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足功夫培养高素质农民队伍助力乡村振兴
发布时间:2020-04-02 18:25:12  消息来源:河北新农村  作者:佚名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是做好新时代“三农”工作的科学指南和行动纲领,也为农民教育培训工作和创新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

    明确农民教育培训的目标任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提高农民素质,培养造就新型农民队伍”“要解决好‘谁来种地’问题,培养造就新型农民队伍,确保农业后继有人;要以解决好地怎么种为导向,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要适应农村劳动力状况和资源配置新变化新趋势,适应建设现代农业新要求,积极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一大批种田能手、农机作业能手、科技带头人、农产品营销人才、农业经营管理人才,打造一支强大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为农业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实的人力基础和保障。加强农民教育培训,就是要全面提升农民综合素质和技术技能,帮助农民转变理念、对接市场和抱团发展,培养一支高素质农民队伍,打造一支强大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以高素质农民引领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助力乡村全面振兴。同时要让农民真正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让农民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创新农民教育培训的内容方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农村现代化既包括‘物’的现代化,也包括‘人’的现代化,还包括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对此,要加大农业职业教育和技术培训力度,提高农民教育培训质量,支持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要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注重提升农民精神风貌。同时,也要开展全民健身,推进健康乡村建设,打造农民体育健身品牌。加强农民教育培训,也要充分发挥农广校体系和媒体资源优势,创新农民教育培训培养模式,大力发展面向乡村振兴需求的农民职业教育和农村实用人才培养,着力提高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时代性和精准性,办好让农民满意的教育培训。培训教育要适应乡村全面振兴和农民全面发展的需要,不断完善“送教下乡、农学交替、弹性学制”的农民职业教育模式,“一点两线、四大课堂、全程跟踪”的农民职业培训模式,“村庄是教室、村官是教师、现场是教材”的农村实用人才培养模式,“田间课堂+实训基地”的农业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模式,深入推进线上线下融合发展。

    健全农民教育培训的体制机制。加强农民教育培训,要健全农民教育培训体制机制,完善农村实用人才评价制度,构建“一主多元”的农民教育培训体系,充分发挥农广校专门机构的主阵地主渠道作用,有效聚合多方资源力量。加强广校体协体系建设,充分利用各类教育培训资源,鼓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挥自身优势参与农民教育培训,加强跟踪服务,吸引更多农民工返乡回乡创业创新发展,为培养高素质农民队伍、助力广大农民成长成才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制度保障。

    做好农民教育培训工作,要把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作为重要政治任务,以培养高素质农民队伍、助力乡村人才振兴、促进农民全面发展为目标,以提升教育培训质量效果为关键,大力推进农民教育培训创新发展。

    一是在提质增效上下功夫。围绕农民需求开展教育培训,推进《习近平关于“三农”工作论述摘编》进头脑、进课堂、进教材;启动实施农民教育培训三年提质增效行动,着力提升教育培训的精准性、课程教材的精品性、师资教学的开放性、跟踪服务的延续性、线上培育的普及性,壮大高素质农民队伍;打造农民教育培训精品教材,开发好地方特色教材;构建“2+X+1”精品课程体系,建设一批农民教育培训示范基地,切实增强农民教育培训的时代性和精准性。

    二是在畅通提升渠道上下功夫。大力发展面向乡村振兴实际需求的农业职业教育,抓住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和高职扩招的重大机遇,利用5年时间培养100万乡村振兴带头人;深度挖掘和培育一批农业行业的优秀培训评价组织,参与推进“1+X”证书制度试点;探索建立学习成果认定、积累和转换制度,将农民学习培训经历、职业技术技能、从业经历等进行学历教育学分认定,推进农民教育培训与学历教育的互融互通,支持农民通过弹性学制接受中职教育。认真总结推广地方做法经验,推动农民中高职教育和农民教育培训有机衔接从基层突破。

    三是在创新培养手段上下功夫。做好农民教育培训电视节目改版制播工作,办好《田间示范秀》栏目,使内容和样态更加接地气,符合时代和农民新需求;加强农业科教云平台建设,目前注册用户超过425万人,其中农民用户突破390万人,要完善提升功能,助力手机成为农民的“新农具”;深入推进教育培训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全媒体资源手段融合发展、农民智育体育融合发展、农民教育培训和农村实用人才培养融合发展,着力提高农民教育培训质量和水平。

    (作者:胡永万 单位: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中国农民体育协会)

收藏本页】【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