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牛劲儿”谋“牛事儿”——桦甸市推进肉牛产业发展记事
发布时间:2021-06-25 10:18:22  消息来源: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  作者:佚名

  初夏时节,金城草青牛肥。

  这是一个充满田园牧歌情调,因肉牛产业而兴旺的活力名城:2020年桦甸黄牛饲养量达到15.4万头,黄牛产业实现产值12.5亿元,同比增长8.6%,占畜牧业总产值的59.5%。尤为值得一提的是,“桦甸黄牛”先后入选中国农业品牌目录、获评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桦甸黄牛”产区被农业农村部等七部委评为“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是全国7个牛类优势区中唯一一个黄牛优势区。

  骄人业绩的背后,正是桦甸市坚持以质量兴牧、绿色发展为导向,坚定不移地走产业化、标准化、集约化、品牌化发展之路,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的生动实践。

  乘势而上,牵住产业转型的“牛鼻子”

  时代的发展推动着一座城市的换新和演变,作为传统的“资源型”城市,桦甸市同样面临着“资源陷阱”的危机,如何突破现有困境,为经济腾飞寻找新的支点,尤为迫切。

  2020年,省政府出台了《吉林省“秸秆变肉”工程实施方案》,明确以发展肉牛、肉羊、奶牛和梅花鹿四大产业为支撑,构建秸秆饲料产业集群,大力发展农牧循环经济,全省肉牛饲养量力争增加500万头。《方案》的出台,为吉林省做大做强肉牛产业提供了坚实保障。

  桦甸市饲养黄牛历史悠久,民众养殖基础深厚。桦甸黄牛,无疑是桦甸产业转型升级的突破口!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

  桦甸市紧紧抓住大有可为的历史机遇期,全面推进“1234”黄牛产业转型攻坚计划,着力打响桦甸黄牛“一个品牌”,促进规模化养殖水平、秸秆饲料化利用水平“两个提升”,实施产业兴市、质量兴业、科技兴牧“三大工程”,健全政策扶持、品牌营销、要素保障、种养循环“四个支撑体系”。

  循着这些思路的航向,桦甸市强担当、抓落实、促发展,以昂扬的斗志阔步前行。

  ——高位统筹,协同推进。成立了由书记和市长任双组长、副书记和主管农业副市长任副组长、各涉农部门乡镇街道及金融机构等为成员的肉牛产业发展领导小组,专门组建肉牛产业推进办公室,成立用地保障、项目服务、金融扶持、环境监督、技术服务、质量安全、宣传引导7个专项工作组,高位统筹推进产业发展各项工作。

  ——起势谋篇,规划为先。2020年出台《肉牛产业发展实施意见》,2021年编制《桦甸市肉牛产业发展规划》,提出总的发展目标:力争2025年黄牛饲养量达到30万头。

  ——摸清底数,精准施策。桦甸市在扎实开展肉牛普查的基础上,全面建立饲养量统计台账、养殖意愿普查台账,利用土地台账、三级包保台账,按月调度养殖量、养殖意向、工作进度等基础数据,及时掌握养殖户用地、贷款、技术等需求,分解任务、清单推进、销号管理,确保各项工作高效落实。

  联动支牧,“金融活水”汩汩流淌

  6月11日,对于桦甸市金牛牧业有限公司来讲,是一个极不平凡的日子。农行桦甸支行成功向金牛牧业有限公司发放了首笔“生物活体资产抵押贷款”372万元,“活物”变“活钱”,打破了人们以往对银行抵押物范围的思维定式。

  金融是发展现代经济的血脉,资金是企业运行的血液。长期以来,融资难、融资贵始终是畜牧企业和养殖户热议的话题,只有疏浚农村金融的源头活水,才能提升畜牧行业的创新力和生产力。

  今年3月,吉林省五部门联合印发《吉林省推进畜禽活体抵押贷款试点工作方案》,明确以牛(奶牛、肉牛)、猪(育肥猪、能繁母猪)、羊以及具有一定规模的畜禽场活体畜禽作为抵押物,以活体畜禽的保险价值确定贷款金额,以畜禽生长情况、出栏时间、风险状况等确定贷款期限,在具备活体畜禽抵押登记、有序流转并落实有效动物免疫、检疫管理、专业监管等条件的试点地区,集中推进“禽畜活体登记+农户自愿保险+银行跟进授信+政府或第三方监管”的活体抵押贷款业务。

