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块零碎田投入成本高,种植还费力,全程没办法机械化。为啥不能把村里的土地整合成大块田?”这是6年前榆树市新庄镇农户面临的困惑。
穷则变,变则通。作为镇里机械种植的专业合作社——大川机械种植合作社2015年开始尝试对碎片土地进行整合——通过“点单式”托管和机械化服务,让农民逐步把土地交给合作社,由合作社进行土地集约化经营。自此,告别了“插花田”的小农户与大农业衔接起来。今年,合作社耕种面积达到376公顷,在新庄镇10个村分别实现了集中连片,合作社成员人均纯收入同比增长15%。
“点单式”托管 连接农民参与感
“我的地播种完了吗?”“听说有的地方有虫子,我的没事吧?”“在家待不住有农活干吗?”……起初,大川合作社使用的是传统的土地托管模式,但农民没有参与其中还是不放心,合作社成员数量也不稳定。
合作社从2015年开始试行“点单式”托管——“统种统收+分管”。与传统土地托管和流转不同,这种模式属“半托管”,由农户负责生产监管,合作社负责统种统收。运营中,合作社只收取服务费,土地承包经营权等依然保留在农户手中,在解放劳动力、缓解小农户劳动力强度的基础上,满足农户对土地管理的参与感和丰收获得感。
“每步农活由农户监督,比如播种深度、农资用多少,如果农户发现病虫害,可以随时通知合作社进行植保。”合作社理事长孙大川说,这样操作,减少了很多纠葛。
新的土地托管模式赢得了农户的信任,保证了土地连片面积。2020年,合作社托管了150户的367公顷土地,增收62万元。今年,合作社最大连片面积达到160公顷。
统种统收 抹平散户种地难度
玉米地、大豆田、杂粮地……大川合作社耕地里,作物按村按类布局,田间整洁连片。5月27日,合作社春播刚刚结束,合作社成员孟静喜已在收拾院落,往年这个时候,正是一家人忙农活的时间,今年却很清闲。
“地都是合作社统一种,啥都不用我们操心,等着秋收就行了。”像孟静喜一样60岁以上、子女外出的农民越来越多,通过统种统收,解决了无人种地的窘境,许多农民开始主动请合作社种收耕地。托管后孙大川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将零散的土地集约化连片。
今年,该合作社从统种统收的供给入手,为托管成员统一安排采购肥料、种子等农资,统一提供种、管、收和烘干等服务,并进行粮食统一销售。连片后,参加托管的农户每公顷土地耕作成本可以降低2000元左右,正常年份一公顷地最多可增产3500公斤。
土地连片后技术应用也全面开花。“过去闷头施化肥、打农药,就是想多打粮,但收成越来越差。交给合作社,用上了保护性耕作(技术),黑土松软了,产量高了。”直立村农户张强胜说,大豆和玉米轮作,效果看得见。
大农机在连片地“撒欢儿”
“今年又新买免耕播种机啦!播种全靠它。”5月下旬,合作社完成了直立村100余公顷连片土地的春耕,不到一周时间,新生的绿苗一眼望不到头。“这片地用的是5垄免耕机,一天就完成了20公顷土地的播种,这是过去做不到的事。”孙大川说,土地集约连片后,小地块之间的田埂垄沟得到整平,水渠和小路得到复垦,有效耕地面积增加了。土地整合让农机有了发挥空间,过去要一个月、半个月耕种的地块,现在只需要一周,更快的甚至只需要两三天就能种完。
由合作社购买农机具,也减少了小农户的投资支出。目前合作社共有各类农机具60余台,农机固定资产总值达到1000万元。“秋收前我打算购买两台无人驾驶的籽粒收割机,这样秋收效率会提高不止两倍!”孙大川信心满满地说。
东北师范大学经济学教授金兆怀分析认为,虽然保姆式全托管更有利于快速实现农业机械化的全面应用和升级,使农业大数据监测得到保障,但这种“点单式”托管,因地制宜,充分尊重了农民的意愿,不失为打破农民增收瓶颈的有效途径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