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保易地搬迁移民安居乐业
发布时间:2020-05-11 18:05:37  消息来源:甘肃农民报  作者:佚名

  易地搬迁是解决一方水土养不好一方人、实现贫困群众跨越式发展的根本途径,也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途径。4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省安康市平利县老县镇锦屏社区考察调研时强调:搬得出的问题基本解决后,后续扶持最关键的是就业。乐业才能安居。解决好就业问题,才能确保搬迁群众稳得住、逐步能致富,防止返贫。

  目前,全国已经完成易地扶贫搬迁960多万贫困人口,中西部地区还同步搬迁了500万非贫困人口。让这些群众持续增收致富,任务艰巨。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完成易地扶贫搬迁建设任务和易地搬迁配套设施建设等作出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在今年召开的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现在搬得出的问题基本解决了,下一步的重点是稳得住、有就业、逐步能致富。在这次陕西考察中,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了这一点。

  从试点探索到全面推进,再到如今精准脱贫攻坚,我国易地扶贫搬迁的实践经验告诉我们:群众不仅需要搬得出,还要稳得住、住得下去,才能安居乐业,而这离不开后续的移民培训和就业安置。去年全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现场会明确要求,切实加大对已搬迁群众的后续扶持力度,全力推进产业培育、就业帮扶、社区融入等各项工作。今年3月,国家发改委等13部委,出台25项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政策措施,着力加强安置区产业培育和就业帮扶,从职业技能培训、创办网店、设立扶贫公益岗位等各方面,为搬迁移民安居乐业提供政策助力。

  多措并举稳就业、促进务工稳增收,是各地解决好搬出后问题的一个重要经验。在宁夏,贫困地区群众整体跨区域搬迁被称为吊庄移民,有将村庄直接吊过来的意味。银川市就有一个从苦瘠甲天下的西海固地区吊庄而来的闽宁镇。20多年来,闽宁镇摆脱了天上不飞鸟,地上不长草的局面,发展成为拥有葡萄种植、黄牛养殖、菌菇种植等多个产业,6万余人口的乡镇。这一成功,关键就在于充分发挥了劳务带动作用,让搬迁移民驶入幸福生活的快车道。过去是到银川务工,如今是在家门口打工。笔者入户走访时,当地百姓话语中由衷流露出幸福感。曾经住土窝、喝苦水的日子一去不返,人人感到生活大有奔头。

  对各地来说,发展环境不一,搬迁移民来源不同,发挥产业推动作用需要因地、因时制宜。比如贵州提出以产定搬、以岗定搬,针对各类不同条件移民,科学选址,采取差异化安置政策;陕西在扶贫移民过程中,统筹搬迁对象、各类规划建设、相关资金等,以促进人口聚集、资源集中、要素聚合,从而通过移民搬迁有力助推了土地流转,促使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股份制现代农业公司蓬勃兴起。把本地优势和群众意愿结合起来、形成合力,才能让发展有声有色,让群众致富奔小康。

  当前我国疫情防控向好态势进一步巩固,那些在搬迁移民家门口设置的扶贫车间、因地制宜培育的特色产业、落地生根的扶贫企业,正在积极复工复产。围绕移得出、稳得住、住得下去,实现稳定就业,才能更好帮助贫困群众在脱贫致富的道路上加速向前,确保完成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摘自《人民日报》)

收藏本页】【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