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博士”进田 甜了藏乡百姓(2)
发布时间:2020-01-03 08:36:41  消息来源:  作者:
  拉枝整形、疏花疏果、施肥浇水、病虫预防……在谢红江团队手把手培训下,次旺拉姆和女儿很快就掌握了种植技术,看着亲手栽种的17棵苹果树结出硕果,母女俩心里的滋味别提多“甜”了。
  “一年长树、二年试花、三年稳产、四年丰产”,高原苹果种植创造的纪录,比传统模式省肥50%、省劳力65%、节省土地55%,增产4倍左右。村里流传的一句话就是佐证:房前屋后几棵树,百姓不愁盐和醋;房前屋后百棵树,一定成为万元户。
  技术革新带来了种植模式的“蝶变”,让百姓收获不少实惠。土地流转获租金、果园务工挣工资、年底分红得收益,比起 “单打独斗”赚来的辛苦钱,苹果产业的发展,不仅使农民挣钱变得轻松许多,也为当地巩固脱贫成果、振兴乡村探索出了新路径。
  “我把家里的26亩土地流转了出去,今年有26000多元,而且土地流转费一亩每年还增长50元。另外,我和女儿还在果园里打工,一人一天130元。丈夫可以不用操心家里,外出打工收入也不少。”次旺拉姆说。
  米林县在2018年9月实现了整体脱贫,而对于羌纳乡林巴村、色沃村和娘龙村等5个村的69位建档立卡贫困户来说,在苹果示范园里打工挣钱、流转土地、年底分红,成了他们脱贫后稳定的增收渠道。2019年,脱贫后的69位村民通过在果园务工,工资收入达80余万元,等到2020年果园迎来稳产期,他们每人年底还能额外分红1000元;到2022年以后,苹果园进入丰产期,每人年底分红将达到2000元。
  站在田埂旁,阵阵果香扑鼻,望着满园盛果,谢红江怡然自得。眼前的这片苹果园,不仅是川藏两农科院的专家耗费三年心血,在雪域高原上结下的科研硕果,也是当地百姓今后走向富裕、防止返贫的产业依靠
  谢红江走到一棵结满苹果的树下,摘下两个,在袖子上擦了擦,与记者一起品尝,并说道:“你尝这苹果多甜啊,将来把品牌打出去,绝对不愁卖,村民一年增收一两万元不成问题,这就是一片希望的田野啊!”

收藏本页】【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