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长赋就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及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答记者问
发布时间:2013-12-31 00:55:16  消息来源:中国乡村网  作者:赵旭

  12月6日上午10时,国务院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农业部部长韩长赋,总经济师、新闻发言人毕美家介绍了我国粮食增产、农民增收以及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等情况,并答记者问。

  主持人胡凯红:女士们、先生们大家好,欢迎大家出席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今天非常高兴请到了农业部部长韩长赋,向大家介绍我国粮食增产、农民增收以及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的有关情况,并回答大家感兴趣的问题。出席今天发布会的还有农业部总经济师、新闻发言人毕美家先生。

  下面先请韩部长做介绍。

  韩长赋:各位记者朋友,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很高兴与新闻界的朋友们做交流,也感谢大家对农业的关心和支持。

  又是一年秋收冬藏的时节,又是一年收官盘点之时,这里,我要高兴地告诉大家,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全年农业继续保持稳中有进。

  一是粮食生产稳定发展,实现十连增。尽管今年受到了南旱北涝等多重不利因素影响,但是在中央政策激励和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夏粮、早稻、秋粮季季增产,全年粮食产量突破12000亿斤,达到了12038.7亿斤,再创历史新高,又上了一个新的千亿斤台阶。同时棉油糖、肉蛋奶、果菜鱼等主要农产品都稳定发展,市场供应充足,价格总体稳定。

  二是农民收入稳定增长,有望实现十连快。今年前三季度农民人均现金收入是7627元,扣除物价的实际增长是9.6%。预计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会继续保持较快增长的势头,增幅有望连续第四年超过城镇居民收入增幅。这有利于缩小城乡的收入差距。

  三是农村保持和谐稳定,农村改革扎实推进。这也是今年的一个特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快速成长,土地流转与适度规模经营步伐加快,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迸发出蓬勃的活力。截至6月底,全国农户承包土地流转面积达到3.1亿亩,已经占到家庭承包耕地面积的23.9%;截至9月底,全国依法登记的农民合作社达到91.1万家,入社社员6838万户。

  今年农业农村形势好,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突出亮点,为保持GDP增速不滑出下限、CPI涨幅不超出上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为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提供了有力支撑。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全面深化改革进行了战略部署,农村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强大动力。农业部门将认真学习贯彻三中全会精神,坚持一手抓改革、一手抓发展,以改革促发展,靠改革增活力,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农村改革,加快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努力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实现十八大提出来的农业现代化与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同步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保障粮食安全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粮食生产劲可鼓不可泄。当前农业部门正在全力以赴抓好秋冬种生产,目前全国秋冬种基本结束,已播作物长势总体较好,这为明年的夏粮丰收奠定了基础。

  我先把总的情况给新闻界的朋友做一个报告,下面我和我部新闻发言人毕美家同志愿意回答大家的提问。谢谢!

  主持人胡凯红:下面开始提问。

  中央电视台记者:请问韩部长,刚才您介绍了今年粮食实现了连续十年的增产,这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成就。但是我们也看到了,今年春天的东北出现了低温春涝,夏天出现了南旱北涝,自然灾害还是比较严重的,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是靠什么取得十连增的?我们的粮食已经连续十年增产,但是依然从东南亚一些国家进口粮食,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为什么还要进口粮食?谢谢。

  韩长赋:这个问题也是很多朋友关心的问题。今年的粮食生产首次实现了建国以来的十连增,是一个历史性的突破,也是一个高点。这个高点是在成本涨、灾情重的情况下取得的,可以说来之不易。确实像你所说的,今年南方部分地区发生了严重的干旱,北方的部分地区,特别是东北的有关省份发生了严重的涝灾,在这种情况下能实现粮食丰收,实现十连增,而且跨上了一个新的千亿斤的台阶,来之不易。我总结概括主要是三条:政策有力、抗灾有效、指导到位。

