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日上午,艳阳高照。在位于肇东市黎明镇甜嫂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的一片玉米田里,一台静立在田边的悬翼植保无人机牵动着众人的目光。只见技术人员在笔记本电脑上选择程序后按动遥控器,无人机腾空飞起4米多高,按照规划路线在玉米田上“有板有眼”地飞行,隔一段距离就“驻足”投下一粒中药丸大小的白色小塑料球,再继续飞行……“这样就能防治住对玉米危害最大的玉米螟,这新技术真是厉害!”这是记者在国家重点研发项目“东北北部玉米化肥农药减施增效技术集成与示范”项目现场会上看到的一幕。现场会还同时展示了国家重点研发项目“东北春玉米区主要病虫草害绿色防控技术研发与示范”,省级重点研发项目“黑龙江省主要农作物病虫草害绿色植保综合防控技术研究推广”,省农科院高效、绿色现代农业示范项目“玉米田高效绿色植保防控技术示范”的最新成果,集我省玉米绿色防控技术之大全。
“东北北部玉米化肥农药减施增效技术集成与示范”项目负责人、省农科院植保所研究员王克勤在现场介绍说,这4个项目都包含玉米螟的绿色防治技术。今天现场进行的是利用赤眼蜂生物防治玉米螟的第2次放蜂操作。赤眼蜂虽然只有“针鼻儿”大小,却是玉米螟的天敌,通过寄生在玉米螟卵内起到杀虫作用。赤眼蜂防治玉米螟的关键技术要点是“蜂卵相遇”,即投放的赤眼蜂卵要刚好在玉米螟大量产卵的时候孵化出来,以利于活蜂迅速寄生到玉米螟卵内,时间要精确到一天之内,正常年景赤眼蜂亩投放量在1.5万头左右,分两次投放,第一次投放量占总量的40%,第二次投放60%。刚才无人机投放的白色塑料球就是赤眼蜂球形放蜂器,球内的赤眼蜂卵达上万个,可有力保障“蜂卵相遇”。
看完无人机投放赤眼蜂,放眼望去,眼前千亩连片的玉米田郁郁葱葱,叶色浓绿,茎秆粗壮,长势旺盛,与垄间的清爽干净、寸草不生形成鲜明对比。省农科院植保所研究员郭玉莲说出了其中的奥秘——这就是我们探索的除草新技术。“玉米田杂草一般进行苗前封闭和苗后茎叶喷雾两次防除,而我们探索的综合高效苗后除草技术,只需打一次药就能很好地控制田间杂草,可节约除草剂用药30~50%。”
据介绍,本次现场会所选地块共1400亩,分区示范展示4个项目研发的新成果。利用玉米病虫草害的绿色高效防控技术和化肥的合理减施技术,达到增产增效和环境保护与资源高效利用的双赢目标。项目针对玉米不同耕作制度,创新优化化肥农药减施新技术、新产品,集成北方玉米优势产区化肥农药减施技术创新模式,形成玉米合理施肥及病虫草害绿色防控全程解决方案,形成了三套综合技术模式和规程:即传统垄作模式下、大豆-玉米轮作模式下和玉米秸秆还田模式下的化肥农药减施技术规程,并通过基地示范、新型经营主体和现代职业农民培训,在黑龙江中部、西部大面积示范应用。截至目前,各技术模式在全省各地累计推广104万亩,培训农技人员1750人次、农民21000人次。项目通过精准变量施肥技术实现增产11.7%,减肥21%;其中玉米连作优化配方增产6.73%,玉米轮作优化配方增产11.97%,免追肥优化配方每公顷节约开支4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