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推进农村金融改革创新实现乡村振兴与农村金融共赢发展
发布时间:2020-04-02 18:40:30  消息来源:悦戈农资网  作者:佚名

  农业农村部副部长余欣荣

  著名经济学家、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名誉院长厉以宁

  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吴晓求

  中国银行副行长林景臻

  中国建设银行副行长章更生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副行长殷久勇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副行长邵智宝

  中国太平洋财产保险有限公司董事长顾越

  四川省成都市崇州市委书记赵浩宇

  编者按:1月18日,农业农村部在京举办金融服务乡村振兴高峰论坛。农业农村部副部长余欣荣出席论坛并发表主旨演讲。他强调,要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部署,围绕乡村振兴对金融需求的重点领域,探讨创新金融投资渠道模式,破解制度和政策瓶颈,凝聚更大的共识、汇集更多的力量、增强更足的信心,形成全社会支持乡村振兴的格局。

  中国人民银行金融市场司司长纪志宏表示,乡村振兴战略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包括金融系统在内的各部门都需要把认识和行动统一到这个重大的战略上,更好地服务三农等实体经济,引导更多的金融资源精准地向农业农村领域投入。

  来自各大金融保险机构和研究机构的领导专家围绕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议题展开研讨。今日本版摘登精彩发言,以飨读者。

  大力推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求我们必须坚持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必须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总方针,必须加快构建起财政优先保障、金融重点倾斜、社会积极参与的多元投入格局。

  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一年来,金融机构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纷纷出台富有含金量的政策举措,金融服务乡村振兴和推动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文件也即将印发。围绕金融服务乡村振兴这一主题,我谈三点看法。

  第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释放出农业农村对金融的巨大需求,必将成为金融投资新的热点和增长点。乡村振兴战略蕴藏着巨大的投资机会,值得我们共同超前谋划,进行战略布局和长期经营,寻找多种形式的合作机会、合作方式和合作途径。从金融投资重点领域和需求角度,当前我们建议重点瞄准三大领域。

  一是乡村产业发展。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物质基础,只有产业兴旺了,乡村才能够聚拢人气、带动就业、激活市场。经过多年的努力,大宗农作物的种植、畜禽水产、特色种养等现代种养业不断地向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日益成为优质投资标的,当然也更加迫切需要金融进一步加力助推。

  二是新型经营主体培育。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农民是乡村振兴的主体,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又是其中最活跃的引领性群体,他们有知识、懂经营、会管理,是发展乡村产业、带动农民增收、改善乡村面貌、繁荣乡村文化的重要引擎,也是农村金融服务的优质客户。当然,重点聚焦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同时,不能够忽视广大小农,要更好地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有机连接。

  三是农村人居环境和乡村基础设施建设。良好的生活环境、完善的基础设施和便利的公共服务,是振兴乡村、聚拢人气的硬件要求。当前,城乡差距大,除了收入,最直观的还体现在农村的人居环境以及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上,补上这些短板,需要大量投入。

  我们和世界这些发达国家做过对比研究,要达到目前一些发达国家农村的现代生活,我们的投资空间广阔,一个巨大的发展蛋糕摆在我们面前,从哪里开发,哪种方式开发,就是我们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其次,金融服务乡村振兴要坚持改革创新,共同探索有效路径。我们将更好发挥乡村振兴牵头统筹部门的作用,与金融和社会资本一道,共同推进改革创新,积极探索有效路径。我初步考虑,提出了三个深入结合。

  第一是金融服务与农村改革相结合。随着国家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我们将深入推进新一轮农村改革发展,特别是以三块地改革、农村集体资产改革为牵引,加快构建起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力求把农村巨量的沉睡资源进一步激活,因地制宜采取联营、合作等多种方式,把金融和社会资本更好地吸引进来,形成农村金融与农村改革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