  政策有力。政策是农业生产的一个最有效的指挥棒。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业和粮食生产。今年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和分管农业的汪洋副总理多次到农业生产一线调研指导。国务院两次常务会专题研究粮食生产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出台政策和措施。比如为了稳定夏粮生产,国家在去年国庆节之前及早公布了小麦最低收购价格,每斤提高了1毛钱,这对稳定小麦面积起到了很直接的作用。你刚才讲到的今年的南旱北涝,中央财政针对灾害多发的形势,安排了40亿的补助资金。比如说支持小麦的一喷三防,支持北方和南方水稻主产区综合施肥促早熟,防寒露风、防早霜,支持农作物的病虫害防治,这些措施有效防范和减少了灾害的影响。另外,各个地区、各个部门也出台了很多政策措施,增强了投入。

  抗灾有效。我国的灾害还是蛮多的,一定程度上说减灾就是增产。今年从农业部门来讲,我们及时完善了防灾减灾的预案,落实科学减灾的措施,我们组织专家制定分区域、分品种、分灾情的技术减灾方案,先后派出了68个工作组和专家组深入灾区开展指导,全力推进农业的科技抗灾。

  指导到位。我回顾了一下,在关键农时季节,这一年先后组织制定和下发了20个技术指导意见,通过媒体朋友们传递给农民,指导防灾减灾。另外我们的农业技术人员进村入户,蹲点包片,指导农民因时因地因苗来落实田间管理措施。我们开展粮食高产创建,带动大面积均衡增产,比如全国4000多个万亩以上的小麦高产示范片平均亩产达到了528.3公斤,比所在地区平均高89.4公斤。当然还有其他的措施,这些措施在今年灾情比较多、也比较严重的情况下,对抗灾夺丰收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第二个问题也是很多朋友关心的,十连增后怎么还进口?确实,这几年粮食的进口数量在增加。从根本上讲,增加的原因就是我们增产的幅度还不能够完全满足消费刚性增长的幅度。大家知道,我们的人口在绝对增长,城镇化人口在快速增加,另外我们的生活水平提高,消费结构升级,加上农产品加工的因素,所以增加了需求。从贸易角度讲,也有两个原因:一是我们的粮食还需要一些品种调剂,比如小麦我们是不缺的,库存也比较丰富,但是我们要进口面包粉。二是价格因素,国际上一定的时段粮食价格比国内低,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刺激了进口。但我们进口的总量并不多,去年谷物进口200多亿斤,占总产量的比例还是很小的,今年1~9月进口的数量是下降的。

  总之,我们还是要立足国内解决我们的吃饭问题,同时也适度利用国际市场。谢谢。

  中国日报社记者:刚才提到农民增收的问题,十八大提到到2020年城乡居民的平均收入要比2010年翻一番,具体到农民收入倍增的计划是怎样的?谢谢。

  韩长赋:农民增收是件大事,如果说保证粮食的稳定增长、保证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供给是我们的首要任务,促进农民增收就是农业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这几年农民的收入是保持稳定的,也有较快增长。刚才我讲了,前三季度的农民人均现金收入是7627元,实际增长9.6%,这个数据比GDP增速高1.9个百分点,因为中央今年讲城乡居民收入要和GDP保持基本同步,我们这是高于的。比城镇居民收入增幅高2.8个百分点。中央提出来预期性的经济增长率7.5%左右,今年的农民收入我们预计会高于这个水平,将实现连续十年较快增长。

  三中全会《决定》对农民问题高度关注,对农民的权益高度关注,提出关于农村改革的措施,对农民增收也是利好。比如说《决定》对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作出了系统部署,强调要健全农业的支持保护体系,这会进一步增强农业经营的增收潜力,就是农业内部的增收潜力。再比如《决定》明确赋予农民更多的财产权利,这也有利于增加农民的财产性收入。再比如《决定》强调要推进城乡要素的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的均衡配置,这也有利于建立农民收入增长的长效机制。再比如《决定》还提出要健全就业、创业的体制机制,特别是鼓励农民转移就业、保障农民工同工同酬,这都有利于增加农民的务工收入。

  刚才你讲到十八大提出了到2020年,也就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节点,要实现城乡居民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就是倍增计划或者倍增目标。我总的判断,保持农村好的发展形势,落实好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农村的各方面政策,我们对农民实现收入的倍增还是有信心的。具体讲还是四轮驱动。一是要大力发展特色优势农业,提高农民的家庭经营收入。二是扩大农民的就业空间,引导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增加农民的工资性收入。现在看工资性收入是农民收入当中增长最快的一个轮子。三是要继续巩固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包括改革和完善农业的补贴制度,增加农村的公共服务,增加农民的转移性收入。四是落实好三中全会精神,推进农村的产权制度改革,保护农民的财产权利,增加农民的财产性收入。随着农业现代化本身的发展,也随着城乡一体化的发展,农民的收入还是可以预期的。当然,这其中还有一些困难,还有一些事情要真正落实,但我们还是有信心的。

