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政府发文:建设国际热带农产品交易中心、天然橡胶交易中心和定价中心
发布时间:2020-04-13 18:31:00  消息来源: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  作者:佚名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是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方案实施之年,做好“三农”工作具有特殊重要意义。全省“三农”工作要坚持“全省一盘棋、全岛同城化”,集中资源、强化保障、精准施策,加快补齐“三农”领域短板,千方百计抓好农民增收,深入推进“美丽海南百镇千村”建设,保持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在全面完成脱贫任务的基础上巩固提升脱贫成果,确保农村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一、围绕主要任务抓重点

(一)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坚持贫困市县摘帽“四不摘”政策和“三不减三提高三加强”。巩固提升已脱贫人口的脱贫成果,高质量完成剩余未脱贫人口的脱贫任务。落实特殊贫困群体综合社会保障政策。全面巩固提升“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全面提升产业扶贫和就业扶贫质量,推动贫困地区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种养产业和“五个一”庭院经济。引进培育壮大带贫主体,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实行差异化利益分配。积极提升贫困户自身发展能力,加大对贫困户自主经营的技术、销售帮扶,落实有关奖励政策。加强就业技能培训,促进多种形式的就业。各市县要严格执行贫困退出标准和程序,开展脱贫攻坚普查,建立健全返贫监测预警和动态帮扶机制,加强对不稳定脱贫户、边缘户的动态监测,将返贫人口和新发生贫困人口及时纳入帮扶,确保脱贫成果经得起历史检验。总结提炼海南脱贫攻坚经验,讲好海南扶贫脱贫故事,宣传、推广、应用好海南扶贫正能量。持续开展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推动脱贫攻坚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机衔接,探索建立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研究解决相对贫困的工作对象、减贫标准、政策措施等。2020年,全省贫困人口脱贫、贫困村出列、贫困市县摘帽成果全面巩固提升,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接近全省平均水平。

(二)强力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强化对“三清两改一建”的统筹,落实各牵头部门责任,建立健全多元化投入机制和长效管护机制,确保如期完成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目标任务。实施村容村貌提升行动。2020年,完成历史存量垃圾堆放点整治,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5%。在全部行政村中对已成型的集圩、新村民聚居区、常住人口超过200人的传统村庄或开展美丽乡村建设的村庄开展生活污水治理工作,其余村庄逐步实现村内无污水横流现象、黑臭水体得到治理。主要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5%以上,废旧农膜回收利用率达到80%。基本完成农村卫生厕所改造新建任务,加快已建厕所防渗漏改造,提高乡村公厕覆盖率。地处偏远、经济欠发达等地区的村庄,实现人居环境干净整洁的基本要求。

(三)以“美丽海南百镇千村”建设为抓手促进产业融合。建立特色产业小镇管理动态调整机制,各级政府要加大对特色产业小镇“五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解决社会资本进入难的瓶颈问题。加强规划引领和管控,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力争2020年底前累计建成1000个美丽乡村。以“美丽海南百镇千村”建设为抓手,大力发展乡村二三产业。推进百家省级休闲农业示范点产业升级,培育年营业收入200万元以上的休闲农业企业100家,培育精品休闲农业示范点10家。推广新型环保胡椒初加工生产线,推动槟榔黑果烘干设备绿色环保改造。提高农产品深加工能力,高标准建设湾岭农产品加工物流园。建成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100个,加快农垦八大产业、八大园区建设,推进垦地产业一体化发展。制定农业及相关产业统计分类并加强统计核算。

(四)加快推进自贸港先导性项目建设。落实《国家南繁科研育种基地(海南)建设规划(2015-2025年)》,建设4万亩南繁育种基地高标准农田,实施生物育种专区、配套服务区等重点项目。加快建设南繁科技城。建设全球动植物种质资源引进中转基地,为引进国外优质动植物种质资源打造便捷、安全通道。

(五)做强做优热带特色高效农业。进一步调优种植品种结构,因地制宜抓好热带特色农产品生产。提高冬季瓜菜、热带水果、花卉种植效益。推动15万亩常年蔬菜基地上图入库,提高夏秋季本地蔬菜自给率。支持发展规模化标准化养殖,增加家禽和牛、羊等肉类供应。推进橡胶、槟榔、椰子产业高质量发展,探索建设天然橡胶交易中心和定价中心;建设槟榔大数据平台;开展椰子组培快繁关键技术研究,支持椰子加工企业“走出去”。推动建设琼海农业对外开放合作试验区。建设标准化生态果园,实施“花香海南大行动”。大力推进渔业转型,引导渔民“往岸上走、往深海走、往休闲渔业走”。在近岸良好湾区统筹发展深水网箱养殖,创建2家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建设3个海洋牧场。

