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水稻抗低温减灾生产技术指导意见
低温冷害是东北地区最严重的气象灾害之一。在气候变化背景下,东北地区冷害目前转入了一个新的多发阶段,表现出发生更加频繁、涉及区域更广、危害更重的特点。水稻抗低温减灾生产技术通过选用耐冷品种、适期播种、培育壮秧、优化养分调控方式、以水控温和应急补救综合生产技术,可有效减轻低温对吉林省水稻生产带来的损失,保障粮食高产稳产。
一、选用耐冷品种,合理搭配品种结构
不同的品种抗冷性有明显差异,根据当地积温条件,选择通过审定的耐低温、优质、高产的水稻品种,所选品种的积温应低于当地积温100 ℃以上,选择品种的重点是水稻孕穗和开花灌浆期抗冷性强。同时按照冷害发生的概率和温度变化, 选用2-3个不同熟期品种进行搭配种植。
二、大中棚育苗,适期播种
采用大、中棚育苗,由于大棚覆盖容积大、缓冲能力强、保温性能好、昼夜温差小、防冻能力强,有利于减轻早春极端气候对育苗工作的影响。在播种前15-20 天扣好大棚,促使床土、盘土化冻、增温。根据当地的气候规律,确定水稻的安全播种期、安全齐穗期和安全成熟期,适时提早播种,以避开生育关键期低温冷害。
三、旱育稀播,培育壮苗
在同期播种的情况下,不同的播种量培育出的秧苗素质和抗冷性差异很大。机插盘育苗,每盘播芽籽100-150 g(干种90-100 g);钵盘育苗每钵体播芽籽3-4粒。在培肥床土时,采用适氮高磷的方法,每平方米施磷酸二铵60-70 g,提高秧苗的耐冷性,防止烂秧,促使秧苗快速返青、分蘖。
四、减氮增磷增密,提高水稻抗寒性
施肥可明显地影响水稻的生育进程,为防水稻后期低温冷害,采用减少氮肥施用量,增加基肥的磷肥施用量的方式来提高水稻耐冷能力。控制氮肥总施用量低于140公斤/公顷,氮肥施肥方式由“前重施肥”改为“适量后移”,基肥:蘖肥:穗肥:粒肥=4:2:3:1。磷肥施用范围为90-100公斤/公顷,全做基肥施用,不宜表施。适当增加移栽密度,收敛程度好或分蘖能力弱品种采用9×4寸移栽密度,松散型品种和分蘖力强品种采用9×5寸移栽密度。
五、以水控温,减轻低温冷害
插秧后秧苗期遇到5 ℃低温时,可采用深灌护苗的方法,灌水深度以叶尖露出水面为宜。在连续低温危害时,每隔2-3 天更换田水一次,以补充水中氧气, 天气转暖后逐渐排除田水。孕穗期遇到低温天气可采用深灌的方法,深灌水层15-20 cm。
六、应急补救
1.化学防控措施
对已经发生冷害或可能发生冷害的稻田,施用赤霉素、芸苔素内脂等外源物质提高水稻耐寒能力。
2.物理防控措施
采用烟雾法。测准风向,在防霜地的上风口,每隔一段距离补一堆,放入提前准备好易生成烟雾材料。当温度下降至0 ℃-1 ℃之间点火放烟,一直持续到天亮太阳升起。 ?
(二)玉米抗旱保全苗生产技术指导意见
一、因地制宜,保证播种质量
根据春季的天气情况,适时抢墒播种。土壤墒情稍差的地方一定要做到深开沟、浅覆土、重镇压。在比较干旱的坡地、岗地可采用免耕或垄侧保墒栽培技术,也可合理使用抗旱保水剂。使用抗旱保水剂的地区必须有灌溉条件或者有一定的降雨量,无灌溉条件或雨水较多的地区不宜使用。根据不同产品剂型,可采用与底肥混施或拌种等不同方法,具体按产品说明使用。
二、开展调查,进行分类指导
各地要做好墒情、芽情、苗情调查,根据不同情况进行分类指导,视旱情发展情况,采取应对措施。如种子能正常发芽,应及时采取重镇压的措施,保水、引墒、提墒。
三、拓展渠道,开展抗旱自救
充分利用水源和现有灌溉设施、设备,全力进行重点浇灌,增加有效灌溉面积。尤其对种子已经萌发,土壤严重缺墒的地块要尽快进行浇灌,尽量避免毁种。浇灌应以能润湿到播种带种子周边,保证种子萌发为标准,尽力提高浇灌效率。
四、密切协调,及时人工增雨
根据天气预报,建议各地有关部门积极组织协调,抓住有利的天气条件,适时开展人工增雨作业。
五、加强监测,生物灾害防控
干旱少雨给一些病虫害的发生创造了条件,加强病虫害监测,及早储备药剂和药械,防止病虫害发生蔓延,把损失降至最低程度。同时,持续干旱也影响了除草剂效果,应适时做好苗后药剂除草。各地农业技术推广部门要根据当地生产实际,积极组织农技人员深入田间采取积极应对措施,开展好技术指导工作,力争做到一次播种保全苗,出齐苗,促壮苗。
六、及时补种、毁种
对于受灾严重,确需要补种或毁种的,要因地制宜选用早熟玉米品种或其他作物,如鲜食玉米或杂粮杂豆等,毁种地块要注意前茬除草剂及底肥对后茬毁种作物的影响。毁种豆类作物的要根据土壤施肥情况科学确定种植密度和苗期化控措施。 ?
