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
四月份,是一年中天气变化幅度较大的时期,也是水产养殖大量投苗进入生产旺季的关键时期。特别是南方地区常阴雨连绵,低温与暖湿气候交替出现,易诱发水产养殖病害,今年加上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以及水产品压塘现象,给正常水产养殖生产和病害防控带来一定难度。根据分析,今年四月份全国各地需重点关注以下疾病。
一、病情预测
(一)鱼类疾病
1.鲤春病毒血症:病原为鲤春病毒血症病毒,主要危害鲤、锦鲤、鲫、金鱼等,水温在12~18℃时流行,主要通过鲺、苍鹭等以及带毒鱼进行水平传播。各鲤、锦鲤主养区需重点防控。
2.鲤浮肿病:病原为鲤浮肿病毒,主要危害鲤和锦鲤,发病水温为7℃~28℃,水平传播是其主要传播途径,发病急,死亡率高,临床症状为昏睡、凹眼、烂鳃、皮肤溃烂等,与锦鲤疱疹病毒病症状极其相似。各鲤和锦鲤养殖区需重点防控。
3.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病原为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毒,主要危害虹鳟幼鱼,3月龄内的鱼易发病,并大量死亡,水温在8~15℃时易流行,可通过粪便、尿液和黏液等水平传播,也可通过鱼卵进行垂直传播,带病毒苗种流通是该病快速传播的主要原因。各鲑鳟养殖区需重点防控。
4.淡水鱼细菌性败血症:病原主要为嗜水气单胞菌,危害鲫、团头鲂、鲢、鳙等多种淡水鱼类,水温在9~36℃均流行,具有病程急、死亡率高等特点,该病可通过病鱼、病菌污染饵料、用具以及水源等途径传播,鸟类捕食病鱼也可造成疾病在不同养殖池间传播。全国各淡水养鱼地区均需重点防控。
5.水霉病:10~15℃时,较适合水霉菌的滋生,在生产过程中,因养殖密度过高、转塘、分池等管理不善,一旦造成鱼体受伤,极易感染水霉病。长江流域及以北地区需重点防控。
6.小瓜虫病:病原为多子小瓜虫,主要危害各种淡水鱼的苗种,观赏鱼,繁殖适温为15~25℃, 寄生处形成小白点。全国各淡水养鱼地区均需重点防控。
(二)甲壳类疾病
1.白斑综合征:一般水温在18~30℃时易暴发,主要危害对象为南美白对虾、中国对虾、日本对虾、克氏原螯虾等,沿海对虾主养区需重点防控。另外湖北、江苏、安徽、江西等地的克氏原螯虾主养区也需要加强对该病的防控。
2.急性肝胰腺坏死病:是一种危害养殖虾类的细菌性疾病,主要危害对象为南美白对虾、斑节对虾和中国对虾等,目前我国主要海水养殖虾类地区均有该病流行,死亡主要发生在放苗30~35天以内,常为急性死亡,而且死亡率高达100%,经口感染是该病原水平传播的主要途径。沿海对虾主养区需重点防控。
3.虾肝肠胞虫病:病原为虾肝肠胞虫,可感染所有生活阶段的对虾,主要危害南美白对虾和斑节对虾,水温24~31℃时感染率较高,水平传播是养殖池塘中该病原传播和感染对虾的主要途径。沿海对虾主养区需重点防控。
此外,这一时期淡水鱼类还需警惕草鱼出血病、烂鳃病、赤皮病、细菌性肠炎病、鮰类肠败血症、链球菌病、车轮虫病、指环虫病、黏孢子虫病,海水鱼类还需警惕内脏白点病等。
二、 防控措施
(一)适时通过分塘转移成鱼、增加商品鱼加工量或采用冷冻保鲜等措施,减少成鱼存塘量,降低池塘养殖密度。操作过程中应注意避免鱼体受伤或引起应激反应。
(二)做好清塘消毒工作。可使用200mg/L的生石灰或20mg/L的漂白粉进行池底消毒。
(三)建立科学的养殖管理制度。注意改良池塘底质和水质,培养出“肥、爽、嫩、活”的水体,为鱼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增强鱼的体质,提高抗病能力。
(四)投放健康苗种。选购苗种时,要从有生产资质的种苗场购买,并查验水产苗种产地检疫合格证明。在投放苗种前,注意对苗种进行消毒,以防带入病原。还要严格控制苗种的放养密度。
(五)加强饲养管理,提高鱼体抗病力。
(六)及时报告疫情。在生产过程中,一旦发现养殖品种出现大规模发病和大量死亡现象,要及时向当地水产技术推广(水生动物疫病防控)机构报告,并采取相应措施防止病情的扩散。
(七)相关水生动物疾病防控方法请参考“www.adds.org.cn(全国水生动物疾病远程辅助诊断服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