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实开展全国农业种质资源普查
中央农办主任 农业农村部党组书记、部长 唐仁健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业种质资源保护和种业工作。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作出了具体部署。为组织做好全国农业种质资源普查工作,胡春华副总理多次提出明确要求,要把种质资源普查作为打好种业翻身仗的基础性工作,先抓起来、动起来。农业农村部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落实全国农业种质资源普查电视电话会议部署,研究制定了《全国农业种质资源普查总体方案》及农作物、畜禽和水产种质资源普查三个实施方案,切实抓紧抓好农业种质资源普查工作,夯实种业发展的种质资源基础,确保打好种业翻身仗实现良好开局。
这次农业种质资源普查是新中国成立以来规模最大、覆盖面最广的一次全国性大行动。此前,农作物已开展过两次全国性种质资源征集活动,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于2015年开始,至今仍在进行。畜禽也开展过两次调查,最近一次距今已过去十多年,资源状况发生了很大变化,青藏高原地区还有很多空白。水产还没有开展过全国性普查。这次普查计划用3年时间,全面摸清农作物、畜禽和水产种质资源家底,抢救性保护一批珍稀、濒危资源,做到应收尽收、应保尽保。这次普查的主要任务是,以县为单位开展面上普查,省里对重点地区、重点资源进行系统调查,完成资源收集鉴定和入库保存,开展资源登记应用,发布全国农业种质资源状况报告。
一、科学谋划、扎实推进,解决好“怎么干、干得好”的问题
农业种质资源普查专业性、技术性强,农作物、畜禽、水产种质资源差别大,做好资源普查工作必须尊重科学、尊重规律,全面系统谋划,精准有效推进。一是科学制定方案。各省(区、市)要根据农业农村部印发的总体方案和农作物、畜禽、水产三个实施方案,充分考虑本地农业种质资源分布状况,抓紧研究制定省级资源普查方案,明确目标任务、措施要求、时间进度和责任分工,统一技术路线、普查方法和标准规范,做到全国步调基本一致、结果准确可信。二是强化技术培训。这次普查涉及环节多、技术要求高,专业支撑一定要跟上。农业农村部已编制了相关技术规范和培训教材,近期将组织开展省级业务骨干师资培训。各地要针对不同物种、在不同层级组织开展业务技术培训,省级重点培训一批技术指导人员,组织市县培养一批普查业务骨干,提高普查人员业务能力。三是加强调度指导。各地要建立工作调度推进机制,实时跟踪普查进展,督促加快工作进度。抓好过程指导,及时帮助解决技术业务等问题,确保普查操作规范、数据精准。按照总体进度,倒排工期,压茬推进,今年全部完成面上普查,明年基本完成重点调查,2023年做好资源入库、数据上传。农业农村部将加强业务指导和工作调度,对工作推进不力、普查进度慢、工作质量差的予以通报。
二、组建队伍、配强力量,解决好“谁来干、干什么”的问题
这次普查涉及范围广、时间长,任务十分繁重,要选优配强人员力量,组建起一支结构合理、上下协同、人员精干、运转高效的普查队伍。在国家层面,农业农村部分别设立农作物、畜禽、水产种质资源普查工作办公室,成立了相应的技术专家组,负责全国种质资源普查工作的推进落实、业务指导和技术服务。在省级层面,依托相应的技术支撑单位,成立省级资源普查工作办公室和技术专家组,选派业务过硬、作风扎实、有资源普查经验的技术骨干组建工作组,分别负责农作物、畜禽、水产资源普查的具体组织实施,开展好资源鉴定评估和抢救性保护。在市县层面,要充分发挥种子、农技、畜牧、水产等专业机构的技术优势,抽调精兵强将,组建资源普查工作队,扎实推进基层宣传动员、资源摸排收集、数据采集上报等各项工作。
三、统筹协调、查保衔接,解决好“查得清、保得住”的问题
坚持普查和保护两手抓、同推进,边普查、边收集、边保护,做到普查全覆盖、保护无遗漏。一是扭住关键摸家底。抓好面上普查和重点调查这两个关键环节。分类推进面上普查,农作物重点是尚未完成的707个农业县普查,一些地方还要兼顾到热带作物、食用菌等种质资源;畜禽重点是查清地方品种、培育品种、引入品种的数量和分布;水产重点是摸清养殖场户的原种、培育种和引进种。统筹抓好重点调查,加大对资源富集地区和青藏高原调查力度,农作物重点是完成剩余388个资源富集县,畜禽水产重点要科学评估品种特征特性、稀有程度和濒危等级。二是协调推进强保护。普查过程中,种质资源保护必须同步抓起来。突出重点资源保护,加强珍贵、稀有、濒危、特有资源的抢救性收集。对新发现的资源,抓紧鉴定并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将评估鉴定后的资源纳入国家资源库圃、保种场区,实施有效保护,防止资源得而复失。三是着眼长远促利用。种质资源最大的价值在于动起来、用起来。大力开展资源登记和精准鉴定,查明资源遗传多样性及其可利用性,努力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种业优势,服务于种业科技自主创新。完善种质资源信息公开和共享交流机制,探索种质资源赋权制度,鼓励支持企业在资源鉴定挖掘、开发利用中发挥主导作用,让种质库的“死”资源变成育种创新的“活”材料。
四、精心组织、强化保障,解决好“经费缺、手段弱”的问题
各地要深刻认识资源普查工作的重大意义,将其作为打好种业翻身仗的第一仗,摆在突出位置,紧盯目标要求,确保首战告捷。一是加强组织领导。种质资源保护利用,需要中央和地方齐抓共管,务必落实好省级主管部门的管理责任、市县政府的属地责任和保护单位的主体责任。农业农村部已成立农业种质资源普查工作领导小组,各省份要抓紧组建普查工作领导小组,统一动员部署,统筹推进资源普查重点工作、重要任务,积极推动将其纳入政府绩效考核范围。各级农业农村部门要主动入位,担当作为,确保各项任务扎实推进,形成密切配合、协同推进的工作格局。二是保障普查经费。今年在财政预算大幅压缩的情况下,中央财政专门安排经费,支持开展资源普查和保护利用。各地农业农村部门要加强与发展改革、财政等部门协调沟通,积极争取地方财政支持,保障普查工作开展。同时,要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把钱花在刀刃上。三是强化手段装备。资源普查是必须跋山涉水、雨淋日晒的一场硬仗,没有好装备就打不好仗。各地要为资源普查鉴定、抢救收集和技术培训等工作,提供必要的交通车辆、设施设备、安全防护等条件保障。建好农业种质资源大数据平台,充分利用信息化和智能化技术装备,提高资源普查效率。四是搞好宣传引导。加强普查宣传和政策解读,提升社会公众和市场主体支持参与资源普查保护的积极性主动性。深入挖掘普查工作先进人物、典型事迹,发挥媒体作用,讲好资源故事,为资源普查工作营造良好氛围。
(内容系2021年3月23日在全国农业种质资源普查电视电话会议上的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