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疫情:农牧交错带牛羊牧繁农育关键技术集成示范项目首播“肉牛精准饲养与管理”网络培训
发布时间:2020-04-02 18:52:59  消息来源:中国农业大学  作者:佚名

  周振明 吴浩

  自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我国各行各业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在肉牛肉羊生产的饲料运输、饲养管理、屠宰加工、员工培训等多个环节都面临诸多问题。在这样的特殊背景下,为帮助我国肉牛肉羊生产行业渡过暂时的困难时期,为企业复工复产、找到难点、打通堵点做好准备,政府购买项目农牧交错带牛羊牧繁农育关键技术集成示范项目组(简称牧繁农育项目),协同中国农业大学肉牛研究中心、中加肉牛产业合作联盟、中法肉牛研究与发展中心于3月27日举办了首期网络直播培训课程。来自全国各地肉牛养殖企业场长、饲料加工企业的技术人员、大专院校的学生、肉牛肉羊示范企业、示范推广带动的养殖户通过网络直播观看了本次课程。

  首次直播课程主题为“肉牛精准饲养与管理”,由牧繁农育项目首席科学家、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副教授周振明主持,并邀请牧繁农育项目专家组组长、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教授孟庆翔、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王玉斌和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副所长张元庆共同完成本次授课。

  

  项目首席科学家周振明主持直播课程

  首先,孟庆翔教授结合当前疫情分享了“防控新冠肺炎带给我国肉牛产业发展的启示”的主题报告,报告中分析了本次疫情对我国肉牛产业的影响,同时提出了疫情对我国肉牛产业的启示:应注意肉牛行业中创新思路、生物安全、数据记录、信息透明、动物福利、建立规范、科学实践、肉牛生产KPI等几大方面的重要性;并提出后疫情时代肉牛产业发展的几点思考,即应转变观念、勇于创新、探索中国肉牛产业发展新思路,同时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我国肉牛产业技术体系和管理体系。

  

  项目组专家作相关报告

  项目首席科学家周振明围绕“肉牛精准养殖的饲槽管理”,从粗饲料加工、精饲料加工和饲槽管理三个方面进行详细的讲解,以实际的图例展示了我国目前肉牛养殖场普遍存在的问题以及肉牛精准养殖的重要性,并提出了肉牛养殖过程中具体的注意事项和相关建议:保证日粮中粗饲料的物理有效性纤维能够刺激肉牛反刍和保证机体健康;谷物类精饲料加工过程中尽量避免过度加工导致营养物质损失以及引起肉牛疾病;饲槽评分系统是保证肉牛健康养殖的关键,重点在于保持稳定的饲喂时间、足够的食槽空间和日粮的均匀混合。

  王玉斌则以当前肉牛产业发展模式为基础,结合疫情下牛羊产业的现状,提出了“肉牛养殖模式优化的思考”。报告中,针对短期内各养殖环节市场供需矛盾的问题,提出相应政策建议,并指出“托管+架子牛培育”养殖模式可以在保证关键养殖技术集成的同时,带来理想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报告的最后,王老师对我国牛羊养殖模式在疫情结束后的变化趋势进行预测,指出疫情后适度规模化将逐渐成为未来牛羊养殖产业发展重点,牛羊肉消费潜力将再次得到释放,冷链物流发展成为新常态,互联网、人工智能等信息化手段将会引发销售和消费升级。

  张元庆就畜牧业发展中,尤其当前状况下,尤为严峻的饲草料资源紧缺问题,对“非常规饲料资源开发利用与肉牛养殖”进行讲解。报告中对农作物秸秆、秕壳、构树等林业副产品、饼粕类和沼渣等非常规饲料的利用途径、加工方法进行了详细介绍,并结合实例详述了非常规饲料资源的开发利用途径和注意事项,提出适当加工处理、营养价值评定工作不可忽视等建议。

  

  专家们与直播观众互动

  

  项目承担单位组织相关人员观看直播课程

  报告结束后专家们还与直播的观众进行了互动,热情耐心地回答了观众提出的问题。最后,项目首席科学家周振明进行总结,表达了对参与本次直播的各位专家及观众的感谢,并指出还会继续开展相关网络直播培训课程,并不断优化内容,切实将技术向实践转变,真正做到学以致用。本次网络直播课程得到肉牛产业相关人士的广泛关注与热烈反响,直播中观众们积极互动留言。据统计,直播活动期间累计观看人数超5000人次。

  三农号APP2020年3月28日

收藏本页】【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