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贤+”模式,汇聚乡村振兴正能量
发布时间:2020-04-02 18:25:40  消息来源:河北新农村  作者:佚名

  

  隆尧县注重培育能干事、想干事、敢干事的新乡贤,在乡村文明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

  “乡贤+”模式,汇聚乡村振兴正能量

  

  隆尧县东良镇乡贤张桂英(左)在高村为群众介绍乡贤职责。记者赵永辉摄

  在隆尧县,有这样一些人——他们长年居住在乡村,在乡亲们中有较高的品行和声望,是全县乡村振兴中一支不可或缺的力量。

  69岁的梁彦民,从乡人大主席的职位上退休后,回到老家东良二村;张桂英曾担任高村党支部书记,退下来之后没离开村子;73岁的韩朋聚卸任双碑校区校长后,也在老家高村居住……他们都是东良镇的“金牌乡贤”。

  “在乡村产业发展、乡风涵养、矛盾化解等方面,新乡贤发挥了重要作用。”隆尧县东良镇党委书记张国辉说,全镇已形成尊乡贤、敬乡贤的浓厚氛围。

  2017年以来,该县顺应新时代农村工作新形式、新要求,在东良镇、隆尧镇、尹村镇等开展试点,发挥组织桥梁和人才机制作用,发掘和培育了一批能干事、想干事、敢干事的新乡贤,乡村两级探索“乡贤+”模式,充分调动新乡贤群体的积极性,助推乡村振兴。

  “乡贤+文化”,营造文明新风尚

  “互谅互帮邻里温馨 相亲相爱家庭和睦”“农户楼高人捧月 家园境美画添彩”……7月1日,走进东良镇高村,笔者发现不少村民家大门上悬挂着红色的木质楹联。楹联内容丰富,制作精美,成为全村的一道风景。

  “楹联内容是从村民中征集来的,由新乡贤韩军昌书写。”高村党支部书记李贵僧介绍,“目前全村70户门口悬挂了楹联,还将推广到全村。不仅美化了村容村貌,而且村民进门出门看到这些楹联,也能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们的言行。”

  “敬老爱幼、尊师重教”的风气逐步形成,“节俭办婚礼、文明新风俗”的倡议逐渐被认同……

  高村是远近闻名的书画村,培养了一代代的书画爱好者。新乡贤韩军昌是高村人,现在石家庄定居,是中国硬笔书法家协会会员。“每个月,韩老师都会回村义务为孩子们上书法课,孩子们学得也起劲。”同为高村人的韩朋聚高兴地说。

  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近年来,高村注重传承和培养村民的文化认同和品德培养,在新建的村委会周边,修建了书画院、村史馆等文化场所,还建设了德善活动中心,为村里的老人们提供了休闲娱乐场所,大家在这里看看电视、下下棋,其乐融融。

  村里还成立了乡贤评议会,充分发挥乡村精英在社会治理、公共服务中的作用,参与农村经济建设,提供决策咨询、民情反馈、监督评议及开展帮扶互助服务。韩朋聚、李增林、张桂英等都在其中。

  在乡贤评议会的倡议下,高村着力改善村庄环境。“村民们主动将房前屋后的垃圾、杂草清理干净,道路也变得干净整洁了。今年高村在全镇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观摩评比擂台赛中获得了第一名。”李贵僧介绍。

  自去年以来,东良镇高村、泽畔、大干言等传统文化氛围浓厚的村庄,陆续开展了50余场活动,从尊老敬老到义务帮扶救助贫困群体,从传承书画文化再到举办春节联欢会,都可以看到乡贤和志愿者们忙碌的身影。

  新乡贤立足民间,发挥自身优势,为营造东良镇良好的社会风气起到了重要作用。目前,东良镇已挖掘和形成了言山文化、书画文化、泥塑文化、贡藕文化、抬阁文化、老槐树文化、教育文化等,奠定了东良镇“七类文化”的新格局。

  

