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洛:科技人才沉下去 生产效益提上来
发布时间:2020-04-20 18:17:45  消息来源:中国网  作者:佚名

  无限好春光,科技显魅力。

  3月13日,商洛市委组织部、商洛市科协联合下发《关于做好全市第28届“科技之春”宣传月相关活动的通知》,要求持续推进人才服务团助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活动,引导广大专家人才投身科学技术普及工作,提升社会化科普工作效果,为加快追赶超越提供智力支撑。

  连日来,商洛市广大科技工作者深入基层,奔赴一线,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农业生产,助力复工复产和群众科学素质提升,力推全市脱贫攻坚如期摘帽。

  在商洛市各县区的产业大棚、田间地头、高山林地,科技人才服务团兵分多路,活跃在春天的农田中,争当新科技新技术的应用者和推广者,为这个特殊的春天播下了“科技之种”。

  

  专家下基层:群众学到科管“真经”

  商洛是核桃之乡,核桃是商洛特产。核桃产业发展重在科管,要在技术,关键是把握时令。

  园子怎么建?何时嫁接易成活?怎样进行科学管理?针对群众生产中存在的问题,服务好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传经送宝显得尤为重要。

  “我们确保疫情防控和科技服务核桃产业发展两手抓、两不误,实现产业助推脱贫攻坚关键之年开好局、起好步。”商洛市科协党组书记、主席董红梅说。

  疫情期间,商洛市科协在全力做好严格防控工作的同时,充分发挥核桃产业协会科技人才优势,上下联动,紧密配合,不误农时,利用互联网远程演示培训和科技人才现场指导相结合的方法,把春季核桃产业田间管理的技术送进千家万户。

  在董红梅看来,疫情之下科技工作者更应该创新工作方法,借助“科技之春”宣传月普及科学技术,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服务“三农”,助力群众增产增收脱贫摘帽。

  3月17日,柞水县科协与县农技中心联合举办了食用菌种植技术培训,35户种植大户受益栽培新技术。

  录制微视频,开展远程培训实现科技服务“零距离”。3月以来,商洛市科协、市林业局组织市核桃产业办、市核桃产业协会、市核桃研究所等单位7名专家,着眼于目前全市核桃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围绕核桃整形修剪、科学施肥、病虫防控、合理间作、霜冻预防、高接改造、丰产建园等七个主题,分别录制了7个微课堂专题片,通过相关网站滚动播放宣传。靶向田间管理技术难题,扎实开展春季核桃科管技术远程培训、推广普及服务活动。

  与此同时,商洛市科协号召动员林业科技人员,争当科普现场的“排头兵”,在直通基层科技人员及果农的“商洛核桃科技”微信公众号,“商洛精英核桃群、核桃技术交流群、商洛林业”等微信群,“商洛核桃产业、为人民服务”QQ群等相关平台转发宣传,扎实开展核桃科学管理实用技术远程培训,确保服务到基层、到果农。

  洛南县古城镇寨子村核桃大户董建峰兴奋不已:“微视频里专家讲的很受用。核桃专家还来园子现场演示,为我疫情防控期间科学管理60亩核桃园送来了‘真经’。”

  商洛市核桃研究所所长陈新乐介绍,春节以来全市已组织实施核桃综合科管176万亩,采集储备核桃良种接穗100万米,落实核桃高接品种提纯地块10万亩,实施核桃良种整地建园3.7万亩,其中红仁核桃建园0.69万亩。

  

  复产增效益:科技元素渗透“三农”

  3月16日早上7点,洛南县洛源镇名贵药材西洋参种植协会负责人郭彦川就戴好口罩,匆匆赶到地里侍弄起西洋参。

  “一年之计在于春,防疫不误农时,我们得把疫情防控期间落下的活尽快赶回来”。郭彦川一边动手自己干,一边现场培训着参农,“种西洋参就像照顾小孩,每一个细节都不能忽视。”

  在现场,参农们间隔一米以上距离,平整土地、拉行打窝、收拾准备搭棚的材料……一派热火朝天的春耕景象。

  商南县城关镇捉马沟村现代农业园区,依托汇康生态茶业协会成立了陕西君悦康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三年来,公司以发展茶叶种植加工、花生油料种植加工、食用菌生产为主,带动在册贫困户115户。