(三)风雹灾害预防和灾后生产自救技术指导意见
一、风雹灾害预防
我省风雹多发期在6月中旬至7月初,灾害常发区要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加强农业灾害预警,积极配合各有关部门做好防灾抗灾的各项准备工作。旱田作物应及时中耕培土,增强抗倒伏能力。设施农业应立即检查加固,以抵御风灾的袭击。同时协调气象部门适时开展防雹作业,降低冰雹危害。
二、生产自救措施
风雹过后,各级农技推广部门要在第一时间组织广大技术人员深入村屯,详细核查灾情和组织上报工作,对受灾农户进行面对面的技术指导。认真分析灾情,消除农民灾后的恐慌心理和盲目毁种的行为,积极组织开展生产自救工作。要根据作物受灾实际情况,因地制宜采取减灾措施。如果作物大部分植株的生长点完好不建议毁种,确实受灾严重绝收地块应毁种生育期短的作物。对受灾地块要加强田间管理,促进作物尽快恢复正常生长。一是要及时进行铲趟。风雹灾害过后,容易造成植株倒伏、土壤板结、地温下降,要指导有条件的农户及时进行扶正、铲趟,疏松土壤,破除板结层,以提高地温,改善土壤通透性,使植株根系尽早恢复正常的生理活动,促进灾害苗早生快发。二是要及时减掉枯烂叶。 要指导农民对于心叶完整的倒伏或淹没在水中的幼苗采取人工扶苗,及时剪去枯叶和被冰雹打碎的顶部烂叶,以促进心叶生长,并视苗情和气候情况结合中耕培土进行适当追肥。三是及时进行毁种。受灾较重的地块,多数作物植株生长点被打死的,可以毁种鲜食玉米、青贮玉米或生育期更短的蔬菜、荞麦、早熟美葵等作物,特别注意毁种地块要防止出现药害问题。四是加强田间管理。玉米、大豆、水稻等作物遭受风雹灾害后,应加强田间管理,使其尽快恢复生长。玉米灾后要及时中耕追肥,并要根据植株受损情况,适时追施速效氮肥。水稻在有效分蘖终止至拔节孕穗期,可适当多施穗肥促大穗,并要配施钾肥 壮杆防倒伏,增强田间抗性。玉米、水稻、大豆等作物适时喷施磷酸二氢钾溶液、尿素溶液或芸苔素内酯等植物生长调节剂,促进作物正常生长发育。
(四)台风预防和灾后田间管理技术指导意见
近年来,我省台风频发,由此带来的降雨和大风天气,可导致农田积水和农作物倒伏,给粮食生产带来一定影响。有效落实农业防灾减灾措施,做好台风预防和灾后自救工作具有重大意义。
一、前期应对工作
各级农技推广部门要紧急行动起来,利用多媒体平台对台风进行提前预警,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及早提出应对措施。指导农户在台风来临前要及时修复沟渠,做好田边水沟清淤工作。有条件的地区可进行去除雄穗来降低玉米株高,减少倒伏发生可能。同时做好田间积水强排机械的准备工作,待降雨过后,及时检查农田,一旦发生严重内涝,立即组织强排。
二、玉米灾后自救措施
(一)排水散墒。
及时排除田间积水,提高土壤通透性,促进根系和植株恢复生长。
(二)分类应对倒伏。
1、茎秆倾斜。发生茎秆倾斜后,一般先补救低洼易积水地块,尽快排除积水,避免倒伏的玉米果穗沾水。针对不同倒伏程度可参考如下补救措施:
(1) 对于只是倾斜没有完全匍匐在地的玉米,一般不用采取扶直措施,让其随着生长自然直立起来。
(2)对于已经匍匐在地面且穗位着地的玉米,根据实际情况,有能力的要在倒伏48小时内将穗位及时垫扶。扶起时要顺势扶起,避免伤根或折断玉米,同时尽量避免损伤棒三叶,影响后期产量。可将每垄相邻2-3株用绳或叶片捆绑在一起,就近取树枝或已经完全折断的秸秆将其垫扶起来,使穗位离开地面;或在每2-3株中间插木棍,将其绑在上面,待玉米恢复自然生长后,将绳剪断;也可在垄沟每隔几米的两端支起木棍,用铁丝系在两端将玉米搭在铁丝上。
2、根折或茎折。对倒伏严重且茎秆或根折断的玉米,抓紧抢收,视情况用作青贮等方面,最大限度减少受灾损失。
三、水稻灾后自救措施
(一)及时排水田间积水较深的地块,应及时排水,适当轻晒后保持湿润状态,保证满足水稻成熟后期的需水量。
(二)对于倒伏较重的水稻,应采取相应的措施,及时扶起,防止落地霉变。因地制宜,采用扎把扶持、竹竿挑扶等应变技术措施,尽量减少水稻产量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