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在研科研项目(课题)绩效检查和工作方案评估工作顺利完成
发布时间:2020-04-02 19:26:24  消息来源:农业农村部规划设计研究院  作者:佚名

  为切实做好我院科研项目(课题)绩效管理工作,2018年1月5日,科技管理处组织院科技委会议,对我院2017年实施的科研项目(课题)进行了绩效检查和工作方案评估。

  本次科技委会议采取汇报答辩的方式,重点检查了我院主持和主要参与的15项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课题),包括国家重点研发计划7项(2项项目,3项课题,2项任务);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2项(1项项目,1项课题);科技支撑计划课题2项;948重点项目1项;农业部岗位科学家专项2项。各课题组对照年度工作目标和考核指标认真梳理了实施进展情况和取得的阶段性成果,突出成果的先进性和创新性,科学规划了下一步的工作计划,为项目(课题)的顺利实施和圆满结题打下了基础。本次检查的15个项目(课题)总体实施情况良好,得到了科技委专家的一致肯定。

  2017年我院科技创新工作取得了历史性突破。

  一是重要科技计划项目和科研岗位争取获得重大突破。2017年我院顺应国家科技体制机制改革的变化,积极争取各类科研计划项目和专项支持,立项成绩喜人,获得两项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立项,有两位专家获得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专项。

  其中,由隋斌院长主持的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农业废弃物厌氧发酵及资源化成套技术与设备研发”,将围绕原料处理-厌氧消化-沼气脱硫除杂-沼渣沼液制肥等资源化全链条关键环节,重点解决主要环节技术升级、装备智能化、各环节间技术接口和装备匹配等问题;突出自主创新,形成成套技术装备和工程应用模式,形成国际一流的农业废弃物厌氧消化技术与装备体系,实现技术装备化、智能化、模块化、标准化和产业化,为提升农业有机废弃物无害化资源化利用水平提供技术与装备支撑。由齐飞总工程师主持的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温室智能化精细生产技术及装备研发”,将以蔬菜(果菜、叶菜)种植、食用菌培植为主要对象,以连栋温室、塑料大棚和高标准日光温室等为应用对象,立足生产全程视角,提升环境调控精准化、电动作业系统化、目标识别精细化和智能设备成套化水平;研制采摘和植株管理、电动输送、设施环控、自动接菌、立体栽培等装备;规划温室果菜、水培叶菜、食用菌的智能化作业路径,开发与生产工艺紧密结合的成套设备管理软件和全程信息管理平台,提高温室作业效率50%以上,降低劳动强度,提高温室管控精细化水平。

  我院赵立欣研究员和田宜水研究员分别入选“十三五”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秸秆处理及利用(能源化)、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秸秆处理及利用(原料化)岗位科学家。两位岗位科学家将系统开展玉米秸秆能源化和小麦秸秆原料化利用的关键技术研究、集成技术模式研究与评价应用、秸秆资源化利用集成技术研究与产业化示范,完善相关产业研发人员、企业及研发情况数据库,开展应急性技术服务,完成农业部、首席办及政府交办的应急性任务。

  二是课题研究成果转化前景广阔。本次绩效检查中,即将结题的3项重点课题均全面完成了课题考核指标,完成了示范工程的建设。其中,948计划重点项目“连续式生物质分段均匀炭化技术系统引进研究”,通过生物质连续热解关键技术引进与创新研究,开发了基于热解气回燃加热的连续式生物质热解炭化系统,并通过了第三方检测机构的检测;创新设计了立式连续厌氧干发酵横向推流式连续厌氧干发酵中试装备,为干法厌氧发酵技术的深入研究提供了实验平台。科技支撑课题“自然村生产生活循环技术系统构建和集成示范”,在上述948项目的研发基础上,对热解炭化设备的密封进料系统、连续热解设备、保温密封出炭系统进行了放大设计,研发了连续热解炭化技术系统,并在河北省邢台市前南峪村开展了生物质连续热解炭化技术工程示范,每年可消纳2300吨农林废弃物,为60~100户农民提供冬季采暖用气,同时满足200户炊事用气需求。

  三、依托项目研究工作制定了相关技术标准和规程。各课题组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制定了大量标准和规程,包括制定全球典型区域作物产量动态监测技术规程、编制秸秆收储站建设规范(行业标准)、仁果类水果(苹果和梨)采后预冷技术规范(行业标准)、多层嫁接流水线(企业标准)、温室自动水肥一体化机(团体标准等),对推动技术和装备的标准化、规范化打下了良好基础。

  隋斌院长充分肯定了汇报项目的年度执行情况,并提出以下四点要求:一是各课题创新研究任务均很重,需多下功夫深入细致研究;二是部分课题成果应用前景很好,要争取将成果在生产中进一步推广应用;三是部分课题即将结题验收,应继续跟踪总结,开展后续研究;四是加快院级标准制定,可通过院自主研发项目经费支持,开展符合行业发展和我院发展定位的院级标准制定工作,扩大我院在行业内的影响力。

收藏本页】【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