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催变国际粮食出口格局 中国稳字当头
发布时间:2020-04-13 18:17:53  消息来源:中国农业大学  作者:佚名

  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多个产粮大国相继宣布限制或者禁止粮食出口。

  据时代周报记者不完全统计,半个月时间,全球陆续已有10余个国家采取了类似措施。其中包括全球第三大大米出口国越南,以及全球重要的小麦出口国—哈萨克斯坦。

  面对国际粮食出口收紧,国内各界也对中国粮食供给安全给予高度关注,并为此打出了两大问号:粮食够不够?粮价涨不涨?

  4月5日,华南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三农”与城镇化研究所所长胡靖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作为人口大国,决定了中国不可能完全依靠国际市场来保障本国粮食安全。

  “整体来看,世界粮食价格已低位运行多年,当前全球粮食供给是充足的。”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表示,在国内,水稻、小麦等主粮的储备充足,不过由于炒作、疫情因素,大豆价格可能会在今年面临一定上涨压力。

  “手中有粮”

  民以食为天。近日,多地市民抢购粮油的消息甚嚣尘上。

  家住上海市的刘莹(化名)6日告诉时代周报记者,自己近期多买了几袋大米,计算着够全家吃半年的量。“我家原来一般存货就20斤,南方基本没有囤米的习惯。但看到越南、泰国大米不出口,一些超市货架没米了的消息,就赶紧去囤了一些。周围的人多少都多买了一些吧。”

  相关部委已经出面稳定民心。

  4月4日,农业农村部发展规划司司长魏百刚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指出,当前,从全球供应总量来看,不存在短缺问题,目前更多是疫情造成的恐慌性消费;国际对国内粮食市场影响也有限,国内粮食价格稳定、市场供应平稳。

  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院长叶敬忠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保障粮食安全,生产与储备是两大重要因素。

  从生产端来看,今年的粮食丰收已经打下了良好基础。

  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冬小麦一二类苗超过87%,比上年同期增长3.5个百分点。这意味着,夏粮丰收在望,而夏粮占到了全年粮食产量的1/5。早稻也传来好消息:湖南、江西、广东、广西四省区早稻种植意向共计比去年增加400万亩。

  在粮食储备方面,商务部近日在例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2019年我国小麦、玉米、大米三大主粮库存结余2.8亿多吨,完全可以实现自给自足。此外,2019年中国人均粮食占有量超过470公斤,远远高于人均400公斤的国际粮食安全的标准线。

  中国的粮食储备体系则为粮食安全构筑了又一道防线。中国目前的粮食库存的构成有三大组成部分:政府储备、政策性库存以及企业商品库存。据2019年《中国的粮食安全》中显示,2018年,我国粮食仓容总量达到6.7亿吨。

  政府储备代表了国内粮食储备的“家底”,其包括中央储备粮和地方储备粮两部分,中央储备主要调节全国粮食供求和产销区平衡,地方储备主要服务区域粮食市场稳定。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粮食储备司司长秦玉云日前明确,到目前为止,我国没有动用过中央储备粮,除了个别市县,绝大部分地区也没有动用过地方储备粮。

  此外,中国在各地充足的原粮储备之外,已经建立了粮食应急保障机制。官方数据显示,目前全国共有粮食应急供应网点44601个,应急加工企业5388家,应急配送中心3170个,应急储运企业3454家。

  对国内粮价影响有限

  目前,国际粮价出现上涨迹象。据媒体报道,3月底泰国产大米基准出口价已经创下自2013年8月以来的新高。

  但从目前情况来看,国际粮价传导到国内市场效果有限。时代周报记者5日走访北京多家超市并查阅天猫超市等网络购物平台,大米价格无明显变化,且基本不存在缺货的状况。

  数据显示,目前,在两大口粮方面,小麦和稻谷库存均保持较高水平,谷物自给率超过95%,依赖进口程度较低。2019年中国小麦、大米进口分别为348万吨和255万吨,占消费总量仅2%左右。据魏百刚介绍,小麦多年供求平衡有余,稻谷供大于求。小麦和稻谷库存大体相当于全国人民一年的消费量。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负责人日前也指出:“从目前情况看,由于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连年启动,政策性库存创历史新高,主产区普遍高装满储。从今年情况看,夏粮收购面临一定仓容压力。”

  “目前的国家粮食储备还会占用大量的财政支出,粮食储备是有一定有效期的,时间太长粮食就不再可食用,要合理优化粮食储备的规模,有效实现这一过程的思路还有待各方的探索。”李国祥说道。

  不过,胡靖提醒,如果疫情一直持续,部分国家的出口限制动作还会持续,这将进一步影响全球粮食市场预期,那么国内粮价依然存在一定上涨压力,各地政府应该提前做好预案。

  “在疫情持续的特殊时间节点上,保障好低收入人群的粮食供给,是国内保障粮食安全工作的重点。”胡靖建议,可以参照精准扶贫的模式,结合大数据,将各地需要帮扶的人口登记在册,通过发放食品券的方式,保障这些人的粮食供给。

  关注大豆供给

  在李国祥看来,中国粮食供给总量充足,但粮食供给存在结构性矛盾。“水稻、小麦等主粮的数量是足够的,而大豆高度依赖进口。”

  数据显示,中国每年进口粮食1亿多吨,主要以大豆、粗粮等为主。2019年中国大豆进口总量8551.1万吨,创下历史第二高峰。

  西部证券研报显示,巴西和阿根廷是我国大豆主要进口国,2019年我国从巴西、阿根廷进口大豆分别为5767.29万吨、880.26万吨,占国内大豆总消费量比重为 55.62%、8.49%。从目前库存情况来看,我国大豆、豆粕库存均处于相对低位。

  叶敬忠指出,中国的土地面积本身有限,在有限的土地上,中国想要完全由自己来生产每年所消费的大豆,则会占用到生产主粮的土地,并且要花掉大量的人力成本,农业结构转向高值农产品的当下,拉美等地区大豆生产成本更低,在全球化背景下,选择进口大豆,在人多地少的中国是划得来的。

  “大豆高度依赖进口不必避讳,应对方式也有很多,可以通过进口来源多元化、建立稳定的产销关系、推动农业走出去,让农民到其他国家包地种植大豆等方式进行化解,总之不可完全封闭市场,而要通过现代化、国际化的方式进行应对。”李国祥同时提醒,大豆进口趋紧主要影响饲料价格,养殖等相关行业要有调整饲料配方的预期。

  “国际大豆市场受疫情影响以及炒作因素,国内大豆价格还面临一定的上涨压力。”李国祥指出,但大豆价格上涨,对食用油的价格影响有限。4月5日,时代周报记者也从益海嘉里方面了解到,公司的金龙鱼食用油等产品目前尚无调价计划。

  时代在线2020年4月7日

收藏本页】【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