  第二是金融服务与农业投资相结合。这次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明确由农业农村部负责农业投资管理,我们将坚持统筹整合、简政放权、改革创新的理念,多形式、多主体合作的理念,鼓励通过财政资金与金融资本合作,按照市场化的理念,采取担保、贴息、奖补、风险补偿、设立基金等各种行之有效的方式,做到投资风险共担、合作发展共赢,进一步增强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投资农业农村的信心,实现农业农村投资可预期、有回报、能持续。

  第三是金融服务与金融创新相结合。农村金融是一个专业性很强的领域,面对新的形势、任务和要求,农村金融也必须加大创新力度,紧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需求去创新,紧盯广大农民、产业发展和乡村基础设施建设需求去创新,逐步做到有专门机构、有专业人员、有定制产品、有机制保障。

  当前,农村金融的重点是加快解决农村抵押担保难题,结合互联网、大数据技术应用,把信用贷款作为发展的主攻方向;农业保险的重点是要发展价格保险、收入保险以及地方特色农产品保险。还要加快建立对金融机构服务乡村振兴的专门考核评价机制,让金融对乡村的供给既有数量、更有质量。

  最后,金融服务乡村振兴需要把握好三对关系。近年来我国金融快速发展,但与三农日益增加的金融需求相比,农村金融有效供给不足等问题仍然比较突出。我认为金融服务乡村振兴,需要把握好三对关系。

  一是点和面的关系。近年来,农业方面的金融创新不断涌现,各部门、各机构都搞了不少试点,也出现了一些好的典型,但要注意避免为点而点,只造盆景忽视风景,应该尽快将成熟的模式加快向面上推广。

  这些年点上聚集起来的一些很好的经验,为面上推广提供了很好的基础准备,所以这两者妥善地把握,对农村现代化,农村金融现代化,都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

  另一方面,我们希望看到最理想的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模式,就是将前面所说的三个领域有机整合起来,在一个区域内实现立体式、共生式发展,通过金融和社会资本既把产业发展了、又把主体带动了、还把乡村建设了。

  比如以县、乡镇为单位,将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农田建设、农村公共服务等项目整体打包,把小项目分割式的碎片化的项目聚合成一个板块性的项目、一个大的工程,从而形成规模效益。

  二是近和远的关系。风险高、投资大、周期长、退出难、回报慢,这是很多金融社会资本对农业投资抱有的态度。但如果我们换一个角度看,其他产业可能会有朝阳、有夕阳,有的甚至是昙花一现,但纵观古今,无论农业发展形态怎么演进、经营方式怎么变化,农业一直是稳定向前发展的,是一个真正值得长期投资的永恒产业。

  金融服务乡村振兴需要沉下心来长期耕耘,需要持久的专注力,脚踏实地支持农村实业的发展,可以说,这既是政治担当,也是价值投资。

  同时,我们希望大家投入的不仅仅是简单的资本,更是投入现代的管理理念和先进的经营方式,从而更好地实现改造农村、升级农业、提升农民的目标。此外,还要处理好资本和老乡的关系,不能资本代替老乡,富了资本、亏了老乡,形成挤出效应。

  三是要处理好取和予的关系。长期以来,农村存款大量流向了城市,为城市建设输送了大量资源。时至今日,县域机构存贷比不高、农村资金外流的问题仍然突出。金融服务乡村振兴,也应该贯彻多予少取放活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加快完善农村金融资源回流机制。

  我们看到,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邮储银行三农金融事业部改革是成功的创新,要坚持做深做透。这些努力,都是把农村资金更多留在农村、用于农村。也只有这样做,把农村激活了、把农业做强了、把农民扶富了,金融和社会资本才能获得更加不竭的动力和源泉,实现金融与乡村振兴的良性互动,共赢发展。

  今天我要发言的题目是中国的农村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

  第一个是农业机械化的普及,我国农业机械化从平原地带开始,从农民家里增添农业机械开始。农民家庭的这一变化,实际上是农村观念转变的开始。一旦农户添置了插秧机、收割机、除草机等机械,这些农民家庭便成为专业户了。使用各种不同的农业机械的专业家庭,就是新农户的写照。

