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元市朝天区探索农村生活垃圾三级分类法和三个三工作路径,努力打造广元市农村 生活垃圾治理样板
发布时间:2020-04-02 18:35:48  消息来源:四川三农网  作者:佚名

广元市朝天区地处秦岭南麓、川陕结合部,全区幅员面积1613平方公里,辖9镇16乡7个社区214个村21万人,农业人口18.53万人,是典型的四川盆周山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区)、川陕革命老区和汶川特大地震重灾区。近年来,该区狠抓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探索创新“全域统筹规划、城乡统一打包、投建运营一体、收集处理一体、政府购买服务”模式,加快推进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探索形成“三级分类法”和“三个三”工作路径,优化升级“户分类、村收集、镇(乡)运输、区(市)处理”的分类收运处置体系,确保农村生活垃圾“分得开、投得出、收得拢、运得走、处理好”,打造了广元市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样板”,构建了更加美丽宜居的乡村生活环境。

一、主要做法(三级分类法)1.农户粗分:按照“可回收、不可回收”两分法,由政府出资向农户提供分类设施,农户将“可回收”的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和“不可回收”的其他垃圾分类投放,将“可回收”类投放到村垃圾分类服务站,将“不可回收”类投放到村组收集点。2.保洁员细分:保洁员对村组投放点的“不可回收”类垃圾进行二次分拣,分离出农户错投的“可回收”类垃圾,并收集投放到村垃圾分类服务站。3.服务站精分:有条件的村建垃圾分类服务站,配置1名分拣员,实行“户积分管理、集体经济奖励”带动垃圾分类(乡镇每年定补2万元)。农户在村垃圾分类服务站注册,按照相关规定在村垃圾分类服务站投放可回收物、有害垃圾获得积分,达到积分标准可兑换生活用品和奖金。分拣员对农户投放的垃圾进行第三次分拣,将可回收物、有害垃圾按类储存,并联系再生资源回收企业进村回收可回收物,有害垃圾直接转运到城区智慧居家馆。

二、特色亮点(一)建立“三大机制”,推动垃圾治理常态化:全覆盖责任机制,把全区25个乡镇划分为6大片区,实行“领导包片、乡镇包村、村组包点”,实行“月检查、季通报、年考核”,考核情况纳入年度目标绩效考核,对工作推进不力和连续排名靠后的乡镇严肃问责处理;多元化投入机制,打好财政投入、向上争取、社会资本“组合拳”,区财政累计投入垃圾治理经费1600余万元,争取到位项目资金1200余万元,用于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分类收集转运处置体系等设施建设和人员配置等;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近两年共引进社会资金1400余万元(含城区);全过程考核机制,将全区农村生活垃圾收集转运捆绑打包,采取特许化经营、市场化运作方式全部外包。制定《朝天区乡镇生活垃圾运输作业检查考核评分细则》,对企业实行“监管部门、乡镇属地”两级督查和“日巡查、月考评、年考核”三重考核管理,将考核结果直接与运营经费结算挂钩,倒逼企业工作落地落实。(二)紧扣“三大环节”,推动过程处置专业化:规范前端收集,按照密闭化收集要求,以建设“便于管护、经济实用、环保美观”投放点为目标,在分散住户投放点实施防雨、防渗漏改建工程,在集中住户投放点设置可转运垃圾箱,大量配置垃圾桶(箱),逐步淘汰垃圾屋(池),实现农村生活垃圾前端收集全覆盖。同时,实行网格化保洁管理,以村组为单元落实保洁员882名,通过“乡镇、村、组、农户”四级监督,强化清扫保洁管理,确保垃圾不落地、保洁全域化;提升中转效能,根据乡镇实际情况,采取“共建共享共担”和“一乡(镇)一站、属地管理”两种建设方式,在全区建成乡镇生活垃圾中转站23座,加快补齐转运基础设施短板,有效衔接“前端收集——中端转运——末端处置”三个环节,实现农村生活垃圾日产日清;优化末端处置,可回收物由再生资源回收企业统一回收,有害垃圾集中收集到城区智慧居家馆,再统一运往具有处置资质的企业回收处置,其它垃圾通过转运处置体系运往市焚烧发电厂焚烧发电,实现垃圾“白天进城、晚上照明”。(三)增强“三大动力”,推动共治共享全民化:一是宣传引导发动。将垃圾治理与脱贫攻坚工作相结合,以村为单位组织开展“脱贫攻坚卫生示范户”大评选和“村容村貌大整治”活动,用活“六个一”帮扶力量广泛开展进村入户宣传,使村民的文明卫生意识显著增强。通过设置固定宣传专栏,微信公众号推送宣传简报,电视台定时插播宣传片、公益广告,组织开展坝坝会、农民夜校等贴近群众生产生活的方式,开展“小手拉大手”等活动,广泛宣传垃圾分类知识,使农民自主参与垃圾治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断提升。二是村民自治推动。引导群众将“门前三包”责任制和垃圾分类写入村规民约,约定保持卫生秩序文明相关村民义务,制定垃圾收运时间、地点、分类方式和义务保洁等处罚措施,成立由村组干部、保洁员等组成的监督小组,规范村民垃圾分类行为。三是示范创建带动。结合“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全域新村”“幸福美丽新村升级样板工程”“乡村振兴先进乡镇”“乡村振兴示范村”等创建,分年度制定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创建任务清单,创成了一批国家、省级卫生乡镇,省级、市级卫生村和市级最干净乡镇、最干净村庄,农村生活环境显著改善。

