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工作综述
发布时间:2020-09-22 19:00:29  消息来源:吉林省农业农村厅  作者:佚名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要求和总抓手。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促进乡村产业兴旺的重要载体,也是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的有效形式。实践证明,农业产业化的快速发展,为农业农村集聚了现代生产要素,实现了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是乡村振兴发展的现实选择。

  发展势头好

  引领作用大

  各级、各部门特别是农业部门围绕率先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和推进乡村振兴,加强组织领导,强化政策扶持,加大指导服务,农业产业化经营快速发展,已经成为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模式,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成为发展壮大区域主导产业的重要推动力。

  总量规模不断壮大,成为农业农村产业发展的主导力量。2017年底,全省各类农业产业化组织5252个,其中,培育有较强带动能力的龙头企业2695个,实施产加销一体化服务经营的规范的农民合作组织2280个。培育认定国家级龙头企业47户,省级龙头企业521户,市(州)级龙头企业1641户;销售收入超亿元的企业290户,10亿元至50亿元的企业16户,超100亿元的企业3户。省级重点龙头企业销售收入2470亿元,上缴税金108亿元。从事玉米、水稻、杂粮杂豆等粮食生产加工的省级龙头企业有231户,年销售收入1485亿元;从事肉、蛋、奶等畜禽类生产加工的94户,年销售收入547亿元;从事人参、中药材、食用菌、果菜等特产品生产加工的196户,年销售收入438亿元。龙头企业的快速发展,向农业领域输入了资本、技术、人才、管理等现代生产要素,通过发展产加销一体化经营和引领示范带动,业已形成区域鲜明、产业配套、质量可控、集群集聚的龙型产业经济带,保供给、强产业、促发展的作用愈加明显,龙头企业已经成为农业农村产业发展壮大的主导力量。

  合作共赢的利益机制不断完善,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推动力量。龙头企业在原有“公司+基地+农户”等方式的基础上,创新商业模式,加快产业融合,积极发展“公司+合作社+农户”“公司+合作社+家庭农产”等新模式,探索农户以土地、养殖厂房等要素资源入股开展股份经营,使龙头企业与农民的利益联结更加紧密,利益链更趋完善,辐射带动能力不断增强。省级龙头企业带动220万户农户参与一体化经营,带户增收75亿元,参与产业化经营的农户户均增收3409元;龙头企业还创造了大量的就业岗位,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就地转移就业近20万人,年工资收入10多亿元。龙头企业在立足一产、做强二产的同时,深入挖掘农业多种功能,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培育壮大农村新产业新业态,极大地拓展了农业的宽度广度,使农民的收入来源逐步由一元向多元增收转变。

  提质增效高质量发展,成为人才培育和发展的重要集聚地。龙头企业创新发展模式,完善发展机制,以改进新工艺、开发新产品、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为切入点,不断强化人才支撑和科技支撑,增强核心竞争力,加快企业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龙头企业的转型发展,向农业领域输入了大量的人才要素,吸纳大量人才服务“三农”。据统计,2017年省级龙头企业年末在岗人员总数10.3万人,各类农业科技人才9644人,占职工总数9.4%,正高级296人,其中,副高级以上职称的852人,占科技人才总数9%;硕士以上学历686人,占总数7%;本科学历4338人,占总数45%。省级重点龙头企业科研经费投入近17亿元,231家企业建有专门的研发机构,55家企业建有省级以上研发中心,4家企业建有国家重点实验室,获得省级以上科技奖励或荣誉的龙头企业166家,获得高新技术企业称号的龙头企业26家。

  创新完善发展模式,成为农业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的重要载体。龙头企业探索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有效模式,把建立高标准稳定的原料生产基地作为产加销一体化经营的着力点地,大力发展订单农业,实现小农户的联合合作、适度规模化经营。2017年省级龙头企业辐射带动种植业基地4070万亩,其中,自建生产基地面积1180万亩,订单基地面积2890万亩;生猪出栏量1150万头、肉牛出栏量68万头、肉鸡出栏量2.9亿只,辐射带动种养农户220万户。龙头企业作为一体化经营的引领者,牵头制定生产规程,在一体化大框架下,推进了分散生产与统一管理、小生产与适度规模经营、传统粗放生产与集约化经营的有机衔接,实现了农业的规模化生产、标准化管理、集约化经营,为现代农业发展和乡村振兴提供强有力产业支撑,注入了新的活力。

  坚持统筹推进

  措施配套有力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加强组织领导,强化政策措施,各级、各部门认真谋划,强化协调配合,形成强有力的工作推力,确保农业产业化经营起步高起点、成长高速度、发展高质量。

  坚持组织推动,把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摆上突出位置。省委、省政府一直高度重视农业产业化工作,坚持用工业化思维谋划农业,用现代管理方式发展农业,用现代理念经营农业,把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纳入重要日程,摆上突出位置。成立了吉林省农业产业化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各司其职、分工协作工作推进机制;健全督查机制,省政府把“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指标纳入市(州)政府工作绩效考评,把农产品加工规上企业发展水平作为县域经济考核的重要内容,不断健全完善有效的工作推进考核机制,激发各部门谋划发展的积极性和工作热情,为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快速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坚持政策推动,把完善产业政策作为加快发展的有力保障。省委、省政府先后制定了《关于进一步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意见》《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的实施意见》《进一步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含金量高、操作性强、引领作用大的政策措施,为农业产业化持续健康快速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政策保障,切实形成了党委政府重视、社会各界关注、部门统筹推进、龙头企业积极参与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良好氛围。2005年以来,省里累计安排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专项资金15亿元,撬动金融部门贷款近300亿元,拉动企业自筹和其他社会资本投入520多亿元,专项资金的引领和拉动效应十分显著,为全省农业产业化经营快速发展,龙头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撑。