  可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发生后,该公司处于停产停业状态。企业不能复工,周边闲置劳动力干着急。在商洛市委宣传部驻村工作队和商南县科协的帮助下,企业重新恢复生产。

  “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复工复产,严格排查与湖北有关联的人员,每天为务工人员测量体温,发放口罩,定时消毒,建立健康档案。目前,全村已有180余人走上复工岗位。”村党支部副书记、陕西君悦康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罗镰威说。

  今年48岁的陈道林,是捉马沟村河东组贫困户,四口之家母亲常年患病,17岁的女儿上初中,因病缺劳致贫。勤劳憨厚的陈道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因为家庭拖累,总是难以脱贫。近几年,在驻村工作队和科技工作者的帮扶下,他栽培天麻、种植白芨和魔芋,一年下来能收入2万余元。

  去年9月,君悦康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与陈道林签订长期用工合同,每月工资3000元。今年3月1日,随着复工复产,按照科技工作者的要求,入企务工后除草、施肥、浇水、炒茶逢活就干,陈道林高兴地合不拢嘴:“在家门口干活,还能照顾老人孩子,一天能挣一百元。”

  商洛市委宣传部驻村第一书记杨月治介绍,该公司负责人罗镰威夫妻曾在南方打过工,头脑灵活,科技意识强,示范作用明显。累计带动贫困户41户,增收17.4万元。

  复工复产,企业受惠群众得利。据统计,开春以来该公司已生产商品羊肚菌400斤,产值24万元。销售花生油1800斤,销售收入36000元,采摘加工明前茶400余斤,产值30余万元。支付务工工资10余万元。

  

  科普常态化:乡村振兴彰显“硬核”

  “战胜疫情的有效途径就是技术下乡,发挥科技优势,帮助群众科学生产,把时间抢回来,把损失补上去。”董红梅表示。

  3月6日,商洛市科协、市林业局联合组织科技专家把“科普流动课堂”开进丹凤县棣花镇四方岭1200亩核桃示范园,开展春季核桃防虫害科管等实用技术培训和无人机一喷三防示范推广活动。

  4月3日,商洛学院在洛南县巡检镇举行第28届“科技之春”宣传月暨人才服务团科普下乡活动启动仪式。商洛学院党委书记龙治刚希望,通过人才服务团科普下乡活动的开展,教职工能够勇于担当、甘于付出,为农村发展带去更多活力和智慧,在商洛乡村发展的广袤大地上“大显身手”,在乡村振兴发展中“建功立业”。7位专家带领相关工作人员分别针对巡检镇社区服务站和产业基地开展中药材种植、乡村旅游、食品加工、健康诊疗等技术服务活动。

  活动当天,龙治刚、王新军、董红梅、宋林宏、张巍一行赴各个技术服务点,参观并现场指导巡检镇橡子加工、冷水鱼养殖、五味子种植等产业生产。

  在山阳、商州、丹凤、镇安等县区,“科技之春”的嘹亮号角吹响秦岭腹地,人才服务团纷纷奔赴脱贫攻坚主阵地,乡村振兴主战场,甘当增产增收“主力军”。

  科技点燃春耕生产的火炬。商南县科协组织科技工作者奔赴一线,近距离服务基层群众,围绕小麦、油菜、马铃薯、养蜂、猕猴桃、茶叶等产业发展,开展精细化指导、微课堂服务、钉钉群培训等活动,效果良好,群众满意度高。

  

  科学普及常态化,夯实乡村“硬”基础,商洛按下复工复产“快进键”。与时间赛跑的商南县林业站,从2月11日开始,为科技人员配发防疫物资,抽调7名技术人员下乡,利用一周时间采剪核桃穗条6万米;抽调6名技术人员,为期10天采剪板栗穗条4万米,储藏冷库以备嫁接。目前,全县组建3个技术服务队,33名科技工作者经过20余天时间,嫁接板栗7000亩。

  “茶叶一芽一页采摘正当时”“果树春季要追肥浇水”“天麻栽培适宜短棒单层,行间须开沟排水”……人才服务团下乡支招,“硬核”实力不断彰显。

  脱贫攻坚增添智能力量,乡村振兴加足科技马力。商洛,在第28届“科技之春”期间,疫情防控成效显著,科技精英屡建奇功,农业生产耕耘树艺,为如期摘帽和乡村振兴绘制出一幅美妙绝伦的春天画卷!

收藏本页】【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