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产业“开花”编织贫困群众致富网
发布时间:2020-04-02 18:29:45  消息来源:农视网  作者:佚名

  上高速、走县道、过摆渡、行村路……从市区出发,要跨越70多公里,颠簸近3个小时才能到达青秀区伶俐镇的脱贫村那樟村。

  那樟村虽然隶属城区,但因地处边远、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等原因,导致产业发展滞后、经济增长缓慢,曾是名副其实的贫困村。

  近年来,在脱贫攻坚政策的支持下,那樟村以乡村振兴为出发点,以贫困群众脱贫致富为目标,进一步加大村屯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统筹谋划产业发展布局,动员全村干部群众参与,形成多产业互补、贫困群众齐受益的良好局面,确保了全村在2016年脱贫摘帽后持续健康发展,逐步走上了乡村振兴之路。

  打好“组合拳”扶强村级集体经济

  那樟村虽然开发滞后,但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村子四周山坡丘陵环绕,村内有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河,与平静的山村形成了一幅精美的画卷。

  “这里环境优美,旅游资源丰富,有旅游开发潜力。”驻村第一书记周基永说。为实现稳定村级集体经济收入的目标,那樟村从加快全村脱贫摘帽后向乡村振兴发展考虑,入股了沱江漂流旅游项目,每年可获得4.2万元的分红。

  “我们依托伶俐镇横龙江景区沱江漂流旅游项目,选择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资金入股的方式发展旅游项目,既是为了实现稳定分红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又能学习沱江旅游发展的经验。下一步,我们将计划建设发展那樟村乡村旅游农家乐项目。”周基永说。与此同时,那樟村还投资入股了物流行业,不但可以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还能拓宽渠道把村里的农产品及时运出去。两个项目入股后,全村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增加了6.6万元,超过了贫困村脱贫摘帽的标准。

  为了扶强村级集体经济,那樟村还打造了沃柑种植产业示范园,2018年正式纳入村级集体经济项目,总种植面积352亩,村委投入100万元入股,签约分红18年。全村村级集体经济项目实现了中、长期布局,去年总收入达到13.4万元。

  画好“规划图”做强特色农业产业

  走进那樟村沃柑种植示范园,350多亩的沃柑林映入眼帘,金灿灿、沉甸甸的沃柑把枝条压弯了腰,浓浓的丰收气息扑面而来。

  “我们示范园今年挂果103亩,预计总产量约25万斤,按照市场目前的价格,总产值可达到100万元。”合作社负责人李增华介绍。那樟村沃柑种植示范园于2016年3月开始建设,目前已扩建种植352亩,基地以“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带动近30户贫困户通过土地流转、到基地务工等方式参与受益。

  “那樟村远离城市,水清景美无污染,非常适合发展像沃柑这样的无公害农产品。”那樟村党支部书记杨宗治说。

  根据这一特点,近年来,那樟村在发展沃柑的基础上,还从短、中、长期收益为出发点,规划发展了养鸡、竹笋、油茶等产业。周基永介绍,目前村里油茶种植产业以“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方式,已发展了1000多亩,预计到今年11月总产值可达25万—30万元。村里的竹笋产业从去年起步,在产业空当期,那樟村还搞起了竹林下养鸡项目,把循环经济做大做强。

  “养鸡为短期收益产业,竹笋和沃柑为中期收益产业,油茶为长期收益产业,形成短、中、长期的产业布局,可以在实现带动群众增收致富的基础上,进一步巩固脱贫成果,防止返贫。”周基永说。

  目前,那樟村建设的4个产业项目共辐射带动全村108户416人参与脱贫致富,确保了全村贫困群众全覆盖,形成了产业特色化、多元化、品牌化。

  谋好“参与篇”织强利益链接网

  如今,那樟村实现了特色产业对贫困群众的全覆盖,参与受益方式有土地流转、入股分红、基地务工、辐射带动等。劳动能力弱的流转土地、入股分红,有劳动能力的就到基地务工,同时学技术自我发展生产。

  2019年那樟村共有3户贫困户通过土地流转获得租金,最多一户流转了15亩,每亩每年可获得400元租金;有20多名贫困群众到基地务工,日工资100元左右,每月每人可获得1500—2000元不等的工资。

  “像我这么大的年纪进城很难找到工作,多亏村里建起了沃柑种植示范园。”今年60岁的林光运在示范园里长期务工,一个月有2000多元的收入,而且还可以顾及家里的农活,这让他感到十分满意。

  在多产业发展的带动下,那樟村村级集体经济来源得到了保障,45户贫困户130名贫困群众脱贫后经济收入得到了可持续增长,人均收入从2016年的10345.62元增长到2019年的13381.34元,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幸福感和获得感与日俱增。

收藏本页】【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