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职业农民的梦
发布时间:2013-12-31 00:54:06  消息来源:中国乡村网  作者:赵旭

  12月19日,记者在安徽巢湖市采访时看到,一批年富力强、有想法、有干劲、有梦想的新型职业农民正在希望的田野上谱写着自己精彩人生,虽然只是星星之火,但正悄然影响和改变着386199的农民大军。

  中垾镇秦湾村39岁的村民谢荣对记者说,“从1999年就开始种植水稻,地少又没经验,别人怎么说就怎么是,别人怎么干就盲目跟着干,辛辛苦苦一年,效益低不说还觉得没奔头。出去打工吧,一个女的,什么都不懂,丈夫出去也只是卖苦力。再说出去打工,老人孩子怎么办,自己的地抛荒也可惜呀,所以家庭条件不好、没有多少本事的只能留守在这片土地上。”

  “外出打工简直太苦、太累、挣钱太难了!我初中毕业就出去了,漂泊两年尝遍了出门在外的酸甜苦辣,才感到在家千日好,出门事事难。”80后沈道祥说。“于是回到村里,虽然不会种地,但要想生活好,就不能混,作为农民的孩子还要围绕土地动脑筋、做文章!”

  “对,土地是我们农民生存的根,立业的本,收益是幸福的源!”谢荣接着说。“后来看到村里部分农田没人种,就想通过规模种植来提高效益,就又转包了50亩,可汗水比别人流得多,投入不比别人少,效益却没有别人好。正在自己无奈之时,听说巢湖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正在邻村开展水稻高产创建,就马上去请教。在农技人员的精心指导下,不仅节省了生产成本,提高了产量,增加了收入,还感到现在种田的学问太多了,想要效益好就要用心学习科学种田!有巢湖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做靠山,我种田的信心和干劲更足了,今年我家水稻、小麦和油菜的种植面积已发展到1082亩,并通过水稻工厂化育秧、机械化插秧提高了生产效率,还在夏阁、苏湾、柘皋和栏杆等乡镇代育、代机插秧9300多亩,代收、代耕8000多亩,一年纯收入40多万元。”

  坐在一旁的丈夫秦业艮笑着说:“现在我们夫妻俩都参加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还申报了家庭农场,就梦想着学更多的科技知识,在农业产业链上做文章,继续扩大规模,生产更多优质的粮食,当中国家庭农场主!”“也让子女做农场主!”谢荣补充道。

  “我的梦想就是当好接班人,做蔬菜农场主!”沈道祥说。“我们滨湖村以前就有种植大棚蔬菜的传统,但很多农民认识还不够,只顾在一亩三分地上创造效益。我觉得要追求最大的效益,就要联合起来,以合作社为载体,以土地流转扩规模,引进更多适合种植的优质蔬菜品种,统一种植标准化,统一销售品牌化。于是在2010年流转土地300多亩,创办了巢湖市联银蔬菜专业合作社,目前入社农户133户,带动周边200多户农民种上了大棚蔬菜。”

  “我家土地通过合作社土地流转全部种上了大棚蔬菜,除了每年每亩地能拿800元的租金外,还能在自己的地里干活,一个月有千把块钱工资。这么大年龄了,能有工作还能照顾家,真要感谢他啊!”60多岁的种植户荚后祥感慨道。

  南湾村的刘成胜高兴地对记者说,“在他的带动下,今年家里三个西红柿大棚,估计能挣七万多块钱,比外出打工可强多了!”

  沈道祥告诉记者,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是一个很好的平台,凝聚了一批强烈想通过学习改变生活命运的农民。自己通过培训,不仅开阔了眼界,学到了科技知识,提高了意识和能力,了解了很多好政策,还在互学互助中结识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更加坚定了自己以农为根、以农为业、以农为生的信心。

  巢湖市农业部门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说,自从巢湖市被列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市以来,按照农民自愿原则,以水稻、蔬菜种植大户和生猪养殖大户为重点,通过参与式教学和针对性培育,已培训了218名新型职业农民。我相信,随着谢荣、秦业艮和沈道祥这样70、80后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不断形成、壮大,必将成为我们粮食主产区农业发展的中坚力量,在充满希望的田野上让现代农业的梦变成现实!”

收藏本页】【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