(六)抓好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建设。印发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实施意见,实施《海南省国家农业绿色发展规划(2019-2025年)》,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建设海南省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支持三亚市崖州区、东方市创建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先试支撑体系试点。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二期工程,加入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信息平台试点,打造30个海南农产品公用品牌。深入开展农药化肥减量行动。完成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环保改造任务,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提高到80%。

(七)加快恢复生猪生产。压实“菜篮子”市县长负责制,纠正随意扩大限养禁养区和“无猪市”“无猪县”问题。正确认识和协调处理好生态环境保护、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与生猪养殖的关系。严格落实非洲猪瘟疫情报告制度和防控措施。科学制定长远规划,合理控制生猪养殖规模,统筹资金支持种猪场和规模养殖场建设,加快落实生猪补栏。加强对中小散户的防疫服务。推进畜禽屠宰行业清理整顿,创建国家级、省级标准化屠宰场。严格流通环节监管,坚决打击“肉霸”。加强市场预警,适时投放储备肉,确保市场供应不断档、不脱销。2020年,创建省部级生猪标准化养殖场6家,力争生猪出栏量基本恢复到接近正常年份水平,实现生猪基本自给、市场供应充足。

(八)加快推进农村重点改革。大力推行农村“三块地”改革,完善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市场交易规则,建立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基准地价和城乡统一的公开交易平台。制定出台加强农村宅基地管理的指导意见,扎实推进宅基地使用权确权登记颁证,探索宅基地有偿使用制度和自愿有偿退出机制。推动完成国家第四批试点市县(海口市美兰区、三亚市、昌江县、白沙县)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开展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成效评估,构建省、市县、乡镇三级供销合作社农产品运销实体网络。加快推进农业水价改革。深化集体林权制度和国有林区林场改革。完善垦区“居”的管理体制机制,落实农场和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政策。深化农业综合执法改革。建立农业农村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加强农业农村档案管理服务。

二、聚焦差距加快补齐发展短板

(九)扩大农村“五网”基础设施覆盖面。加大农村公路管护投入,推动“四好农村路”建设提质扩面,加强农村公路安全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农村客运和物流发展。开展“同网同速”,实现农村宽带网络接入能力和速率基本达到城市同等水平,在全面落实提速降费政策基础上,面向全省建档立卡贫困户给予最大折扣基础通信资费优惠。鼓励引导电网公司加大农村电网改造力度,农村地区供电可靠率达99.79%,打造全域智能电网示范省。落实“气化海南”行动计划,推动农村“气代柴薪”。建设水系连通工程,提高农田有效灌溉率,提高农村饮水安全水平。

(十)加强现代农业设施建设。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加强与物流龙头企业合作,建设以冷藏运输车为主、以网点冷藏为辅的瓜果冷链物流体系,对原有土库、简易冷库改造提升,推动全省冷库库容达到40万吨以上。对在农村建设的保鲜仓储设施用电实行农业生产用电价格。有效发挥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作用,农业生产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50%以上。推进兽医实验室监测预警、动物防疫隔离屏障、突发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应急、动物及动物产品质量与卫生安全追溯等重大基础设施体系建设,提高“无疫区”建设水平。

(十一)提高农村教育水平。改造1867所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确保全部达标。全面推行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县管校聘”,落实中小学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或高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政策,教师职称评聘向乡村学校教师倾斜,符合条件的乡村学校教师纳入当地政府住房保障体系。多渠道增加农村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供给,推进农村义务教育控辍保学专项行动。提高职业教育在农村的招生规模和质量。增加学位供给,有效解决农民工随迁子女上学问题。加强农村特殊教育。

(十二)加强农村医疗卫生服务。办好县级医院,推进标准化乡镇卫生院建设,稳步推进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全面推行“县属乡用”“乡属村用”机制,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将农村适龄妇女宫颈癌和乳腺癌检查纳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范围。

