粘包......”桦川县苏家店镇朱家村村民韩丛林一边忙碌着,一边说,“选豆子、泡豆子、磨豆子、过滤、烧火熬豆浆、过滤、压制成型,这几个步骤一个都不能少。豆腐坊开张以来,每天都能卖出4板大豆腐、160斤干豆腐,虽然累点,但是能为全村脱贫攻坚出一份力感觉挺自豪的。”
朱家村由人均收入不足4000元增加到9123元,顺利通过验收,成为苏家店镇第一个脱贫村。从那时起,朱家村的小目标已经不再是脱贫,而是想着如何让村民过得更好。
村书记刘子玉盯紧了村内的“能人”。韩丛林在村内做了20多年的豆腐,因手艺好他做的豆腐常年供不应求。刘子玉相中了他的手艺,结合省委组织部有个壮大村集体项目,刘子玉就想在村内建一个豆制品加工坊。由韩丛林管理,这样既能让村民在自家门前打工,还能带动贫困户分红。
一件好事在韩丛林那儿打了退堂鼓。韩丛林夫妻靠做豆腐积攒的“家底”在县里买个楼房是不成问题,他始终觉得自己大半辈子都是小老板,乡里乡亲处得挺好,带着大伙干一旦干不好,担心落埋怨。
“韩叔,今天我带了两瓶好酒咱俩喝点。”“韩叔,我看你家院子里的雪没扫呢,我帮你扫扫吧。”“韩叔,你现在是不缺钱,但自己在家小打小闹白瞎你这手艺了”......通过一年多的努力,刘子玉的“感情牌”打动了韩丛林。
2019年底,玉才豆制品加工坊在朱家村试营业,全套机械化生产技术全靠韩丛林去吉林机器生产厂家学回来的。
“现在机械化作业就是好啊,不仅生产速度快,而且质量均衡,这一台机器每小时能产40斤左右干豆腐,换成我自己在家不歇气地做得四五个小时,制出的干豆腐薄厚还可以调节,口感和我手工做的也没区别。”韩丛林对机械化作业很满意。
疫情期间朱家村的豆腐坊还没满负荷生产,每天生产的豆腐仅在镇内销售。生产出的豆腐渣1毛钱一斤,村民争相购买回家当饲料。
“在村内开办豆腐坊主要是想充分调动村民脱贫致富的积极性,让村里人有事做,我计划着年底拿出总利润的20%为贫困户分红。朱家村的品牌亮了,村里人才会得到更多实惠。”刘子玉说。
苏家店镇党委书记张显达介绍,朱家村以前是个“空壳村”,近两年,他们利用水利工程占地补偿金和“清化收”收入的土地承包费,解决了集体经济欠账问题,卸掉了债务后专心谋划产业扶贫和壮大集体经济。同时镇里免费为贫困户发放乌鸡雏并联系买主。2019年,仅朱家村就销售乌鸡450只,贫困户户均增收800元。
2019年5月,桦川县正式退出国家级贫困县序列。脱贫摘帽后,该县始终坚持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全县选聘产业指导员172名,对村级产业发展进行全方位指导服务。加强就业技能培训,通过转移就业、公益岗位开发等方式,4018名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实现就业增收。2019年,全县贫困户户均增收4156元。 (桦川县委宣传部纪世强、藏文龙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