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阳市2021年夏秋季主要农作物病虫发生趋势及防治技术意见
发布时间:2021-07-23 10:49:02  消息来源:阜阳市农业农村局  作者:佚名

  

  阜阳市2021年夏秋季主要农作物病虫发生趋势及防治技术意见

  

  近期在田间调查的基础上,结合历史数据、作物苗情和气象预报等因素,经综合分析会商研判,今年我市夏秋季主要农作物病虫总体发生趋势为中等至偏重发生,水稻“两迁”害虫偏重发生,草地贪夜蛾秋玉米偏重发生。发生趋势预报及防治技术意见如下:

  一、主要作物布局

  今年全市夏种面积850.5万亩,其中粮食作物728.4万亩(玉米425万亩、水稻120万亩、大豆160.9万亩、红芋22.5万亩);经济作物119.4万亩(瓜菜60.1万亩、芝麻22.7万亩,花生14万亩,棉花1万亩、其他21.6万亩);从区域布局来看,水稻主要分布于颍上、阜南两县,玉米主要在中西部种植,大豆东北部居多。当前我市夏玉米多为7-10叶期,大豆多为3-4轮复叶期,水稻多为分蘖盛期。

  二、主要农作物病虫发生趋势预报

  水稻病虫

  1.发生趋势

  预计全市水稻病虫总体中等发生,其中四(2)代稻飞虱、稻纵卷叶螟偏轻发生;五(3)代稻飞虱、稻纵卷叶螟偏重发生;二代二化螟中等发生;稻瘟病、稻曲病中等发生;水稻纹枯病中等至偏重发生。

  2.预报依据

  2.1“两迁”害虫迁入量及田间虫量总体偏低,水稻纹枯病菌源广泛存在。截至7月12日,阜南县黑光灯下累计诱稻纵卷叶螟成虫3头;颍上、阜南县灯下累计诱稻飞虱分别为3头、2头。田间调查,阜南、颍上稻飞虱平均百丛虫量分别为43.8头,43.1头,比近三年均值分别减少52.4%、37.4%。二化螟7月12日一代累计灯诱蛾量阜南、颍上分别为16头/盏、234头/盏,较近三年均值分别减少86.4%、98.6%;一代亩残虫量分别为179.8头、213.5头,比近三年均值分别减少21.3%、2.8%。水稻纹枯病在我市常年发生较重,菌源广泛存在,有利田间发病。

  2.2田间食料条件有利水稻害虫取食为害。当前水稻处于分蘖盛期,植株嫩绿,有利稻飞虱、稻纵卷叶螟和二化螟等害虫取食为害。

  2.3感病品种种植面积比例大。目前我市种植的两系杂交稻和粳糯稻品种大多不抗纹枯病,有利于病害发生流行。

  2.4气候条件有利于病虫害发生。

  据气象部门预报,7月-8月气温偏高,降水偏少。平均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高温日数偏多。其中7月降水量与常年同期基本持平;8月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少3-4成。气候条件总体有利于水稻病虫发生危害。

  玉米病虫

  1.发生趋势

  草地贪夜蛾在夏玉米上偏轻发生,秋玉米上偏重发生,局部田块易造成集中危害;以玉米螟为主的钻蛀性害虫偏轻至中等发生;蚜虫偏轻发生;弯孢叶斑病、小斑病、锈病等叶部病害中等发生。预计二代玉米螟卵孵高峰期在7月23日-28日。

  2.预测依据

  2.1草地贪夜蛾监测到迁入成虫,二代粘虫被害株率低于常年,一代玉米螟、二代棉铃虫残虫量总体低,病害未见。据各地近期调查,颍上县7月上旬监测到草地贪夜蛾3头成虫,后期,随着外地虫源及回迁虫源迁入,易在秋玉米上集中为害;一代玉米螟界首、阜南、太和、颍上、临泉7月中旬调查,被害株率分别为3.86%、4.76%、2.2%、0.79%、1.85%,百株残虫量分别为2.26头2.11头、1.9头、1.6头、1.56头,其中颍上、太和、阜南、界首被害株率比近三年均值分别减少70.7%、61.13%、23.8%、53.6%;棉铃虫界首、太和7月11日调查被害株率分别为2.3%、0.04%,百株虫量分别为0.11头、0.04头,颍上、阜南、颍东、临泉调查未见。二代粘虫阜南、太和、颍东7月中旬调查,被害株率分别为0.32%、0.16%、0.1%,百株虫量分别为0.21头、0.16头、0.1头,田间虫量较常年偏低,颍上、界首、临泉调查未见;各地调查未见弯孢叶斑病、锈病、褐斑病、纹枯病等病害,小斑病仅颍东区查见病斑。

  2.2栽培措施和寄主条件有利于病虫害发生。玉米主栽品种抗病性不强,加之秸秆还田比例大,田间菌源量充足,高密度、高肥水等栽培措施在生产上的广泛应用,有利于玉米病害发生。我市夏玉米正值拔节期,种植面积大,植株嫩绿,食料条件有利于害虫取食。

  2.3未来气候条件有利玉米病虫发生。

  据气象部门预报,未来气候条件对玉米病虫害发生无不利影响。

  