(十三)加大农村社会保障力度。实行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确定和基础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适时提高城乡低保标准,确保农村低保标准高于扶贫标准,适当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财政补助和个人缴费标准,合理提高低保等社会救助水平。完善农村留守儿童和妇女、老年人关爱服务体系。实施敬老院改造提升工程,发展农村互助式养老,建设日间照料中心。

(十四)提高农村公共文化服务能力。推动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向乡村延伸,传承海南农村传统文化,实现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基本覆盖。推动农家书屋与县级图书馆资源整合和互联互通,实现每个行政村有一名文艺骨干或文化志愿者。

(十五)推动人才下乡。落实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到乡村创新创业政策。引导南繁科研机构及团队与农村“结对子”帮扶。建立涉农“候鸟”人才专家库和工作基地。加快建立完善农民教育培训体系。落实县域内人才统筹培养使用制度。建立城市医生、教师、规划师、建筑师、律师、科技文化人员等定期服务乡村机制。城市中小学教师、医生晋升高级职称前,原则上要有1年以上农村基层工作服务经历。优化涉农学科专业设置,探索对急需紧缺涉农专业实行“提前批次”录取。实施好少数民族地区、贫困地区和革命老区人才支持计划。深入实施农村创新创业带头人培育行动,支持农民工、高校毕业生、退伍军人、城市各类人才回乡入乡创新创业,将符合条件的回乡创业农民工纳入一次性创业补贴范围。建立返乡创业园、创业孵化基地、创客服务平台30个。

(十六)健全乡村治理体系。出台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实施方案。继续完善“一核两委一会”乡村治理结构。建立健全村务协商会,充分发挥新乡贤作用。推动打造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的多层次协商格局。强化村务监督,实施村级事务阳光工程。持续整治侵害农民利益行为,推行领导干部特别是市县领导干部定期下基层接访制度。大力开展“一村(居)一法律顾问”等形式多样的法律服务。持续开展道德模范评选表彰活动。建立健全乡镇统一管理服务平台。加快推进琼海、乐东等市县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示范工作。开展全国最安全地区创建活动。持续深入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建立防范和整治“村霸”长效机制。制止非法宗教活动,防范邪教向农村渗透,防止封建迷信蔓延。完善农村实有人口动态管理机制。严密排查整治农村各类安全隐患,打击制售假劣农资违法违规行为。坚决打好新一轮“禁毒三年大会战”。健全与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相适应的“三位一体”网格化管理机制。

三、强化“三农”发展保障措施

(十七)优先保障“三农”投入。省、市县政府要在地方政府债券支出中安排一定规模,支持符合条件的乡村振兴项目建设,并有序扩大用于支持乡村振兴的地方政府债券发行规模。用好省级自主权,调整完善农机购置补贴范围。强化对“三农”信贷的货币、财税、监管政策正向激励,给予低成本资金支持,提高风险容忍度,优化精准奖补措施。对机构法人在县域、业务在县域的金融机构,适度扩大支农支小再贷款额度。加强考核引导,合理提升资金外流严重县(市)的存贷比。符合条件的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可按规定享受现行小微企业相关贷款税收减免政策。合理设置与农业生产周期相匹配的农业贷款期限。稳妥扩大农村普惠金融改革试点,培育与乡村振兴相关的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等金融服务主体,加快构建线上线下结合、“银保担”风险共担的普惠金融服务体系,推出更多免抵押、免担保、低利率、可持续的普惠金融产品。创新和完善林权抵押贷款机制,推动海域使用权、土地经营权、温室大棚、养殖圈舍、大型农机等依法合规抵押融资。积极开展农业保险创新,推进农业保险扩面、增品、提标,优化保险理赔机制。依托养殖企业和规模养殖场(户),创新养殖保险模式,提高保险机构开展养殖保险的积极性。稳步推进天然橡胶价格保险全覆盖,稳定橡胶生产。探索研究气象指数保险。探索开展“农业保险+”,发挥农业保险的增信作用,提高农户信用等级,缓解农户“贷款难、贷款贵”问题。鼓励对市县大宗的优势特色农产品给予保费补贴,探索开展地方特色农产品保险以奖代补政策试点。