  使用农业机械的农民家庭,除了自己家中使用农业机械以外,还为其他农户订单服务。这就带来第二个变化,农业信用化。农业机械专业户必须守信用,讲信用,这样才能得到客户的信任。农业机械化、家庭化,将是农户家庭的趋向。广大农民认为,从自己只购置少量农业机械是划不来的,家庭农业机械化是迟早趋势。

  使自己能实现家庭机械化,不仅能树立商业信用,而且能增加盈利,何乐不为。有些农民家庭从事多种盈利之余,很可能迁入小城镇,甚至中等城镇中生活,因为这符合利益。农民真正实现了城镇居民的要求,农民的孩子将在城镇中念书、创业,自己自身也改为创意者创新者,直到创业者。

  第三个变化是农作物种子的推广应用。农民一旦把种子的推广、改良作为新的事业来经营,前景是美好的,农民的潜力也将继续迸发出来。实际上,中国的面积这样广阔,不同地区的天气相差大,土壤的差异也一处一种标本,因此各个地区种子的推广是大有文章好做的。

  农民职业在变化,新思潮对农民来说,这是老路挡不住的。每个地区都在走新路,这不是空谈,而是实际生活的新路必然带来的。走上新路的新农民,各有各的思路。有参加农村新合作种植的,也有自己带领家庭成员奔忙的。关于农业的变化,只是一个开头。我们可以设想,三五年之后,再到农村看看,可能变化就开始比现在要显著得多。

  金融要为实体经济服务,很重要的是要为三农和乡村振兴服务。我们常说反哺三农,反哺乡村,其中很重要的部分是要帮助他们建立一种造血机制。

  农村产业融合内在含义正是不要把农业农村的产业过度分割。中国的人口众多,走发达国家那种逐步、大规模地向城市迁徙的模式可能会带来巨大的困难,这就需要我们对产业进行适度的分工和布置,产业不能过度地集中在大城市。我们一方面当然要创造很好的环境,让相对多的人能够在我们的美丽乡村生活,但前提是要让他们有收入。

  另一方面,任何一个国家的现代化的过程都是人口的迁徙过程,我们人口的迁徙究竟是大型城市迁徙,还是向农村周边的美丽小镇迁移,这个问题涉及到中国未来乡村的经济增长模式的设计。

  乡村振兴需要三角支持,三角指政府、金融和保险。首先中国的三农和乡村的发展,政府负有极其重大的责任,我认为三农在今天的中国仍然属于弱势的状态,所以政府有义务、有责任去帮助他们。

  这里所谓的政府是两个含义:一是财政在基础设施、公共服务领域应该承担主要的责任,二是政策的引导,一切涉及到乡村和三农的都是准公共产品,一切涉及到乡村和三农的都应该给予优惠的政策,所有的商业行为到这里都要减半,所有的商业行为到这里都要怀着虔诚的心。

  其次三农和乡村需要一种造血机制,金融要起到很重要的作用,要帮助他们的产业进行整合,帮助他们的产业升级。我认为这里的金融都是普惠性的,普惠性和公益还是有差别的,还是有一点商业行为,你不能赔本,但是你的利润一定是相对低的。

  金融是要防范风险的,因此就应该在整个乡村建立一个信用体系,包括信用甄别,信用的过滤或信用担保以及抵押品,这些都是金融在推动乡村振兴中所必须具备的基础条件。最后,农业与自然灾害密切相关,保险在这里面起到特别重要的作用。

  保险应该为三农发展、乡村振兴做巨大的贡献,要给他们确定性,要给他们未来相对稳定的预期,要消除由于外部世界的不确定性给他们所带来的灾害。农业保险在保费设计上应该采取普惠性的原则,凡是涉及到乡村和三农的东西,普惠性原则都很重要。

  一直以来,中国银行始终以服务国家战略、担当社会责任为己任,一以贯之地推进金融支农工作,涉农贷款多年保持连续增长,涉农金融产品和服务类型不断丰富,涉农服务的渠道网络日益完善。

