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在粮棉市场连续多年实施的最低托市价收购以及临储政策给农户带来稳定收益的同时,其弊端也显现出来。在扶持政策相继调整的同时,国内外农产品的价差也日渐拉大,不可避免的对农户的种植收益造成明显的影响。
农产品价格滑落
;今年10月底11月初的时候,杂交稻的市场收购价格还有132元/百斤(含水率15-16%),现在已经跌到了125元/百斤(含水率15-16%)。;安徽省望江县鸦滩镇三联村种植大户鲁毛头告诉记者,与去年同期相比,本季杂交稻市场收购价格下跌了10元/百斤。
安徽省物价局成本监审局吕海对记者说,今年我省晚籼稻平均单产533.46公斤,比去年增加20.24公斤/亩。但在单产增加的同时,晚籼稻平均出售价格只有123.01元/50公斤,低于上年度的132.96元/50公斤,跌幅7.48%。
与杂交稻市场情形相类似,新棉市场迎来了连续第二年的收购价格滑落。宿松县汇口镇西湖村杨云山告诉记者,今年9月中下旬籽棉收购价约2.8元/斤(统货),现在已经跌到2.4元/斤(统货)。与去年同期相比,市场收购价回落了0.5元/斤以上。据省物价局成本监审局的调查,在今年棉花种植期内,由于气象条件总体良好,风调雨顺、光照充足,棉桃成熟较为集中,我省棉花主产区的棉花品质好于去年,棉花平均亩产79.44公斤,较去年提高了4.75公斤/亩,增幅6.36%。但今年我省棉花平均出售价格(皮棉)每50公斤628.37元,与去年同期相比,下跌44.2元/50公斤,跌幅6.57%。按37%衣分率折算后,今年每公斤籽棉的出售价格约为5.7元/公斤,低于去年的6.11元/公斤。
种粮植棉不挣钱
对于一年只种植一季杂交稻的望江县鸦滩镇三联村种植大户鲁毛头来说,今年的杂交稻种植收益是近两年来最低的。现在正坐在家中盘点一年收益的鲁毛头对记者说,土地流转费和人工成本不断调高,但市场销售价格却在回落。扣除各种开支,种植一季杂交稻只能挣到130元/亩左右,比上一季最少减收100元/亩。记者从省物价局成本监审局了解到,今年我省杂交稻种植户每亩总成本1062.83元,与上年度的1032.94/亩相比,增加了29.89元/亩,增幅2.89%。由于价格下跌,种植成本上升,抵消了单产增加对收益的影响,今年晚籼稻每亩净利润为266.11元,比上年减少69.08元/亩,减幅高达20.61%。
棉农的种植收益更是惨淡,杨云山本季种植了60亩棉花,平均亩产520斤,平均销售价格2.8元/斤。他无奈的告诉记者,扣除土地流转费、物化投入和人工成本,不亏本就算不错了。吕海向记者介绍到,在棉农的种植投入中,植棉所需要的磷肥和钾肥价格始终坚挺,购买费用没有下降。同时,种植户也增加了农家肥如饼肥和淤肥的使用量。化肥费、农家肥费支出分别是229.64元/亩和24.37元/亩,较上年分别增加12.82%和32.16%。每亩人工成本1057.58元,较去年增加24.62元/亩,增幅2.38%。但棉花土地成本159.13元/亩,比去年下降了 6.76元/亩。这主要是由于受到种植业比较效益的影响,加上在平原旱地、丘陵畈地的棉田,需要进行农田改造才能种植其他粮食作物,前期投入较大,导致规模户不愿意流转棉田,费用有所下降。今年我省棉花每亩现金收益714.87元,较去年减少15.45元/亩。随着棉花种植收益持续下行,棉农种棉积极性也受到挫伤。
调整结构脱困局
与杂交稻种植收益大幅度下滑相比,粳稻种植户收益只是小幅微调。记者从省物价局成本监审局了解到,今年我省粳稻平均单产516.8 公斤,比去年增加23.81公斤/亩。农户通过各种渠道出售的粳稻平均销售价格为139.92元/50公斤,低于上年度的145.61元/50公斤,降幅 3.91%。与晚籼稻相比,收购价格下降幅度低出近4个百分点。农户粳稻每亩净利润为435.96元,比上年减少21.09元/亩,减幅只有4.61%。与晚籼稻相比,粳稻每亩净利润高出169.85元。因此,我省水稻主产区农户可以适当减籼扩粳,以保证一定的水稻种植收入。
华安期货棉花分析师李莉告诉记者,因为过去几年国家托底收储,国储库预计仍然存在超过1000 万吨的棉花库存,这将成为国内棉价长期的压力所在。从未来几年看,国家将以去库存为主,棉价依然存在压力。我省棉花主产区的部分农户也看到了这一点,杨云山明年就计划着适当缩减植棉面积,新增早春玉米的种植,以回避单一种植棉花所带来的种植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