三、治理成效(一)资源实现循环利用。据统计,我区农村每年产生生活垃圾2.27万余吨,其中回收可回收物0.35万吨,集中处置有害垃圾0.13吨,其他垃圾1.91万余吨全部用于焚烧发电,可满足2700余户居民全年的用电需求,实现资源再利用。截至目前,通过分类治理,实现农村垃圾减量15%,资源回收、焚烧发电等累计产生经济效益680余万元,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置能力达87%以上。(二)农村环境焕然一新。依托农村生活垃圾转运处置体系,全区13个非正规垃圾堆放点其中10个近22万立方米存量垃圾全部达标整治,超进度完成住建部提出的2019年销号75%以上的目标任务,河湖溪沟、边坡等地30多处较小的堆体得到有效整治。截至目前,累计转运城乡生活垃圾2.3万余吨,实现“垃圾不落地、转运全覆盖”,改变了过去“垃圾围村”的现象,让农村人居环境更加干净整洁和生态宜居。(三)产业发展更加兴旺。自深入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以来,朝天区积极利用良好的生态资源优势,发展壮大乡村旅游产业,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乡村发展新格局。截至目前,打造精品旅游村落52个,精品乡村旅游线路3条,覆盖全区14个乡镇127个村,带动群众增收成效明显。(四)文明新风加快养成。通过广泛宣传教育,群众能严格遵守“门前三包”责任制,维护好厨房、厕所、牲畜圈舍及房前屋后环境卫生,整齐摆放生产生活用品,不乱扔乱倒、私自焚烧垃圾,对垃圾分类的知晓率达80%以上。今年年底,朝天将成功打造10个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示范点和1个示范带,2020年全面实施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确保2020年底90%以上的行政村生活垃圾得到有效治理。

四、经验评价(一)因地制宜、符合实际。朝天区针对以山地、河谷为主的地形特点和人口居住分散等实际情况,构建起了“户分类、村收集、乡(镇)运输、区处理”的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收运处置体系,并引入特许经营企业,实行市场化运行,让农村垃圾治理更加专业化、科学化,为广大地理条件复杂、经济发展较为落后的地区提供了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模式。(二)最小投入、最大效益。朝天区前期共投入1440余万元建设乡镇生活垃圾分类收运处置体系,运行费用每年共计1360万元,包含生活垃圾处理费用320万元(按每吨168元结算,含转运费和焚烧费),保洁员、分拣员等人员配置(部分通过公益性岗位解决)费用740万元,宣传培训、奖励激励、设施设备维护等费用300万元,如果抵消掉产生经济效益的部分约680万元/年,按人口数量计算为36元/年/人。下一步,朝天区将通过积极探索试行农村垃圾处置收费制度,实现最小投入产生最大效益。(三)模式新颖、适宜推广。针对农村居民受教育程度较低和以老幼、妇女为主等实际情况,由各乡镇以村为单位,建设村垃圾分类服务站,探索推广“三级分类法”,既让垃圾分类浅显易懂、操作简便,又让农户通过垃圾分类获得实际经济收益,让农村居民“愿意分、学会分、分得好”,适合在广大农村落后地区推广。

(蒙光睿)

收藏本页】【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