  大豆病虫

  1.发生趋势

  预计全市大豆病虫偏轻发生。蛴螬低龄幼虫期在7月下旬,豆天蛾低龄幼虫盛期在8月上旬;大豆食心虫卵孵盛期在8月下旬。

  2.预报依据

  2.1金龟子蛾量高,豆天蛾蛾量少,大豆食心虫上年虫食率低。截至7月10日,太和单灯累计诱集金龟子29668头,较近三年均值增加3.7倍;豆天蛾单灯累计诱蛾6头,较近三年均值减少62.5%;太和、颍东上年大豆食心虫虫食率分别为1.3%、0.1%。,截至7月12日各地调查,大豆田未见甜菜夜蛾、斜纹夜蛾、豆天蛾、蚜虫等害虫为害。

  2.2未来气候条件的影响。气候条件有利于豆天蛾、大豆食心虫、甜菜夜蛾等多种害虫发生危害。

  三、防治技术意见

  1.防治任务。预计全市夏秋季主要农作物病虫害发生面积约1080万亩次,需防面积约910万亩次,其中玉米病虫发生面积约450万亩次,需防面积约380万亩次;水稻病虫发生面积约320万亩次,需防面积约290万亩次;大豆病虫发生面积约200万亩次,需防面积约170万亩次;其他病虫害110万亩次,需防面积70万亩次。

  2.防治目标:通过有效防治,将水稻、玉米、大豆重大病虫造成的危害损失降到最低限度,推进重大病虫害绿色防控和统防统治。其中,水稻、玉米、大豆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覆盖率达到 43%以上,专业化统防统治覆盖率达到 45%以上,总体防治效果达85%以上,病虫危害损失率控制在5%以内,化学农药使用持续减量化。

  2.依照防治指标,实行达标防治。

  水稻病虫防治指标:稻飞虱孕穗期百丛虫量 1000 头、穗期百丛虫量 1500 头。稻纵卷叶螟分蘖期百丛水稻束叶尖 150 个,孕穗后百丛水稻束叶尖 60 个,水稻分蘖期放宽防治指标,发挥植株补偿功能。二化螟水稻分蘖期枯鞘丛率 8-10%或枯鞘株率3%;纹枯病分蘖末期至孕穗期病丛率10%。

  玉米病虫防治指标:草地贪夜蛾在玉米被害株率苗期5%、小喇叭口期10%、大喇叭口期15%开展防治;玉米螟等钻蛀性害虫于玉米心叶末期(大喇叭口期)花叶株率达5%-10%时进行挑治;花叶株率达10%以上时进行普治;花叶株率超过20%,或百株玉米累计有卵30块以上,需连防2次。玉米蚜虫点片发生时进行挑治,当有蚜株率达到30%~40%,出现“起油株”(蜜露)时应进行全田普治。

  大豆病虫防治指标:蛴螬4头/m2;大豆食心虫成虫盛期100㎡蛾量40头;大豆蚜虫百株蚜量500头或蚜株率30%;豆天蛾百株三龄幼虫10头。

  3.积极推广绿色防控。推广农业防治,及时追肥,培育健壮植株,增强抗病性。清沟沥水,降低田间湿度,减轻病害发生程度。推广理化诱控,使用性诱剂、杀虫灯等防控技术。推广使用生物农药,运用专业化统防统治手段,使实施区水稻、玉米、大豆病虫总体危害损失降到最低限度,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量。

  4.选择高效对路药剂,提高防治效果。

  防治玉米草地贪夜蛾、玉米螟、粘虫、斜纹夜蛾、棉铃虫低龄幼虫选用苏云金杆菌、球孢白僵菌、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金龟子绿僵菌等生物农药,或选用四氯虫酰胺、氯虫苯甲酰胺等酰胺类、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乙基多杀菌素、茚虫威等杀虫剂喷雾防治。防治玉米蚜虫选用对蚜虫高效且对天敌杀伤小的药剂,可使用噻虫嗪、吡虫啉、吡蚜酮等药剂防治;防治玉米褐斑病、弯孢叶斑病、小斑病可选用选用枯草芽孢杆菌、井冈霉素A、苯醚甲环唑、丁香菌酯、吡唑醚菌酯、丙环·嘧菌酯等杀菌剂喷施。

  防治稻飞虱,生物农药可选用金龟子绿僵菌CQMa421、球孢白僵菌、苦参碱等,化学农药可选用三氟苯嘧啶、氟啶虫酰胺、醚菊酯、烯啶虫胺、呋虫胺、吡蚜酮等。防治稻纵卷叶螟,生物农药可选用苏云金杆菌、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球孢白僵菌、短稳杆菌等品种(生物农药宜在卵孵化始盛期至低龄幼虫高峰期施用),化学农药可选用阿维·氯苯酰、氯虫苯甲酰胺、四氯虫酰胺、茚虫威等。防治水稻纹枯病生物农药可选用井冈霉素A、井冈·蜡芽菌、申嗪霉素等,化学药剂可选用噻呋酰胺、肟菌·戊唑醇、苯甲·嘧菌酯、烯肟·戊唑醇、氟环唑等。

  防治大豆田蛴螬选用吡虫啉、噻虫嗪;大豆食心虫选用毒死蜱、氯氟氰菊酯等防治;防治豆天蛾选用Bt、甲维盐等;防治大豆蚜虫选用吡蚜酮、氟啶虫胺腈、啶虫脒等。

  5.注意事项

  要按照施药技术规范和防治对象,用足药量,对足水量,均匀喷雾。防治过程中,不同类型的农药要交替轮换使用,以延缓抗药性产生。


原文链接:http://nync.fy.gov.cn/content/detail/60ef9bdd886688663f8b4568.html
收藏本页】【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