  “银行部门对200头育肥牛、100头基础母牛,按照市场肉牛价格进行评估,评估价值的40%作为贷款的授信额度,委托第三方监管平台,通过远程监控等手段,动态查核抵押物情况,每头肉牛还上了15000元的养殖保险,饲养风险由保险公司承担,既保障了企业的融资需求,又解除了金融部门的顾虑,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就实现了良性的循环。”金牛牧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潘淑红对这一模式连连称赞。

  同样家住永吉街道北台子村养牛户史振中也传来了好消息,通过政府发放的小额创业贷款担保政策,家里又添了两位“新成员”。

  “肉牛养殖虽然相对稳定,但受前期投资大、生长周期长等多种因素影响,有养殖意愿的农户大都有心无力。”史振中的一席话,直击痛点。

  为了鼓励扩群增养,激发养殖户热情,桦甸市为养殖户提供每户额度4万元、为期3年的小额创业担保贷款,农户以土地为抵押物,饲养2头能繁母牛,获得4万元免息贷款,年售2头商品牛,年收入2万元以上。

  如今在永吉街道像史振中一样靠着贷款政策,扩大规模的养殖户已发展到30多户。无论是以土地经营权抵押融资,还是用肉牛作为活体抵押物申请贷款,本质上都是聚焦“三农”短板,破解融资瓶颈,发展农村普惠金融的大胆创新。

  推进农村金融改革,就要建立多层次多样化金融服务体系。

  桦甸市在落实“吉农牧贷”等政策性贷款基础上,积极探索金融助农新模式,发动农行、邮储、农商行、惠民银行等8家银行机构推出18款金融产品,编印了《2021年肉牛养殖金融产品》手册,在各乡镇组织召开“银农”金融对接会10场次,扶持一般户和养殖大户发展肉牛产业。截至6月末,累计发放贷款3241户21866.48万元。

  典型带动,煤矿工人变“牛倌”

  关闭煤矿养肉牛,桦甸市永盛煤矿300名工人转行了。

  永盛煤矿始建于1994年,矿区保有储量290万吨,可采储量180万吨,生产能力15万吨/年。随着煤矿机械化开采政策趋紧,开采煤层厚度不能满足机械化开采要求,深度开采难度大和煤矿资源近于枯竭等原因,300名工人面临失业风险。

  站在转型发展的十字路口,如何富?怎样富?成为一道历史的难题。

  思变!寻变!变中求新!这是企业发展和进步的重要动力源。

  省、市相继出台推动肉牛产业发展利好政策,永盛煤矿看好“牛经济”这一“钱景”,煤矿工人集体转型搞养殖。

  在经过充分考察和调研后,今年4月,永盛煤矿2000头肉牛养殖项目破土动工,计划投资7400万元,新建标准化圈舍4栋,配套建设草料库、青贮窖、管护用房、防疫室等现代化设施,打造绿色育种繁育-技术培训-养殖屠宰-有机肥加工-销售-生态观光、研学于一体的生态循环农业,将肉牛全产业链绿色循环经济模式做强做大。

  将废弃矿山的闲置土地和空闲房屋利用起来,借助政策的东风,曾经一度停产的企业,如今重焕生机。

  在永盛煤矿2000头肉牛养殖项目施工现场,机械设备有序作业,工人们热火朝天的忙碌着,已完成2栋现代化圈舍的主体施工。

  据永盛煤矿肉牛养殖项目经理李兆海介绍,预计10月末,黄牛可实现入栏,通过“公司+农户”的模式,带动周边农户大力发展肉牛养殖,为他们提供饲料、市场等配套服务。项目投产后秸秆用量可达7000吨,辐射面积10公里,企业还大力推进“粮改饲”项目,承包60多公顷土地,种植青贮玉米,一方面满足了肉牛饲草的用量,另一方面解决了矿区因地势塌陷发生内涝,造成玉米减产、绝产的情况。

  永盛煤矿领导的干劲儿足了,工人的思想“通”了。

  把有限的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把无人问津的废弃矿山和闲置矿区转变成投资开发的新旺地,永盛煤矿的成功转型带起当地发展肉牛养殖产业热潮,不少乡镇组织农户去考察学习。

  永盛煤矿的“变中求新”,仅仅是桦甸市肉牛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

  桦甸市积极实施项目带动战略,聚焦肉牛规模化养殖和畜产品深加工,今年6个千头以上规模项目落地,让肉牛产业真正成为支撑乡村振兴的优势产业、县域经济突破的支柱产业、带动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

  从副业到主业,从传统产业到生态产业,桦甸市肉牛产业踏着历史的足音,正走向高层次和新境界,成为内涵更丰富、特色更鲜明、知名度更高、影响力更强的畜牧强业。


原文链接:http://www.moa.gov.cn/xw/qg/202106/t20210624_6370271.htm
收藏本页】【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