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主要病虫草害防控技术
发布时间:2020-09-22 19:04:40  消息来源:黑龙江农业信息网  作者:佚名

  一、防控策略

  因地制宜选用抗稻瘟病、稻曲病、纹枯病的水稻品种,加强健身栽培和生态调控,优先使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手段,科学合理使用高效、低毒、环境友好型化学农药开展药剂防治,综合防控水稻病虫草害。重点做好水稻恶苗病、立枯病、稻瘟病、纹枯病、稻曲病、潜叶蝇、负泥虫、稻摇蚊、二化螟、稻螟蛉等主要病虫害的防治,积极采用“苗床带药下田”、“一喷多防”等轻简化措施,减少用药次数和用药量,助力我省绿色水稻生产。

  二、主要病害防治技术

  1.水稻恶苗病。目前我省防治水稻恶苗病的药剂中,浸种以氰烯菌酯为主,少数地区还在使用咪鲜胺,但已产生较明显抗性,不建议再用于水稻浸种。包衣以含有精甲·咯菌腈、精甲·咯菌腈·嘧菌酯、甲霜·种菌唑(顶苗新)、戊唑醇成分的种衣剂为主。对生产上恶苗病易感水稻品种,为确保防控效果,防止药剂因病菌产生抗性而突然丧失防效,宜采取包衣后再浸种的双重防控措施。如单一浸种,则应注意轮换使用药剂,避免产生抗性。同时,浸种时可按比例加入芸苔素内酯、碧护等植物生长调节剂,以利于出苗快、出苗齐、根系发育好。生产有机水稻可使用生物制剂寡雄腐霉1500倍液浸种,或利用浓度为1%的石灰水消毒,浸种7天,注意使用石灰水浸种期间不能搅动。利用智能化催芽车间内的大型浸种箱浸种时,应严格按照智能程控浸种催芽技术规程操作。每网兜内装种量控制在25千克左右,码成“井”字垛,垛和箱四周要留有10厘米的距离,码垛上部要尽量平整,并低于箱上口20厘米~30厘米。将13℃~15℃浸种水注入浸种箱内,水层以没过种子20厘米为宜,再将浸种剂配置成母液后,均匀泼洒在浸种箱内。按浸种标准水温控制在13℃,打开喷淋工作状态,保持箱内恒温,并使药剂均匀分布在箱内。

  2.水稻苗床病害。主要有立枯病、青枯病和绵腐病等。床土调酸和消毒是预防立枯病的重要措施。床土酸度要调至pH 4.5~5.5之间,特别注意的是,壮秧剂调酸效果极为有限,有条件的,应在使用壮秧剂同时,用固体硫酸等进一步调酸。床土消毒可采用甲霜·噁霉灵、精甲·噁霉灵或噁霉灵等药剂。秧苗1叶1心期开始通风炼苗,以降低棚内温度,防止秧苗徒长。1叶1心~2叶1心期或立枯病发病初期,选用甲霜?噁霉灵或精甲·噁霉灵+芸苔素内酯或碧护等化学药剂进行防治。若秧苗3叶期左右发生青枯病,可使用枯草芽孢杆菌生物药剂专用型,促进水稻生根,严重的应采取立即灌水上床的方法,水层高度为苗高的2/3,有条件的应及早异地寄秧或插秧。发生绵腐病的苗床,应加强通风排湿,并在发病初期使用甲霜灵、精甲霜灵、氰霜唑、硫酸铜或碱式硫酸铜全田喷雾。

