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春耕春播已经从南到北陆续展开。3月27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防范气象灾害保障复工复产和春耕备耕工作情况,指出近期寒潮天气对春耕春播的影响比较小,但春耕春播期间仍有一些气象灾害需要密切关注。
密切关注春耕春播关键期气象灾害
3月下旬寒潮天气出现,正值春耕春播的关键期。预计28日,华北部分地区最低气温将降到0℃或以下,28~30日,江淮、江南等地日平均气温降到8~12℃,会出现“倒春寒”天气,这次寒潮天气将于31日结束,北方地区自3月29日、南方地区4月1日开始气温回升。
专家分析,目前我们国家南方主要是靠小拱棚育秧,整体来说这次降温对春耕春播影响有限。目前全国春耕春播进展顺利,截至3月26日,全国春播粮食7480多万亩,完成意向种植的8%,进度同比快了0.6个百分点。早稻育秧已近七成,栽插1600多万亩,育秧进度快了1.6个百分点,栽插进度快2.9个百分点。
此次寒潮天气对春耕春播的影响虽小,但春耕春播期间仍有一些气象灾害需要密切关注。
一是东北地区局部旱涝并存。黑龙江的三江平原地区去年秋季降雨比较多,土壤偏涝的范围是近5年来最大的,春播期可能发生局部内涝。同时,东北西部传统旱区今年春季的气温偏高,土壤失墒快,干旱的可能性依然比较大。
二是早稻产区可能发生阶段性的阴雨寡照。长江流域春季可能发生阶段性的连阴雨,容易造成早稻的烂种烂秧,影响栽插的进度和秧苗的正常生长发育。
三是西南华南局部地区的春旱影响适时春播。主要是云南、广东、广西去年降水少,蓄水不足,今年春季降水依然偏少、气温偏高,目前滇南部分地区已经旱象露头,对玉米、水稻、茶叶等生产带来不利影响。
现在距离夏粮收获大概还有70天左右的时间,从气象灾害来看,夺取夏粮丰收还要过“倒春寒”、倒伏等关口。今年气温偏高,作物的物候期有所提前,小麦的生育期提前一周左右,即将进入大面积的拔节,小麦拔节孕穗的时候抗寒能力比较差,比较容易遭受冻害。后期夏粮还要注意防倒伏,因为今年温度比较高,小麦长得比较旺,群体比较大,抗倒伏的能力比较弱,如果灌浆成熟期遭遇大风的话,可能会发生倒伏。
为农业生产提供气象服务一直是气象工作的重中之重,今年,气象部门在2月25日提前启动全国春耕春播气象服务,本周,与农业农村部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农业气象防灾减灾工作的通知。
为支持夏粮丰收,气象部门将加强农业气象监测,利用气象卫星、全国653个农业气象观测站、2200个自动土壤水分观测站、70个农业气象试验站强化农田小气候、土壤墒情等实时观测,强化农业气象灾害的预报预警。与农业农村部门联合开展干旱、冻害、干热风、连阴雨、湿渍害等农业气象灾害以及作物病虫害发生发展气象等级预报预警工作,提出针对性的建议,告知老百姓提前注意防范。
同时,抓细抓实气象服务,利用电视、农村大喇叭、手机APP等渠道,努力解决农村地区气象预报预警信息传播“最后一公里”问题。各地气象业务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开展面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直通式气象服务。继续开展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加大粮食主产区、特色农产品种植区人工增雨和人工防雹作业力度,力争做到应增尽增、应防尽防。
今年汛期气候状况总体偏差,涝重于旱
进入春季后,我国南方地区降水明显增多。据国家气候中心最新气候监测结果,截至3月25日20时,广西平均降雨量达143.4毫米,比常年同期偏多1.5倍,为历年同期最多。根据相关规范,25日广西已达到气象入汛标准,较常年偏早29天,也成为历史上仅次于1983年(3月15日)的开汛第2早年份。
根据监测规范和中国雨季监测指标,华南前汛期于3月25日开汛,较常年(4月6日)偏早12天,预计2020年广东省开汛时间接近常年。历史上华南前汛期由广西首先开汛的仅占16.9%,比较少见,一般情况下都是由广东省首先开汛。
关于今年汛期全国气候趋势,中国气象局联合水利部信息中心于3月23日-24日组织多家单位进行会商,预计今年汛期(5月至9月)我国气候状况总体偏差,降水呈“南北多、中间少”分布,涝重于旱。全国大部气温偏高,黄淮西部、江淮、江汉、江南北部等地可能出现阶段性高温热浪。在西北太平洋和南海海域生成的台风个数略偏多,登陆我国的台风个数略偏多,强度偏强。需要加强暴雨洪涝、干旱、台风、高温热浪、山洪地质灾害、强对流等气象灾害的防御。
气候系统包括大气、水、生物、冰雪、岩石等五大圈层,影响气候的因素众多,人类对其中的机理认识还有局限性,加之影响今年汛期气候趋势的前兆信号并不强,所以今年的汛期气候预测仍存在着较大的不确定性,气象部门将加强气候监测和会商研判,滚动提供最新的预测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