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八大行动 谱写生态环境保护新篇章
发布时间:2020-04-20 18:17:48  消息来源:中国网  作者:佚名

  2020年是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决胜之年。全市生态环境系统将保持决战的气魄,拿出决战的狠劲,重点落实好“八大行动”,奋力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取得新成效、再上新台阶。

  基于完成“十三五”目标和省下达的年度考核目标,确保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今年全市环境质量目标是:PM2.5浓度控制在44微克/立方米以下,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不低于72.6%,平均降尘量不超过5吨/月·平方公里;国省考断面优Ⅲ比例达到83.3%,全面消除劣Ⅴ类;二氧化硫、氮氧化物、VOCS排放量较2015年分别削减24.6%、21.7%、26%,化学需氧量、氨氮排放量较2015年分别削减13.7%、13.76%。

  开展蓝天保卫行动,持续改善大气环境质量

  对纳入2020年度大气治理计划的449个重点工程项目,建立健全每月调度等工作机制,按既定的时间节点、工作标准全力加快推进。实施清洁柴油车、清洁柴油机、清洁运输、清洁油品四大行动,着力减少机动车尾气排放。聚焦国控点位周围3公里范围,加强餐饮油烟污染、散煤使用污染等治理,推动区域微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抓好VOCs专项治理,实行夏季臭氧攻坚差别化管控,力争全年臭氧超标天数同比减少10%以上。开展生物质锅炉综合治理“回头看”工作,积极推进建成区生物质锅炉超低排放改造。严格落实施工工地“六个百分之百”要求,大力推行“绿色施工”,扬尘防治检查评定不合格的建筑工地一律停工整治。健全会商研判、预报预警、应急管控和停限产豁免机制,完善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科学实施污染“削峰”管理,有效应对重污染天气。

  开展碧水攻坚行动,全力巩固提升水质

  严格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要求,抓紧制定年度水污染防治计划,推动目标任务快分解、快落实、快见效。大力推行河长、湖长和断面长制,进一步压实地方政府治水主体责任。深入落实水环境区域补偿制度,以经济杠杆倒逼各地水环境质量提升。聚焦排水渠苏嘴断面、白马湖洪金断面、浔河唐曹断面、维桥河口断面等重点断面,加快实施金湖县污水处理厂配套管网等29个重点治水项目,推动断面水质稳定达标。扎实开展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状况调查评估,完成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编制、修订和备案。加快推进县级以上水源地分类整治和“千吨万人”乡镇级水源地问题整治,切实保障水源地水质安全。

  开展净土守护行动,确保土壤生态环境安全

  加快推进重点行业企业用地污染状况调查,持续开展重金属隐患排查整治,严格污染地块再开发利用准入管理,确保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突出抓好土壤污染综合防治先行区建设,更新发布2020年污染地块名录,尽快启动淮安区季桥化工园区土壤修复工程。深入开展地下水污染防治,加快推进加油站地下油罐防渗改造。调整完善涉农县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规划,加快制定农村生活污水排放标准,分区域分梯次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力争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覆盖率达60%以上。推进畜禽养殖粪污资源化利用和秸秆禁烧禁抛。加强危废处置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危废全生命周期监管,深入排查整治历史遗留的非法填埋等问题。

  开展生态改善行动,着力厚植生态优势

  加强淮河生态经济带、大运河生态长廊建设,持续提升生态品质。实施“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探索“生态安全缓冲区”建设,切实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抓紧颁布全市生态红线规划,实行严格管控,坚决守住生态红线。持续开展“绿盾”专项行动,扎实推进问题整改到位,进一步筑牢自然保护地生态屏障。指导督促相关县区按照新标准修订生态文明建设规划,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创建,进一步推动完善环境基础设施,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开展执法升级行动,推动问题有效解决

  推进污染源监管网格化建设,对污染源实行“定人、定位、定责”,做到监管“全天候、全方位、全过程、全时段、全覆盖”。进一步完善生态环境部门与公、检、法等部门联合查办机制,推进信息共享和举报线索共享,着力形成打击环境违法犯罪行为的强大合力。发挥污染防治综合监督平台作用,健全环境违法行为有奖举报、公益保护、失信联合惩戒等机制,落实严惩重罚、联合惩戒等措施。加强移动执法装备的更新换代和运维保障,推广自动监测监控设施,更多开展异地执法、交叉执法、暗访执法。聚焦中央和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以及国家长江办交办的突出环境问题,一体化推进问题交办、整改、督办、销号,坚决防止问题整改后反弹回潮。

  开展服务优化行动,精准服务发展大局

  抓好“绿岛”建设试点,尽快启动一批试点,建设可供多个市场主体共享的环保公共基础设施,实现污染物统一收集、集中治理、稳定达标排放。扎实推进园区生态环境政策集成改革试点,重点在园区形成高效的市场配置环境资源方式和先进的环境监管模式。积极策应市“101%服务流动红旗”优质服务竞赛活动和“158”骨干企业培育工程,深入落实“企业环保接待日”制度,及时倾听企业呼声,采取专项资金扶持、优惠信贷支持、优先办理环评等措施,大力支持企业发展。合理优化审批权限,积极探索排污许可证核发新机制,依法依规做好建设项目环评审批工作。继续做好医疗废物安全处置、定点医院废水处理、生态环境监测等工作,坚决守住疫情防控的“最后一道防线”。同时,做好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服务工作,为企业复工复产做好服务和保障。

  开展风险防控行动,坚决守住环境安全底线

  深刻汲取响水“3·21”特别重大爆炸事故教训,坚持以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为契机,扎实推进危险废物处置专项整治行动,全面排查整治各类风险隐患,建立健全联防联控长效机制。深入排查废旧放射源,加强核技术利用单位辐射安全管理。强化应急队伍建设和应急物资储备,定期开展应急演练,切实提升突发环境应急保障能力。加强重点突发环境事件风险企业和化工园区精细化环境安全管理,健全重点领域突发环境事件防范机制。深入开展全市生态环境局长大接访等活动,积极推进来信、来访、网上投诉、热线电话以及其他信访投诉渠道的统筹整合,规范信访受理办理流程,加大回访督办力度,确保问题解决到位。

  开展能力提升行动,提供有力支撑保障

  加强“淮安环保淮安263”政务微信、“淮安环保”政务微博等新媒体运营管理,打造淮安生态环保宣传品牌,不断提高传播力、引导力和影响力。深入开展绿色社区、绿色学校以及生态文明教育实践基地建设,切实强化环保知识普及,积极引导环保社会组织在环境治理监管等方面更好地发挥作用。加快建设先进的现代化环境监测监控体系,全面提升生态环境信息采集、分析、利用能力,努力实现环境质量、重点污染源、生态环境状况监测全覆盖。正确认识疫情和经济下行叠加对环保基础设施建设的影响,精心编制项目规划,加快推进项目建设,补足问题短板,提高生态环境治理水平。认真落实生态环境部《关于加强生态环境保护铁军建设的意见》,加快推动“垂管”改革任务落地,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强、本领高、作风硬、敢担当的生态环保铁军队伍,大力营造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浓厚氛围。(淮安生态环境局戚善功、史志勇供稿)

收藏本页】【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