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客商(中)在农交会上了解中联重科的甘蔗收获机。 乔金亮摄
过去10年,农业国际合作在规模、范围、产品类型、商业模式等方面都有了长足发展。作为中国农业对外开放的一扇重要窗口,农交会国际化程度越来越高,境外参展商越来越多,参展产品越来越丰富,成为国家间农业贸易交流的重要平台
第十五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日前在北京落下帷幕,来自美国、俄罗斯、意大利等26个国家和地区的公司参展,带来了一场国际农业交流的盛会。
熙来攘往的观展人流中,不时晃动着外国友人的面孔;在农交会的各大论坛上,频频出现国外嘉宾和洽谈商的坐席;在国际展区,法国葡萄酒、新西兰蜂蜜、西班牙橄榄油、立陶宛牛肉、马来西亚燕窝等百余种来自原产地的农产品与消费者面对面;首次全面展示的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承载着遥远的农耕记忆走向观众。
这一切都在向人们展示:这是一个国际化的展会。正如中国农业部部长韩长赋在开幕式致辞中所指出的,15年来,农交会国际化程度越来越高,境外参展商越来越多,参展产品越来越丰富,成为中国农业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
我很看好这个平台,最直观的收益当然是帮我们打开了中国市场,联系到了代理商,签下了订单。在斯洛文尼亚展台,斯洛文尼亚中国商会副会长魏桑告诉《经济日报》记者,今年是产品进入中国市场的第5年,从一个完全外来的品牌到现在基本遍布中国各个省份,农交会是重要的推广平台。
不同年份、口感有别、包装高雅的葡萄酒错落有致地陈列在展台上。魏桑还特意在展区辟出了一个小角落,放一张小圆桌,摆几本葡萄庄园的宣传册。葡萄酒散发出馥郁酒香,品上一口,仿佛来到了阿尔卑斯山脚下,沐浴在美丽的葡萄园风光里。
相对产品展销拿订单的形式,今年国际馆还出现了电商互联网的身影。在新西兰展区,来自新西兰蜂蜜企业的工作人员在介绍蜂蜜的同时,还向观众推荐他们的网站,这是我们第一次参加农交会,是一次很有趣的体验。展区负责人说,新西兰与中国距离遥远,他们计划采取电商的形式推广品牌产品,打开中国市场,通过网站,中国的朋友可以在网上一键下单,厂家安排发货,用海运的形式运到中国。我们期待通过农交会,让更多的中国消费者熟悉我们的蜂蜜产品。
家门口赶集、体验式参观,农交会让每一位普通的参展观众,都实现了不出国门就能购买世界农产品的愿望。对于参展的外国观众来说,展会同样也提供了一个双向互动的平台。
查尔斯斯诺是位来自美国清洁能源技术公司的采购商。我是通过网站得知展会信息的。我们的清洁能源需要很多动物油脂作原料,公司就派我来考察采购。查尔斯说,来到农交会令他很兴奋,除了已经联系上几家有意向合作的中国企业,还了解到更多中国的农特产品。
贵州展区热闹非凡,红心猕猴桃切片摆花,装在瓷盘里,法国驻华大使馆农业事务副参赞辰好被好客的展商拉着坐下,成为红心猕猴桃的试吃观众,这里的产品很有特色,我们在湖南展区看了苗族的风情歌舞表演,还品了茶。这个猕猴桃的口味也非常赞!辰好的座椅旁,正放着他在农交会上的战利品多种多样的中国水果和美食。这样的展会有助于促进国家间的农业贸易交流。辰好赞不绝口。
商品和文化的深入交流,增进了彼此的认识和合作,也有利于保护全球重要农业文化。在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区,韩国展区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项工作很有意义,韩国也在积极申报参与。保护传统的、不破坏生态环境的农业生产方式,不仅是对历史的尊重,也是对未来农业的引领。
联合国粮农组织驻华代表处代表马文森表示:过去10年,农业国际合作在规模、范围、产品类型、商业模式等方面都有了长足发展。中国的国际合作成为保障粮食安全的成功模式。未来,中国与联合国粮农组织将通过南南合作信托基金开展紧密合作,提高全球粮食安全水平。
中国的优质农产品及灿烂农耕文化走出去,外国的特色商品和民族文化漂洋过海引进来。这既是买全球卖全球的国际化思路,也是各国农业交流融通的有效手段,不仅有利于加快我国农业商贸和农业投资国际化步伐,更有助于推动实现联合国提出的2030年消除全球饥饿与贫困、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一进一出之间,大国格局彰显。通过农交会这个窗口,人们看到的,是世界农业合作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