  中国新闻社记者:我想问一个农业农村改革的问题,农村土地制度是三中全会《决定》的重点内容,请分析《决定》有关土地制度改革有哪些新突破?新政策?最近关于农村土改有各种解读,请问应该怎么看待?谢谢。

  韩长赋:你提的问题是当前的热点问题,也是大家都关注的问题。土地制度是农村最根本的制度,土地关系是农村最基础的生产关系,土地权益也是农民最大的一块利益。所以土地制度问题确实牵一发动全身,土地制度改革确实关系重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对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作出了比较全面的部署,其中有许多的创新和突破。土地制度也好,土地改革也好,我们先要弄清所谓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主要涉及哪几个方面,我想给记者朋友们介绍点情况。

  一是农户的承包地。我们最基本的土地制度安排,是指农村的土地是农民集体组织成员的土地,是集体所有,而且多数是村民小组的集体成员共同所有。土地分国有土地所有权、集体土地所有权,集体土地所有权里面60%以上是村民小组的所有权。

  二是农村的集体土地承包给了谁?是承包给农户的,不是承包给农户的某一个成员或每个成员,是家庭承包,我们是家庭承包责任制。为什么有时候说农民家里有一个孩子上学了,上了大学,在城里留下来工作,他的田没有收回来,因为他父母亲,还有其他家庭成员还在村里当农民,在种地,所以他的田是收不回来的。要依法保障农民的承包地权益,这是农民的第一个土地权益。《决定》讲得很清楚,要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并保持长久不变。农户的承包经营权是要保持稳定,是长久不变的。同时在原来的占有、使用、流转、收益等权益的基础上,再赋予农民对承包经营权的抵押、担保的权能。值得注意的是,承包经营权抵押的客体是土地经营权,也就是说,是在承包或者流转土地上从事农业生产并处置农产品的权利,不是承包权,更不是所有权。

  在农村承包土地上可以说有三个权,首先是集体的所有权,然后是农户的承包权,接着还有一个是生产经营权,我们现在流转的,也可以在一定条件下抵押、担保,指的是经营权。

  关于允许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大家比较关注。这个问题我觉得现在有些解读不全面,不能误解误读,一定要把握好,这里有三个限定词:一是它是集体的经营性建设用地,并不是集体的所有的建设用地,因为农村还有公益性建设用地和宅基地,更不是原来建设用地之外的其他耕地,这是一个限定词。二是符合规划。即使取得土地使用权,要建设什么也要符合规划。三是用途管制。概括地说,允许入市的只是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必须在符合规划和用途管制的前提下,农村集体的经营性建设用地才可以出让、租赁、入股,并不是说所有的农村建设用地都可以自由入市。而且以我的理解,即便是集体的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首先也还要确权、确地,不能无证转让;还要规范公开的市场操作,不能私相授受,所以需要开展试点,不是一下就推开的。

  保障农户的宅基地用益物权。改革完善农村的宅基地制度,通过试点慎重稳妥地推进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担保、转让,探索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的渠道,这是《决定》中讲的,我们要全面理解,绝不能误以为农民的宅基地就可以自由买卖了,城里人就可以到农村买个宅基地盖房子,甚至盖别墅了,中央的精神不是这个意思。

  总体上讲,三中全会《决定》在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方面明确了方向,进行了全面部署,但是我们一定要全面正确地理解,特别是有两点不能误读误解:第一,推进土地制度改革的基本出发点是为了增加农民的财产性收入,不是为了解决城市建设用地指标,不是让城市居民到农村购买宅基地盖房子,也不是鼓励工商资本到农村去圈地,我们应该把握,中央主要是从维护农民权益角度来考虑的,这是我们政策的出发点。