  隆尧县东良镇梁彦民(左二)等三位乡贤在调解一起家庭纠纷。记者赵永辉摄

  “乡贤+调解”,化解群众间的矛盾纠纷

  7月1日8时,梁彦民来到东良镇乡贤调解中心。作为这里的新乡贤,他不仅接待群众来访,还主动下乡调解矛盾纠纷。

  “宅基地纠纷、婚姻纠纷、赡养矛盾、妯娌矛盾……都是家长里短的小事,但处理不好容易引发大矛盾。”东良镇组织委员张国江介绍,新乡贤不仅懂法,而且知情明理,处理这些矛盾纠纷比较公平公正,也让村民信服。

  目前,全镇已经形成了“3+26”的乡贤调解具体运作模式,即3名乡贤驻乡镇工作,26个行政村配有1名村级乡贤调解员,并依托村委会和便民服务站,形成覆盖全镇的调解网络。张国江介绍,通过汇聚民间有威望、会管事的老党员、“帮大哥”们等各类乡贤,利用乡贤调解这个新模式,化解了大量涉及信访纠纷的大事小情,弥补了乡、村干部在调解中方式固化的短板,实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

  在乡镇主导下,乡贤调解队伍不断壮大,全县各乡镇共有乡贤调解员60余名,大量苗头性问题得以在本乡、本村化解。目前,全县乡贤调解员累计接访680余起,调解780余起,有效补充了乡镇司法所的专业民调工作。

  “在去年村‘两委’换届期间,新乡贤发挥了重要作用。”隆尧县委组织部副部长李建国介绍,他们及时发现隐患苗头,第一时间处理,保证了全县各村换届顺利平稳结束。

  拆迁一直是非常难做的群众工作之一。在德昔线改造过程中,全县共涉及179户,仅东良镇就有132户。

  挨家挨户做工作,新乡贤们不遗余力。最后仅剩一户不愿拆。“村、镇干部谈了很多次,都没有与这户村民达成协议。还是新乡贤苦口婆心地劝说发挥了作用,让这户村民最终答应了。”张国江说,“冒着大雨,年近七旬的梁彦民和大家一起搬砖,新乡贤们的付出,大伙儿都看在眼里。”

  “乡贤+经济”,带领村民一起致富

  1971年出生的王世峰是东良镇“乡贤新贤”,曾任泽畔村党支部书记,有头脑、有魄力。

  “2005年我开办了全村第一家橡胶制品厂,发展得不错,这两年村子里陆续开办了六、七家工厂。工厂办起来了,也带动了村民就业,每家工厂都能提供四五十个就业岗位,大家不用出村也能有钱赚。”王世峰说,“泽畔种藕有多年历史了。但2006年我任村党支部书记时只有5亩,到2013年全村已发展到200多亩,而且注册了‘皇家白玉’商标。”

  像王世峰一样,许多新乡贤依托自身影响力,带头引导农村发展经济的作用逐渐明显。“乡贤新贤”冯增国是东良镇东良二村村民,经营着一家精密机械制造企业,为本村提供了40多个就业岗位,同时积极参与村庄建设。“乡贤新贤”陈战华为村民提供就业岗位,还出资给村里80岁以上的老人订鲜牛奶。

  东良镇陈庄村周边15个村的52户村民,在新乡贤的指导下发展大棚葡萄、露天葡萄积植,面积达到600亩,直接提供就业岗位200多个。

  去年,新乡贤们带领村民进一步扩大种植面积,分别与北京、天津等大型超市签订合作协议,成为多个超市的葡萄采购基地。东良镇的葡萄还吸引了杭州、太原、郑州等地客商前来收购,初步实现了立足本地、辐射全国的销售网络体系。

  如今,在新乡贤的发展带动下,泽畔贡藕的品牌亮起来,产值进一步提升,实现了莲藕精细化加工,产业链条也延长了。“每亩藕的收益能够达到8千到1万元。”王世峰说。

收藏本页】【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