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眉县以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目标,牢牢把握“姓农、务农、为农、兴农”建园宗旨,高点定位、强化措施,扎实推进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工作。2018年产业园总产值达62亿元,主导产业猕猴桃产值52.3亿元,园内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6522元,高出全县平均水平32%。
一、聚焦“五化目标”,加快产业升级。一是特色产业规模化。眉县是国内猕猴桃最佳优生区之一,也是农业农村部最早命名的全国优质猕猴桃生产基地县,猕猴桃种植规模不断扩大。截至2018年底,产业园猕猴桃种植面积达26.6万亩,规模化种植面积占产业园耕地面积达95%以上;种植农户5.5万户,占全县农户90%以上;规模化经营比重达70%左右。二是经营方式集约化。入园猕猴桃生产经营企业55家,培育了齐峰果业、金桥果业等国家级龙头企业2家、省级龙头企业6家,市级龙头企业8家,猕猴桃专业合作社214个,认定猕猴桃家庭农场37家,新型经营主体数量达到306个。三是生产管理智能化。建成猕猴桃产业云平台和陕西(眉县)猕猴桃大数据示范中心,创新设计了猕猴桃大数据收集平台(手机APP)、数据管理平台、数据展示平台、数据(模型)分析平台、数据综合发布平台、产业GIS信息一张图和智慧果园展控、气象信息服务、金融支撑服务平台等9大数据平台,收集了全产业链基础信息20万余条,分类建立数据库30个。四是市场销售品牌化。连续举办七届“中国·陕西(眉县)猕猴桃产业发展大会”,成功举办首届世界猕猴桃大会,连续多年荣获“消费者最喜爱的100个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和“最具影响力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品牌价值达98.28亿元。五是产业形态融合化。建设3A及以上农旅融合景区4个,文旅融合景区3个,研学旅游采摘园10个。2018年,接待游客36万人次,三产收入6亿元,果品加工及关联配套产业等二产收入达25亿元。
二、抓好“四个环节”,提高果品品质。一是抓好基地建设。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面积16.36万亩,有机猕猴桃果园认证6612亩,绿色食品果园认证3000亩,出口果园备案2.1万亩。二是抓好质量管控。建立眉县农业化学投入品管理信息平台,对投入品生产经营企业实行统一管理。产业园内主要农作物化肥利用率为41%,农药利用率40%,畜禽粪便、秸秆、农产品加工剩余物等循环利用率90%以上。三是抓好检验检测。建成宝鸡市猕猴桃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中心,各镇街组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配备401名质量安全监督员,龙头企业建立6个质量安全检测室,形成以“县为中心、镇街和企业为补充”的检验检测服务网络。四是抓好果品流通。在齐峰果业、金桥果业等10家合作社建立猕猴桃规范化产地标识和质量安全可追溯系统,确保每盒出售的猕猴桃都贴有产地及种植户信息的质量控制可追溯二维码。
三、构筑“三大体系”,推进标准化生产。一是建立科技研发体系。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实施战略合作,带动陕西省猕猴桃研究院、何积丰院士眉县科研基地等一批科研机构相继落户产业园,形成“产学研”技术合作示范平台。二是创新技术推广体系。采用“1名试验站科研人员+2名县技术骨干+2名乡土专家+N个农民技术员”的“1+2+2+N”工作推广模式,培养猕猴桃乡土专家13名、高级果农350多名,培训职业农民2000多人,轮训果农10万多人次。三是总结完善标准体系。编制《陕西省猕猴桃标准综合体》,成为陕西省猕猴桃种植的地方标准,猕猴桃十项关键技术在全国得到广泛推广运用。
四、强化“三项保障”,助推产业转型。一是强化政策保障。制定《眉县猕猴桃优势产业区建设规划》《眉县一村一品发展规划》等一系列政策性文件,明确猕猴桃产业发展目标、工作重点和推进措施;出台《眉县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规划(2018-2022)》《加强县校合作助推县域经济发展的意见》《眉县引进高层次人才暂行办法》《眉县中小企业应急转贷基金管理办法》等文件,从用地保障、金融服务、科技应用、人才支撑等方面支持产业园建设。二是强化联农带农。建立“政府+主导产业+农户”模式,对贫困户猕猴桃园每亩每年补贴338元,对新建园和高接换头园每亩补贴1100元,近三年共计发放产业扶持资金1956万元。建立“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模式,86户农业新型经营主体与贫困户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收购贫困户猕猴桃2855万斤,发放农资73吨,吸纳贫困户就业1670人次。建立“技术团队+职业农民+农户”模式,组建“眉县产业技术服务专家组”,逐村开展精准培训和技术指导;成立110产业技术服务中心,采取定期走访、入户指导、技术培训等多种形式,提高贫困户生产技能,实现产业脱贫技术服务全覆盖。三是强化资金保障。县财政每年列支1000万元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用于支持猕猴桃新品种引进、技术推广、标准化基地建设、基地认证、商标注册、宣传推介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