  第二,推进土地制度的改革,前面我讲了,它关系重大,牵一发而动全身,所以既要积极又要稳妥,无论是承包地的抵押、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的入市,还是住房财产权的流转,都要先搞试点,而且试点是要报批的。要坚持全会提出的审慎、稳妥的原则,规范有序推进。不能事情还没有弄明白就盲目推进,这样才能保证农村的土地制度改革能够健康地向前推进。

  路透社记者:转基因玉米MIR162已经得到很多国家的批准进口,包括欧盟很多国家,请问中国为什么一直拖延批准进口,可以说一下具体的原因吗?还有一个问题是有国内媒体称中央明年的一号文件会调整粮食安全的自给率,中国如何协调国内粮食安全、生态保护和进口的关系?

  韩长赋:你提了两个问题,第一个是关于转基因的问题,我想请我们的新闻发言人毕美家先生给你做回答。第二个问题关于粮食自给的问题我来回答。

  毕美家:我先来回答您的第一个问题。据了解,先正达股份公司于2010年3月向我们国家提出了转基因玉米MIR162的材料入境申请,在我国境内开展环境安全和食用安全的检测。之后该公司多次提交进口用作加工原料的安全证书申请,经我们国家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的评审,认为该公司提供的相关材料和实验数据不是很完整,并存在一些问题,农业部本着审慎的原则,要求其补充材料和实验数据。今年11月份,该公司又一次提交了安全证书的申请,目前我们有关单位正在进行评审。谢谢。

  韩长赋:你刚才讲的关于中国的粮食自给的问题,我想讲两句话:第一,立足国内来保证粮食的基本自给,这是我们一个明确的长期的方针。因为中国有13亿多人口,现在还在继续增加,在推进城镇化、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我们的生活水平、消费水平还在提高。作为一个人口大国,也是农产品、粮食的消费大国,我们要基本立足国内解决粮食安全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曾经很形象地讲过两句话:中国人的饭碗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而且自己的饭碗主要装自己生产的粮食。这是我们的一个基本方针。所以我们就要保持粮食,特别是谷物要有比较高的自给率,保持95%的自给率。同时,我们也会积极地利用国际市场和参加国际合作。

  我想说的第二句话,实践证明,中国政府有能力解决和保证全国人民的吃饭问题。粮食在这十年来实现了十连增,可以说我们在这样一个消费增长的过程中,用大大低于世界人均水平的耕地解决了十几亿人的吃饭问题。下一步通过深化改革,有五项措施是很明确的,要坚持下去。一是坚守18亿亩的耕地红线,同时也要保证常年16亿亩以上的粮食播种面积。二是不断巩固和强化农业的政策扶持和科技投入,调动地方政府重视粮食、农民生产粮食、科技人员科技兴农这三个积极性。三是依靠科技,现在科技还有很大的空间,特别是农业的品种和农业机械化,这方面还有很大的潜力。四是体制创新。在坚持完善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适度规模经营。五是始终坚持立足抗灾夺丰收。有这几条,我们有信心继续保持粮食生产的稳定。谢谢。

  北京青年报记者:我有两个问题:一是《决定》中多次提到深化农村改革,请问农业部认为深化农村改革的重点是什么?二是有媒体报道称农业部自己的幼儿园是不食用转基因食用油的,是不是农业部的机关食堂和幼儿园都是不食用转基因食品的,您如何看待对转基因的争议?

  韩长赋:关于农村改革的问题,这次三中全会作出了全面的部署,三中全会把农村改革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体现了党中央高度重视解决三农问题。全会《决定》有很多地方对深化农村改革进行了阐述,还列了一个专题,就是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作了专题的部署。特别是全会鲜明地提出,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的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的成果。我觉得这些都充分体现了中央对现代化进程的科学把握,对四化同步的明确要求,也体现了对广大农民的深切关怀。

  刚才你讲到三中全会《决定》对农村改革有哪些部署,有哪些方面的任务,关于深化农村改革的新要求、新举措有很多,我可以在这儿做一个梳理,和记者朋友们交流。我认为重点是要把握好、贯彻好、落实好七个方面的改革任务:

  一是坚持完善改革农村土地制度。核心是稳定土地承包关系,引导土地有序流转,保障农民的土地财产权益。

  二是构建新型的农业经营体系。核心是坚持家庭经营的基础性地位,培育多元化的经营主体,发展多种形式的规模经营。

  三是健全农业的支持保护体系。核心是完善农业补贴制度,健全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完善主产区的利益补偿机制。

  四是加强农村的金融保险支持。核心是创新农业的抵押担保体系,引导规范农民合作社开展信用合作,完善农业的保险制度。

  五是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核心是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城乡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

  六是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核心是节地节水、治理面源污染、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在这方面进行机制创新。

  七是积极推进农业对外开放。核心是统筹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农业也要走出去。

  我觉得还有很多任务,但是这七项是非常重要的。借此机会我指出一点,大家都知道我们的改革是从农村发端的,35年来农村改革为全局改革探索了路子,积累了经验。下一步我们推进农村改革,也必须全面准确地领会中央的精神,坚持正确的原则,科学理性地推进。

  我觉得在农村改革方面,我们在工作的指导上、实践的推进上有四个原则需要把握:一是要坚持稳中求进。坚持多年来农村改革探索出来的正确道路和基本政策不动摇。在这个基础上改革创新,破除不适应农村生产力发展要求的体制藩篱。二是要统筹兼顾三农。在我国,农业、农村、农民是一个整体,而且我认为三农当中农民问题是核心,所以我们必须对三农问题同等重视,不能分开,不能只注意解决了农业问题而忽视了解决农民问题。三是要坚持城乡联动。改革要着眼于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建立新型的工农城乡关系。四是要积极稳妥推进。要有底线思维,胆子要大,步子要稳,试点先行,典型引路,不能急于求成,一哄而上,更不能拔苗助长。我们要本着这样一些原则,按照全会的要求来加以推进。谢谢。

  毕美家:我来回答青年报记者朋友的问题。我是农业部的一个新兵,在部里工作了两个年头。据我所知,我们部里的幼儿园也好、食堂也好,所采购的原料都是来自普通的超市和农产品批发市场。刚才记者朋友问的这个问题,我想可能关键还是关注转基因的安全问题。迄今为止,转基因产品大规模的种植在世界上已有17年的历史,现在没有发生一起被科学所证明它是有安全问题的案例。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粮农组织都一再表明,经过安全论证的转基因产品与其他传统的农产品、传统的食品一样安全。人们对转基因也有疑虑和担心,主要是转基因在我们国家的发展时间比较短,人们对转基因技术不了解,加上我们的科普宣传不够。所以下一步我们要与有关部门加大科普宣传的力度,使更多人知道转基因是一个什么样的事物,从而认识它、理解它。随着实践的发展和科普宣传的深入,我想人们对转基因产品疑虑是可以逐步打消的。谢谢。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我们的记者在各地采访发现,最近一段时间在全国各个城市的奶制品,特别是液态奶的价格都有上涨,有分析说是因为各地都出现了奶荒,不知道农业部了解的情况是否有奶荒存在,如果是的话什么时候能够缓解?

  毕美家:今年我们的生鲜乳供不应求的情况比去年突出,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一个是新西兰恒天然事件的影响,二是今年极端气候,特别是南方极端气候的影响,三是今年一些养殖户大规模地淘汰一些产奶低的奶牛,这几点原因叠加,导致今年生鲜乳市场的供求出现了缺口。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的奶业生产总体是平稳的,市场供应应该是有保障的。从生产情况来看,虽然散户的奶牛存栏是下降的,但是规模养殖户的存栏奶牛是上升的,单产的水平是提高的。

  从供应情况看,今年1~10月份,全国的乳制品产量是2206万吨,同比增长6.7%,市场的乳制品种类也是比较丰富的,供应也是比较充足的。目前全国的生鲜乳平均价格每公斤在4元左右,同比上升20%。从2011年到今年的6月这两年半的时间,我们国家的生鲜乳价格一直保持在每公斤3.2元左右,没有发生什么大的变化,但是在这期间,养殖户的饲养成本上升了20%。所以这次生鲜乳价格的上涨,我们应该看到它是恢复性的。随着后期新西兰奶粉进口的恢复,以及规模奶牛养殖厂生产能力的逐步释放,预计明年春节后,奶源紧张的情况将会有所缓解,价格也会基本趋于平稳。谢谢。

