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地考察丨扬州振兴乡村产业的四个样本
发布时间:2020-04-02 19:15:19  消息来源:农业农村部  作者:佚名
振兴乡村产业,发展路径有很多条,核心在于以乡村资源为基础,经营主体跨界联合,资源、生产、流通要素跨界融合,一二三产业深度交叉,打通产业链,把产业留在农村,把增值留给农民。

    7月12日,全国乡村产业振兴推进会在江苏扬州召开。上午,与会代表实地参观考察扬州广陵农产品加工集中区、黑莓产业融合发展基地、天乐湖农旅融合综合体和长塘乡土特色产业村。南方农村报社记者在现场了解到,该四个参观点从农产品加工、产业融合、休闲农业和特色产业等方面体现了扬州乡村产业发展的缩影。

    三和四美酱菜:开启“产业化联合体产”发展新模式

    走进广陵农产品加工集中区,一阵阵浓郁的酱香味扑面而来,这里是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扬州三和四美酱菜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三和四美公司”)所在地。

    

    

    扬州酱菜历史悠久,有“鲜、甜、脆、嫩”四大特点,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酱菜产业。三和四美酱菜获得中国调味品企业50强、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等多项殊荣,酱菜制作技艺被列入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据悉,三和四美公司拥有年产10000吨酱菜、15000吨腐乳、10000吨酱油、1000吨酱和3000万只速冻包子的生产能力,通过大力开拓网上销售市场,酱菜、腐乳、速冻包子、酱油、调味酱等远销国内外,2018年实现总产值2亿元。

    为发挥龙头企业示范带动作用,引领农民共同致富,三和四美公司联合上游产业链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牵头成立三和四美酱菜产业化联合体。按照“企业+基地+农户+线上平台”的发展模式,与江苏、安徽、宁夏、黑龙江等多地农户建设合作关系,建成生产基地12家,联系合作社5家,种植大户10家,带动农户2万多户,种植面积4万亩,腌制存储池位容量3万吨,推进了酱菜产业的融合发展。

    黑莓基地:产业联农融合,实现效益延伸共享

    来到仪征市马集镇,很容易被被成片成片的黑莓果林吸引住。满树的红色小浆果随风摇曳,颜色鲜艳的小花遍地开放,生机勃勃的乡村风景吸引着一批又一批慕名而来的游客观光品尝。

    

    

    

    黑莓是近年来风靡全球的第三代水果的代表品种,被联合国粮农组织认定为第三代新型特种果,也被欧美国家赞誉为“黑钻石”。近年来,扬州市依托黑莓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大力发展黑莓产业,在做优一产、做精二产的基础上,在三产领域也逐渐探索出一条可持续发展新路径,连续举办四届黑莓采摘文化节,吸引游客8万多人次前来研学观光、采摘休闲,黑莓产业成为乡村产业振兴新标杆。

    2018年底示范园建成冷库及深加工工厂2万平方米,冷库可存储鲜果1万吨,一期已建成黑莓原液、果汁、原浆生产线,年产能达3万吨。示范园与中科院植物研究所、江南大学、江苏省农科院进行产学研合作,引进黑莓品种30多个,自主研发出了一系列新产品,包括黑莓系列终端产品、工业原料以及为周边果蔬种植户研发生产的果汁产品。

    坚持“把产业留在乡村、把利润留给农民”的联农带农理念,示范园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管理模式,通过“统一发放种苗、统一技术培训、统一订单收购”等措施,带动周边96户农民种植500多亩黑莓。与农户签订了3000元/吨的保底价收购协议,按每亩1.5吨计算,每亩年收入4500元、纯收入3500元以上,是常规粮食种植的2.2倍和3.5倍;同时黑莓种植已纳入仪征市特色农业政策性保险范围,多重保障让农户更加放心。同时利用富余加工产能,为周边农户加工梨、猕猴桃、蓝莓水果,延长产业链条,有效缓解鲜果集中上市压力,显著提升当地农民收入,把产业链增值收益留给农民。

    天乐湖农旅融合综合体:乡村产业发展呈现新特点

    10年前的一片废弃的砂石矿址,通过多年的复垦和涵养,如今已变成水净、土肥、景美的生态宝地,建成了有机农业、农事体验、科普教育、养生养老、亲子研学五大核心区域。昔日砂石矿、今日天乐湖,已成为宁镇扬地区都市田园、乡村乐园、社会校园。参观仪征市月塘镇天乐湖农旅融合综合体,在青山绿水间感受乡村振兴的美妙画卷。

