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粮增产还须唤醒沉睡的撂荒地
发布时间:2021-02-18 11:02:21  消息来源:黑龙江农业信息网  作者:佚名

   在遏制耕地“非农化”、严防耕地“非粮化”的同时,统筹利用撂荒地,稳定并提高粮食种植面积,是比提高粮食单产更为有效的保障粮食安全的途径。整治撂荒地,要完善农村基础设施,让种地不艰难;要坚持效益优先的原则,让种粮农户有信心。

  人勤春来早,春耕备耕忙。目前一些地方正在全力推进农村撂荒地整治工作,补足粮食安全的“短板”。我国人多地少,耕地资源有限。在遏制耕地“非农化”、严防耕地“非粮化”的同时,统筹利用撂荒地,稳定并提高粮食种植面积,是比提高粮食单产更为有效的保障粮食安全的途径。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是确保粮食安全的根本。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不断强化耕地保护,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稳步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供有力支撑。但受粮食比较效益偏低、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农业生产条件差等因素影响,一些地方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耕地撂荒现象,造成土地资源浪费,影响粮食稳定供给,给国家粮食安全带来一些隐患。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耕地保护问题,提出要守住基本农田红线,扎紧耕地保护的“篱笆”。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都强调要实施“藏粮于地”战略,解决好耕地问题。保护好耕地资源,不仅要严防耕地“非粮化”,还要从保障粮食安全大局出发,确保农业生产不撂荒,耕地资源不浪费。目前,一些地方把恢复撂荒耕地生产作为当前春耕生产和乡村振兴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唤醒沉睡的耕地资源,把撂荒地变为“良田”,确保应播尽播、应种尽种,为实现粮食产量稳定增长奠定坚实基础。

  整治撂荒地,一定要完善农村基础设施,让种地不艰难。撂荒地大多是丘陵山区坡地或细碎地块,设施条件较差。要着力改善耕作条件,具备条件的撂荒地可纳入高标准农田建设范围,加大投入力度,配套完善灌排水、输配电、田间道路、农田防护等基础设施,提升宜机作业水平,拖拉机、旋耕机、收割机等各种农机具都能直接开到田里,让偏远的土地不再沉睡。

  整治撂荒地,一定要坚持效益优先的原则,让种粮农户有信心。要发挥政策导向作用,支持农户复耕撂荒地。要给予农户政策、资金、技术、信息等方面的倾斜扶持,全面落实种粮补贴和农业保险政策,全力保护种粮农民利益,让农民复耕撂荒地有账算、有钱赚。合作社、种粮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可以通过土地托管或者土地流转,实现粮食标准化生产、机械化耕作、规模化经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种粮收益。

  整治撂荒地,各地要切实担负起主体责任。要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要求,完善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层层压实责任,把耕地资源用足用好,有效遏制耕地撂荒,守住国家粮食安全底线。开展所辖区域耕地撂荒基本情况调查,逐村逐户摸清底数,建立信息台账,制定统筹利用撂荒地具体方案。加强宣传引导,提高遏制耕地撂荒的自觉性。宣传国家耕地保护法律法规和强农惠农富农政策,营造全社会遏制耕地撂荒的浓厚氛围。(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刘慧 )


原文链接:http://www.hljagri.org.cn/rdgz/xgxx/202102/t20210218_813328.htm
收藏本页】【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