(十八)破解乡村发展用地和报建难题。新编县乡级国土空间规划应安排不少于10%的建设用地指标,重点保障乡村产业发展用地。省级制定土地利用年度计划时,应安排至少5%新增建设用地指标保障乡村重点产业和项目用地。设施农业可以使用耕地,其中使用一般耕地的,不需落实占补平衡。允许农村集体建设用地通过入股、租用等方式直接用于发展乡村产业项目。推进乡村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工作。2020年6月底前,制定出台保障乡村发展用地的具体操作办法和点状供地政策实施细则。解决乡村项目审批难题。农业设施用地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经营者向乡镇政府备案。年出栏量5000头以下的生猪养殖项目,在线填写环境影响登记表备案,无需办理环评审批。在市县建立新产业新业态项目联合审批协调机制,项目管辖权限边界清晰的由相关部门直接受理,权限边界不清晰或有争议的由市县党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牵头组织相关部门研究确定受理方式。加快新一轮村庄规划,让村民参与规划,充分体现村民意愿。严格农村宅基地管理,坚持逢建必报,从源头上杜绝违建,符合规定的民房报建,乡镇政府应主动予以完善各种手续。

(十九)稳定农民工就业。加强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和思想观念教育,提升农民就业能力和就业意愿。加强农民就业组织工作,继续开展“春风行动”、就业援助月、民营企业招聘周等活动。提高农民工技能提升补贴标准。2020年开展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5万人次。失业农民工可在常住地进行失业登记并享受均等化公共就业服务。落实《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以政府投资项目和工程建设领域为重点,开展农民工工资支付情况排查整顿,执行拖欠农民工工资“黑名单”制度,落实根治欠薪各项措施。

(二十)切实解决农产品销售难题。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发展适销对路品种,提高产品竞争力。进一步提高“冬交会”市场化、国际化、品牌化水平。建设国际热带农产品交易中心,发展期货交易、拍卖交易。建立与全国大中城市农产品批发市场深度合作机制。支持农产品线上销售。健全农产品预冷收储体系,发展农产品加工业。

(二十一)加大农业科技攻关力度。建立“全省一盘棋”的农业科技创新与成果推广体系。与农业农村部合作共建国家热带农业科学中心,充分发挥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在合作共建中的作用。围绕热带现代农业发展重大需求和关键技术问题,开展技术攻关,着力解决槟榔黄化病、香蕉枯萎病、柑橘黄龙病、对虾病毒病、罗非鱼链球菌病等重大动植物病虫害防治和槟榔药用价值研究、绿色加工等难题。支持有条件的企业牵头实施技术创新项目。重视发挥广大基层农业科技人员的作用,加快农业科技110转型升级。完善农业科研成果产权制度。

(二十二)积极支持大学生回乡创业。采取综合措施鼓励大学生回乡创业。依托现有园区,布局一批大学生农村创新创业项目。从成功企业家、天使投资人、回乡创业带头人中遴选一批创业导师,有针对性地开展大学生创业辅导培训。优化大学生农村创业登记方式,降低大学生创业门槛。放宽经营范围,鼓励创业大学生在农村兴办各类事业。发挥就业补助资金、职业技能提升行动资金补贴政策和贷款贴息政策作用,鼓励社会资本通过股权投资基金按市场化方式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及时将农村创业大学生纳入社保、住房、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保障范围,降低创业风险。发掘并大力宣传大学生回乡创业典型,注意从中发现优秀人才并加以使用。

四、加强组织领导

(二十三)强化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责任。把乡村振兴作为“一把手工程”,市县(区)党委书记、乡镇党委书记要把主要精力放在“三农”工作上,定期进行研究,加强统筹协调,狠抓工作落实。要建立台账,明确职责,不折不扣完成各项任务。在全省“三农”领域开展“我为加快推进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作贡献”活动。

(二十四)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一村一策”大力整顿软弱涣散村党组织,实施党组织带头人整体优化提升行动,注重从本村致富能手、外出务工经商人员、本乡本土大学毕业生、复员退伍军人中培养选拔带头人。培养选拔机关事业单位优秀党员干部任村党组织书记。探索村党组织书记专职化,健全村干部干事创业支持鼓励机制。充分发挥乡村振兴工作队作用。强化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保障。加大农村基层巡察工作力度。在乡村开展“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宣讲活动。

(二十五)加强考核工作。全面强化对市县党政班子和领导干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绩考核工作,将考核结果作为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压实市县党政班子和领导干部责任,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坚实的组织保障。

收藏本页】【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