    

    

    综合体负责人介绍,天乐湖农旅融合综合体占地4000余亩,总投资5亿元。2018年实现营业收入5000万元,吸引游客20万人次。目前,园区从业人数470人,其中周边农民430人,年人均增收3万元以上,带动农产品销售900万元,辐射周边农家乐等实体增收300万元,成为联农带农、富民增收的优秀典范。

    天乐湖农业生态园始终秉承绿色发展理念,坚持标准化生产,大力发展循环种养,推进1600亩果园、水稻、蔬菜、水产有机生产,18个品种获国家有机认证。在休闲农业区,还开设了田园采摘、潜水捕捞、坡地滑草、农耕运动等40多项农业休闲活动,策划了春季桃花节、夏季采摘节、秋季丰收节、冬季捕捞节和农事运动会等特色农业节庆活动。

    依托低丘、湿地、砂矿、水库等丰富自然地貌,传承宋代仪征籍著名农学家陈尃倡导的自然农法思想开展自然研学。与陶行知研究会、中国研学联盟等权威机构和业界龙头企业合作,自主开发劳动实践、自然地质、社会活动等六大类50多门课程,以及生存挑战、环湖徙步等系列户外活动,每年参与的中小学生达10万人次。

    据悉,下一步综合体将致力于生产、生活、生态和产业融合发展,打造全国休闲农业创新基地、长三角农业社会实践活动基地、世园会农艺展示基地、江苏特色田园乡村共建示范基地,为乡村产业振兴做出更多更大的贡献。

    长塘乡土特色产业村:带动乡村持续释放新活力

    “千家养女先教曲”的古城扬州,琴筝文化产业全国独树一帜。甘泉街道长塘村是扬州古琴筝主产区,大力发展琴筝产业,形成了集文化创意、乡土人才、乡村旅游为一体的产业高地。2018年长塘村总产值4.35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19万元,先后荣获“江苏最美乡村”“江苏省农业特色小镇”“扬州市首批特色小镇”等称号。

    

   为进一步做大做强琴筝产业,鼓励乡村人才返乡创业,由农民自发、政府主导、社会参与,长塘村通过盘活农村宅基地,积极打造琴筝产业园区。农民从原来的老屋旧宅中直接搬进了三层联排别墅,保留下来的房屋经过改造,变成琴筝商品街,而农民则进入企业务工或者加入村集体组织的产业后勤保障服务队,纷纷实现再就业。

    长塘村周边有着近百名从事琴筝产业的乡贤能人和返乡大学生,带动周边农民就业近2000人,带动农民增收过亿元。2018年启动的琴筝文化产业园已吸引近40家知名琴筝企业入驻园区,集聚了一批琴筝制作能工巧匠。

    琴筝文化产业园重点开展名师讲坛、学生研学、名师带徒等传承文化活动,举办了“新乡土文化工程首届乡村文化艺术节”“香野甘泉琴筝文化之旅”等节庆活动,将产业、乡村、文化进行融合互促,实现琴筝文化的传承、记忆的提升、人才的培养,把琴筝产业园真正打造成琴筝人才的集聚地、琴筝产业的富民地、琴筝文化的传承地。

    

    

    长塘村另一特色农业产业是樱花产业。该村千亩樱花园是全国最大的樱花、樱叶种植和加工基地,目前核心区种植面积已达2000多亩,同时吸引40多人返乡创业,带动1000多村民参与樱花产业,辐射带动周边其他村300多户农民种植樱花近千亩。

近年来,长塘村围绕樱花特色产业,走“企业+合作社+农户”发展之路,全力推动千亩樱花园从传统种植和加工向文化旅游延伸,成为省内最大的樱花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园。目前已经连续举办五届樱花节,年接待游客200多万人次,旅游收入过亿元。产业的发展激活了长塘村的自然资源、集体资产、人力资源,农村闲置土地实现了规模化种植、闲余劳动力实现了再就业、空置房屋升级改造成了农家乐和民宿、农民富裕资金集中投入村合作社助推产业开发并实现年终分红,最终实现了“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乡村产业革新,年增收3275万元,人均增收超万元。
收藏本页】【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