  我们积极引入全球领先的涉农服务经验,建成全国最大的村镇银行集团。如今中银富登村镇银行已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村镇银行集团,在县域设立法人机构127家,涉农小微贷款占比超过90%,贷存比接近100%,这方面尤其可以提到一个点,我们整个中银富登村镇银行户均贷款只有23万元,真正做到了支农支小,也真正实现了把资金留在乡村,用在乡村,力争反哺乡村。

  另外,我们积极汇聚行内外各方力量,全力支持打赢脱贫攻坚战。

  目前,全行累计发放助学贷款超过230亿元,帮助180万贫困学生完成学业;在三区三州共设立机构86家,不断提升金融服务水平;全行共派出1550名挂职扶贫干部,奔赴在全国各地,不断提升金融服务水平,也帮助贫困地区提升利用金融手段脱贫的能力。

  下一步我们将从以下三个方面重点开展工作。

  一是普及金融文化知识,形成乡村金融健康发展的良性土壤。中国银行将着力建设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员工队伍,因地制宜完善宣传措施,围绕个人征信、手机银行、金融诈骗、假币识别等开展形式丰富的宣传活动,助力形成守信重信的金融氛围,为乡村金融健康发展培育良性土壤。

  二是打通最后一公里服务渠道,打造农村金融服务生态圈。金融服务乡村振兴,首先要建设好金融基础环境。中国银行将继续以中银富登村镇银行为依托,聚焦基础服务、坚持支农支小,灵活设立助农服务站,运用网络金融、大数据等金融科技推广线上服务,多措并举满足县域、乡村地区金融服务需求。

  三是培育产业发展动能,激发农业农村发展内生动力。国有商业银行应充分利用金融工具,探索支持农业绿色发展、现代化发展、高质量发展的新模式、新机制,积极助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构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体系。

  一直以来,建设银行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三农金融服务的号召,积极支持乡村振兴,助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一是以普惠思维服务乡村振兴。三农和扶贫,是普惠金融的重点领域,核心在于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提升广大农村地区金融服务覆盖度,着力解决最后一公里延伸问题,在这方面,建设银行通过设立裕农通普惠金融服务点,打造真正的村口银行,为广大农民服务;另一方面是帮助涉农小微企业、农户等这些难以得到传统金融眷顾的群体,提升金融服务可得性,在这方面,建设银行创新了两权抵押贷款,打造N+贫困户产业扶贫模式,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贫困户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

  二是以金融科技赋能乡村振兴。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建设银行将金融科技作为全行又一大战略,用金融科技破解社会难点痛点问题。例如,建设银行加强网络供应链业务向涉农领域的延伸拓展,有效服务了农业产业链上的普惠客群。

  搭建金融扶贫撮合平台,帮助贫困地区企业实现资源对接。打造农民工普惠服务平台,实现农民工工资及时精准到账,有效破解农民工讨薪难的社会难题。

  此外,在农业农村部的支持下,建设银行运用农业大数据+金融科技,打破信息孤岛,创新地押云贷农信云贷农垦快贷等产品,实现贷款全流程线上办理,大幅降低融资成本,成为破解农村小微企业和农户融资难、融资贵的有效途径。

  三是以战略合力共绘乡村振兴蓝图。建设银行将深耕涉农产品和服务创新,着力打造绿色兴农产融促农基建助农科技强农改革利农的乡村振兴综合金融服务体系。同时,呼吁各届各方携起手来,共建合作机制。

  地方政府、农担公司、保险公司、金融机构等要共同搭建多层次的风险分担机制,提升农村企业和个人融资可得性;要构建乡村振兴全方位的金融服务格局,充分发挥各类金融机构比较优势;要打通公共信息资源壁垒,全面整合农业农村大数据,加快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推进形成商业可持续的乡村振兴金融服务模式。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作为我国唯一的农业政策性银行,现阶段我们重点聚焦国家粮食安全、脱贫攻坚、产业兴旺、生态宜居四大领域,依托五个抓手助力乡村振兴。

