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看武威】德治扬正气 法治强保障
发布时间:2020-05-18 18:12:36  消息来源:甘肃农民报  作者:佚名

  甘肃农民网新甘肃甘肃日报5月18日讯 (记者洪文泉伏润之)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不仅需要产业、项目等外因,更少不了精神、动力等内因。天祝县把道德扶贫与法治扶贫相结合,改善乡风、化解矛盾,让贫困群众在脱贫致富路上既提精神又增动力。

  5月11日上午,打柴沟镇安家河村村民王学培,在镇里一家超市货架上拿起两瓶洁厕灵,到前台付款。奇怪的是,王学培用来付款的不是现金、不是手机支付,而是一张红色的存折。

  这叫道德储蓄折,里面的积分可以在这里消费。王学培一边说,一边用手指着身后墙上的蓝色大字:打柴沟镇道德储蓄所。

  原来,这间与众不同的储蓄所,道德行为可以量化为积分,好人好事、凡人善举可以获得回馈。

  参加集体劳动可以获得积分,帮助有困难的群众可以获得积分,调解邻里矛盾也能获得积分,这些积分可以在这里兑换各式各样的日用百货。储蓄所积分兑换员谢睿玲解释说,道德储蓄所的目的就是让贫困乡村人人养成好习惯,村村形成好风气。

  打柴沟镇为全镇3000多农户、200余名干部职工及镇域内各学校老师建立道德储蓄账户,并在每村设立积分收集员,开办道德储蓄分所,发动群众发现身边的好人好事,明辨是非、对标先进。

  虽然这些东西不贵,但用积分兑换的意义不一样。安家河村妇联主席沈霞说,自从县里开展道德扶贫,建立道德储蓄所,以前喊不出门的农村妇女们开始热衷村集体活动,邻里矛盾越来越少,好人好事越来越多。

  为了发扬崇德向善风尚,营造乡风文明的新农村,天祝县以道德扶贫为抓手,在全县各乡镇建立道德储蓄所,列出正向标准和负面标准,通过个人自荐、群众推荐、组织推荐方式,发现和认定积分线索,建立家庭道德积分台账和道德红黑榜,让道德扶贫发挥实效。

  要真正激活贫困群众内生动力,深化乡村治理,德治和法治缺一不可。天祝县委宣传部部长王晓告诉记者,在天祝,德治和法治已经成了相辅相成的有效帮扶手段。

  中午时分,松山镇派出所民警李福国在警务室介绍,松山镇是移民区,藏、蒙、回、汉等各民族群众在此生活,现在治安很好。

  以前,每年春节打工人员回家,村里的治安和各种矛盾层出不穷。李福国说,那时候一天出警七八次都很正常,遇到麻烦的纠纷,往往好几天都解决不了。一言不合就动手,聚在一起喝酒赌博,缺少法治意识被骗一时间,因事因案、因恶习陋俗致贫返贫不仅成了李福国和同事最头疼的事,也成了当地推进脱贫攻坚最大的绊脚石。

  对此,天祝县开展法治扶贫,对因事因案致贫返贫的加强法律援助、司法救助,加强矛盾纠纷调处和法律服务。对因恶习陋俗致贫返贫的强化法治教育和重点管控,农牧民群众的法治意识不断增强,影响脱贫攻坚进程的障碍越来越少。

  51岁的金强驿村村民汪龙对法治扶贫深有体会。去年8月,因为收购蔬菜过程中意见冲突,汪龙和外地菜贩发生口角。汪龙抱着试一试的态度拨打电话报警,派出所民警几分钟就赶到现场控制住了局面,经过劝导,菜贩最终收走了他的9吨蔬菜,汪龙也挽回了经济损失。

  其实很多矛盾的根源就是沟通不顺畅。松山镇党委书记张智文说,一户婆媳矛盾闹得不可开交,民警先后4次调解才解决,最终发现无非就是因为外地媳妇和本地婆婆语言不通、习惯不同。

  群众的小事就是政府的大事。从去年开始,天祝县建成县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1个,乡镇公共法律服务站19个,村级公共法律服务室178个,开通法律服务热线,建成实体平台、热线平台、网络平台三台融合的线上线下服务网络。开通贫困群众司法救助绿色通道,共办理贫困人口法律援助案件901件。

  天祝县推行一村一法律服务联络员、一组一法律明白人、一校一法治副校长、一企一护航警官等制度,给每家每户发派出所联系卡,组建驻村普法小队上门普法,开办法治课堂定期讲解案例,让群众了解法律法规,增强法治意识。在全县86个贫困村建立了法律服务微信群,覆盖贫困群众3万余人。

  德治扬正气,法治强保障。经过一年多的实践和完善,天祝县贫困村矛盾纠纷同比下降17.9%,以法治扶贫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注足动力。

收藏本页】【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