  坚持投资拉动,把推进项目建设作为龙头企业提档升级的重要手段。实施项目拉动战略,把谋划农业产加销一体化项目作为农业资源深度加工转化、发展循环高效农业、延伸农业产业链、提升产品价值链,作为推进龙头企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有效手段,采取多种有效措施,积极推进项目建设。2007年以来,年均启动投资3000万元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项目130多个,累计完成投资近800亿元,有近80%的项目已陆续建成投产,项目达产后年可新增产值700亿元。重点项目的建设,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规模扩张和产业转型升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成为推动发展新动能和经济新增长点。

  坚持完善培育机制,把营造发展平台作为龙头企业发展壮大的有效措施。龙头企业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核心和主体力量。多年来,省里在发展中创新,在创新中完善,在完善中提升,不断完善龙头企业的培育成长机制,针对不同行业特点,实行差异化认定标准和条件,并在全国率先实行了3年进行1次动态监测的机制和敞开申报、上不封顶的培育认定制度,努力为龙头企业发展壮大,搭建平台创造良好环境。这一培育机制有效的调动了龙头企业推行现代企业制度,强化内部管理,积极谋划项目,促进发展的内在动力,也为龙头企业引领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坚持人才驱动,把育才引智作为兴企兴业的不竭动力。人才是事业发展最宝贵的财富,是创业创新的动力之源。省里围绕龙头企业人才队伍建设,采取了组合配套措施。省农业行政主管部门与吉林大学联合组建了吉林省农业产业化人才孵化中心,根据企业发展需要,培育实用型人才。搭建了校企合作共建机制,组织龙头企业广泛参加高等院校毕业生就业招聘会和对接会,促进高校毕业生向龙头企业有效流动。创建企业家人才队伍素质提供培育机制,举办龙头企业负责人培训活动,多层次、多角度、全方位提升企业家素质,使企业家科学管理、宏观决策、创新发展、市场开拓等方面能力适应乡村振兴和现代农业发展的客观要求,适应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

  推进高质量发展

  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未来一个时期,农业产业化将紧紧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践行新发展理念,以服务农民、富裕农民、提高农民为目标,以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为方向,以体制创新、技术创新、组织模式创新为动力,大力培育龙头企业,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大力创建高标准生产基地,强化政策引导,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带动小农户共同发展和乡村经济多元化发展,为促进乡村振兴夯实产业基础。力争用3-5年时间,培育省级重点龙头企业600家;培育主导产业更加突出、集聚效应更加明显、产业链条更加完整、辐射带动能力更加显著的农业产业化联合体50个;重点龙头企业带动50%以上农户参与一体化经营,年户均增收达3500元以上。

  培育打造龙头企业集群。按照“优化配置、集约经营、规模发展、整体推进”的思路,实行龙头企业分级培育、梯次发展的新机制,形成国家省市县四级分兵把口、有序推进、逐级提升的发展新格局。引导支持龙头企业以分工协作为前提,以规模经营为依托,以利益联结为纽带,组建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构建上下游相互衔接配套的全产业链,推进农业产业化联合体高起点发展。鼓励支持龙头企业通过兼并重组、技改提升、项目扩建等多种途径,着力培育一批多要素集聚、多产业叠加、多领域联动、多环节增效的行业领军企业和产业集群。

  构建多元化发展模式和运行机制。鼓励支持龙头企业采取“契约+服务”“保底+分红”“要素入股+风险补偿”相结合的多种方式,促进龙头企业和基地农户结成更加紧密、稳固的利益联结关系,带动农民获得更多的农业增值增效收益。引导支持龙头企业采取育主体、建设施、优服务、美环境、兴产业等方式,与乡村联合合作、携手并进,带动乡村产业发展、农民增收致富、农村社会进步和繁荣文明。

  着力培植发展新动能。引导支持龙头企业适应消费结构和消费升级的变化,做精基地、做深加工、做新产业、做新业态、做新技术,培育发展新动能。鼓励支持龙头企业挖掘并集成利用各种资源要素,积极拓展农业功能,发展休闲观光、创意体验、农耕文化展示等农业新业态,培育龙头企业新的增长点。创新龙头企业培育理念,把休闲农业等新业态纳入重点龙头企业评选范畴,实现龙头企业培育主体多元化。

  大力推进增长方式转变。引导龙头企业牢固树立品牌就是市场、品牌就是价值、品牌就是效益的理念,以技术创新和质量控制为依托,在培育品牌、保护品牌、营销品牌上下功夫,实现品牌的增值功能。支持龙头企业秉承“青山绿色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围绕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创新供应链,构建从田间到餐桌全产业链质量可控、产品可追根溯源、资源可循环利用的生态环保型产业体系。

  切实营造发展环境。发挥好省农业产业化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协同、协商、协作的作用,形成合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快速发展的良好氛围。围绕新时期、新任务发展的需要,进一步完善扶持政策,创新扶持方式,发挥好政策的引领撬动作用。


原文链接:http://agri.jl.gov.cn/xdny/nycyh/201808/t20180801_4939663.html
收藏本页】【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