  一是围绕粮食保根基。坚持把支持粮棉油收储作为业务工作的重中之重,支持多元化市场主体开展市场化收购和粮油精深加,打造农发行作为粮食银行的品牌形象。

  目前农发行用于粮棉油收储各类贷款余额达到1.82万亿元,每年投放的粮棉油流通领域的贷款占全部金融机构贷款的2/3以上。去年,我们累计投放了粮棉油贷款5678亿元,同比多投放了1627亿元。

  二是围绕产业做特色。坚持服务产业振兴,聚焦种植(养殖)、流通、加工转化全产业链,聚焦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发展,聚焦农业农村绿色发展。这方面农发行去年累计发放上述各类贷款1280亿元,同比多投放了302亿元。

  三是围绕土地做文章。农发行坚持规划先行、市场化运作,积极支持高标准农田建设、土地复垦、中低产田改造等工程,促进农地提质增效。2018年全行审批了209个土地流转和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涉及贷款649亿元,当年净投放263亿元。同时着力支持村庄整治、旧村改造、村庄撤并、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等,促进农村土地节约集约利用。

  四是围绕客户做产品。坚持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为客户提供适用的金融产品和高附加值金融服务,目前已形成覆盖乡村振兴各重点领域和主要环节的系列化特色产品,初步彰显了政策性金融支农的品牌。

  同时我们秉承强农惠农的社会责任,坚持让利于农,2018年我行新发放的涉农贷款的利率低于全国金融同业水平123个基点,据此测算,给涉农的项目和客户节约融资成本79亿元。

  五是围绕现金流定项目。近年来,相继探索创新包括涉农资金整合、两项土地指标交易等多种以项目现金流为核心的融资模式;

  完善支农转贷款方式,支持涉农小微企业发展,探索供应链融资模式,通过对资金流、信息流、物资流的有效控制,提供全链条一体化融资解决方案;积极拓宽第二还款来源,探索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农民住房财产权等抵押担保方式,合规运用政府增信,健全风险补偿机制。

  服务国家战略是我们的使命,更是我们的责任。截至2018年末,邮储银行涉农贷款余额1.2万亿元,本年净增超千亿元。多年来,我们扎根三农,不断探索和尝试,利用邮储银行点多面广,队伍深入乡村的特色和优势,逐步探索出邮储银行服务三农的三专三全模式。三专是指专项政策引导支撑、专业机构提供服务和专门模式支持发展。

  三全是指全要素创新信贷产品、全流程优化作业模式和全方位培养人才队伍。邮储银行将结合自身实际,着力发挥优势,坚持服务三农定位,着力推进支持乡村振兴五大工程,即农业产业升级工程、美丽乡村建设工程、金融精准扶贫工程、信用村镇建设工程和金融便民服务工程。

  为鼓励商业机构从事三农金融服务,近年来国家推出了一系列定向优惠引导政策,但从政策的运行情况看,还有进一步优化完善的空间。例如,不仅要考核机构,更要考核业务。我国目前很多优惠政策的受众载体必须是农村金融机构,部分商业金融机构也在三农金融服务领域进行了较大投入,但是因为机构性质受限而难以取得政策的支持。

  建议推动优惠政策的平等获取权,利用商业金融机构网点覆盖广、资金实力强、风控能力强等优势,推动商业金融成为三农金融服务主力军。同时,不仅要考核业务金额,更要考核业务数量。

  从业务规模的角度进行考核,难免会促使商业机构服务大型企业,提高单户贷款金额,使商业银行并不具有服务农户和小微企业等弱势群体的动力。只有引入业务数量的考核,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服务覆盖率,使金融服务真正落到实处。

  此外,我们建议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尽快将社会保障、工商、税务、法院等各类组织机构的分散信息进行整合,建设统一的社会信用信息服务平台,提高信息的全面性、完整性和准确性。

  同时,建议借鉴前期扶贫工作经验,充分发挥基层组织、驻村第一书记和帮扶队员作用,推进信用村镇建设,塑造良好的农村信用环境;建议进一步加强农村产权制度建设,为农村产权抵押处置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和法律环境。