  韩长赋:关于刚才的两个问题,我再简要补充两句。关于转基因,我们总的工作原则是加快研究、推进应用、规范管理、科学发展,积极稳妥地推进农业转基因研究与应用。

  关于牛奶涨价的问题,我想补充一点。我们国家随着城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牛奶消费还是在快速增长期,这也是很多国际奶业集团以及国内的奶业企业愿意投入、愿意进来的根本原因。现在我们国家人均消费牛奶的水平在世界上还是相对偏低,特别是相对发达国家来说我们低得多。牛奶都是农民养的奶牛生产的,但是我们的农民或者说绝大多数农民还没有开始喝牛奶,所以价格有所上涨是需求拉动。

  刚才发言人讲到了,现在在房前屋后养三五头的小规模奶农退出也是好事,奶牛规模化养殖、标准化养殖、工厂化挤奶、封闭化运行,这样可以提高牛奶质量,有利于保证牛奶的质量安全。我们要理性地看待牛奶价格正常、合理的浮动。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记者:我有两个问题:一是关于三中全会提出的要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我想请问一下,在具体实践中要注重哪些方面的问题,以保证这一体系适应我国当前农业发展的需求?二是和我们国家的粮食生产有关系,刚才提到我们已经取得了粮食生产十连增的成就,这个非常不容易,但是也有一些声音比较担心,认为粮食的增产部分是过度消耗农业资源的结果,认为这样的增产是不可持续的。请问您怎么看这个问题?在推进农业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共荣方面有什么计划?

  韩长赋:这两个问题都很重大,由于时间关系我简要回答。关于第一个问题,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问题,这是三中全会提出的一项重大改革,而且我以为这是深化农村改革的首要任务,也是解决今后谁来种地、怎么种地这个问题的应对之策。关于这个问题,第一,要坚持家庭经营在农业中的基础性地位,这也是全会《决定》在这一款当中开宗明义写的第一句话。因为我们国家有2.6亿多的承包农户,所以从总体上讲,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家庭承包经营仍将是农业生产经营的重要基础,也可以说是主体的一个基本面。2.6亿多小规模农户会逐渐减少,但肯定是比较长的过程。从个体上讲,承包农户也不会一成不变,我们鼓励支持有条件的农户扩大经营规模,发展家庭农场,这也是承包农户的升级版。

  第二,要推进家庭经营、集体经营、合作经营、企业经营共同发展的农业经营方式创新,新型的农业经营主体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它将和家庭经营一起构成多样化的经营主体,我们对新型的经营主体是支持、鼓励发展的。

  第三,关于鼓励和引导工商资本到农村发展现代农业。改造传统农业,发展现代农业,也可以说离不开工商资本的支持和参与,所以我们鼓励工商资本到农村去参与现代农业发展。同时既要鼓励又要引导,还要规范,鼓励工商资本到农村去重点发展适合企业化经营的现代种养业,能够带动农业发展,带动农民增收致富,而不是取代农民,更不是兼并土地,这也是需要把握的。所以我们要对工商资本到农村租赁农户的耕地有一定的规范和管理的措施。《决定》也讲了,要探索建立土地流转的相关制度,工商企业流转土地绝不能土地农转非,绝不能土地非农化,更不能变相地搞庄园、别墅、度假村,这是不可以的。

  关于第二个问题,粮食十连增,农产品供给充足,市场总体稳定,现在到市场去看,琳琅满目,应有尽有,但确实我们的要素资源绷得很紧,这方面也付出了很大的代价。下一步怎么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这方面我们要下功夫,这也是我们的必然选择。一是地,首先要保护耕地,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同时建设高标准农田。二是水,要搞节水农业,推广旱作技术。三是要加强农业环境保护,包括减少面源污染,推广节本增效技术,科学施用化肥,减少农药使用,推进畜牧业规模化养殖粪便的资源化利用等等。四是要加强农业后备资源的保护,不要轻易开垦,存得方寸地,留与子孙耕。保护农业资源,提高农业资源利用效率,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保持粮食的稳定发展,保持重要农产品的有效供给,我们还是有信心的。谢谢。

  主持人胡凯红: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各位。

????(文章来源:农民日报-中国农业新闻网)


收藏本页】【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