  中国太平洋财产保险有限公司坚持创新驱动,持续推进保险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来不断满足日益增长的三农的保险需求。

  第一个是围绕农业保险扩面增品提标创新保险产品的供给。重点创新的领域主要是围绕保险+期货、农产品价格收入保险、支持地方特色产品的农业保险等方面,这些保险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当中需求比较大,同时又是中国农业保险相对比较空白的。

  2018年,我们联合太保属下的安信农保开发的新产品达到414款,其中种植业281款、养殖业114款。比如我们创新的保险+期货,目前已经立项了60多个项目,涵盖了广西的甘蔗糖、海南的天然橡胶、新疆的棉花等等,我们保险+期货产品的创新推出,应该说是一个跨保险、跨证券、跨期货的一个创新产品。

  第二个创新是我们联合中国农业科学院在业内首次推出了基于现代技术的太保e农险体系,这个技术整合了云计算、大数据、遥感技术、物联网、生物识别、无人机等很多内容。

  这项技术解决了农民承保理赔难的痛点问题。我们都知道,在保险过程当中,如果农民感觉到价格贵、理赔难,他们的参与热情就会降低。所以我们在这里面应用了很多新技术。比如自动推送气象证明,农民现在不需要索取任何气象证明,我们这里就有气象证明。

  第三个创新是我们着眼于中国三农保险的理论供给。理论创新方面,我们去年年底发起设立了泰安农险研究院。我们这家研究院致力于专业性、国际化、有影响力的全国智库的定位,通过在政策领域、实践理论的创新研究为中国农业保险提供坚实的理论依据和政策建议,并提供国际可供借鉴的国际国内范式、案例。

  同时,我们还坚持社会责任担当,精准设计普惠的保险,满足多层次的风险保障需求。2018年我们开发设计了中国农民风险保障计划,涵盖了农业生产的安全、农民的财产安全和农民的人身意外伤害保险等一户农民全部的风险保障。我们还有针对性地开发防贫保政银企互保等扶贫产品。

  崇州市作为全国农村金融服务综合改革试点县、全国农村两权抵押贷款试点县,这几年我们探索实践了规划统筹、资金统筹、建设统筹、群众主体的三统筹一主体的乡村振兴资源整合方式。近几年,我们整合财政资金57亿元,撬动金融和社会资金投入了509亿元,撬动比例是1∶9。

  一是搭建一个农贷通融资服务平台,畅通金融下乡渠道。搭建农贷通融资综合服务平台目的是促进现代农业与现代金融有机融合,主要是为了破解农村金融服务资源分散、信息分割、对接不畅的问题。

  第一,建成农村金融信息库。建成惠农政策、融资主体、金融产品三大信息库,实现金融机构、融资主体共享,分权限网络实时查询与运营。

  第二,建成金融下乡的高速路。整合银政保担企各方资源,汇集融资主体多元需求,推动一站办理、线上办理,推出手机贷、线上金融等智慧服务。贷款流程缩短了1/3,贷款的时间从5天缩短到3天。

  第三,助推金融服务改革的加速器。推动金融机构购买农贷通信息服务、智慧金融服务、金融产品创新等多项改革落地,有效解决金融机构服务三农成本高、效率低的痛点。

  二是推进三站合一,为农贷通平台构建共享的信用体系和农村产权交易体系。三站合一指的是农村金融、农村电商、农村产权交易功能的三站合一。

  措施上主要是集成农村产权交易、农村电商服务以及农村金融服务这几项功能,解决农村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问题。目前,我们已构建起县、乡镇、村(社区)纵向三级管理、横向三站合一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建成村级农贷通服务站231个。

  三是构建七大体系,为农贷通平台提供金融资源下乡的制度支撑。我们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以盘活农村产权为核心,探索构建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农村产权价值评估、信用评价、风险分担、聚合融资、收储处置、政策扶持七大体系,打通金融下乡的制度瓶颈。我们感到干好这项工作,产权明晰是基础、政策扶持是前提、产品创新是关键、风险防控是底线。(农民日报)

收藏本页】【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