  3.水稻稻瘟病。包括稻叶瘟和穗颈瘟,根据我省稻瘟病发生特点,无论前期叶瘟发病轻重与否,只要水稻品种不抗病、发病条件适合,后期均有可能发生穗颈瘟。稻瘟病的防治原则:首先要从种植抗病品种入手。各地要根据近两年水稻品种抗病性监测结果,积极指导当地水稻生产,为科学有效控制稻瘟病提供基础技术保障。有关县份可参照“部分水稻主栽品种在部分县份稻瘟病发生风险等级表”(附后),结合当地监测圃内品种抗性表现及生产田发病情况,指导农户合理种植抗病品种,从根本上降低稻瘟病暴发风险。同时,根据不同品种发生稻瘟病风险等级,结合栽培状况与天气条件,有针对性地开展分类精准防控指导。其次是抓早防、抓预防。即:早防叶瘟,预防穗瘟。防治叶瘟应在田间病指达到2级时及时施药;穗颈瘟必须采取提前预防,发病后再打药不能减轻病情。预防穗颈瘟必须在水稻破口期打第1遍药;品种发病风险高、气候适宜病害流行时,要在齐穗期打第2遍药,如天气条件仍适宜发病,还要考虑再防1次。防治药剂应尽量选择防效好、具有增产和兼防纹枯病、稻曲病效果的药剂,做到“一喷多防”和“防病增产”,并优先选择生物药剂,如枯草芽孢杆菌、井冈·蜡芽菌、多抗霉素、春雷霉素、春雷·寡糖、申嗪霉素、四霉素等;化学药剂可选用丙硫唑、肟菌酯·戊唑醇、烯肟菌胺·戊唑醇、嘧菌酯·戊唑醇、嘧菌酯、苯甲·嘧菌酯、嘧菌酯·咪鲜胺、吡唑醚菌酯(仅限微囊悬浮剂)等药剂。发生穗颈瘟风险大的地块或天气条件有利发病,上述药剂应与稻瘟灵或三环唑混配使用,以确保有效控制稻瘟病。

  4.水稻纹枯病。本田耙地平整灌水后,水稻移栽前,在田边下风处使用适宜工具捞除菌核,带出田外集中处理,减少纹枯病菌源。在水稻分蘖末期至孕穗期,病丛率达到20%时,可结合防治稻瘟病进行兼防。药剂可选用井冈·蜡芽菌、多抗霉素、申嗪霉素、井冈霉素A等生物药剂,或噻呋酰胺、氟环唑、苯甲·嘧菌酯、肟菌·戊唑醇、井冈·三环唑等化学药剂。

  5.水稻稻曲病。近几年稻曲病发生范围进一步扩大,危害呈加重趋势,已发生地区要高度重视稻曲病的防控。稻曲病有效防控的两个关键:一是必须准确把握住水稻破口前7天~10天(10%水稻剑叶叶枕与倒二叶叶枕齐平时)这一关键时期,及时施药预防,如遇多雨天气,7天后配合防治稻瘟病和纹枯病,进行第2次施药。二是选用适宜药剂。如井冈霉素A、井冈·蜡芽菌、申嗪霉素等生物药剂,或氟环唑、碱式硫酸铜、苯甲·丙环唑、肟菌·戊唑醇、戊唑醇、井冈·三环唑等化学药剂。

  6.水稻细菌性褐斑病。该病为细菌性病害,氮肥施用量大、长势茂密田块易发病。大风、阴雨低温天气有利于病害蔓延传播,常与稻瘟病同期伴随发生,防治时应采用细菌杀菌剂和真菌杀菌剂混配用药,如噻霉酮、噻唑锌、氯溴异氰尿酸等药剂,于抽穗前期、齐穗期各喷施一次。

  7.水稻穗腐病(褐变穗、褐变粒)。该病近年来在我省发生较为普遍,由层出镰刀菌、新月弯孢菌、细交链孢菌和澳大利亚平脐蠕孢菌等多种病原真菌混合侵染,后期可能腐生一些其他病菌(微生物)。侵染穗部,致整穗或部分谷粒变黑,降低品质和千粒重。刮风、降雨条件下病情加重。防治纹枯病、稻曲病、稻瘟病的同时,喷施芸苔素内酯、碧护等对该病可起一定兼防作用。

  8.水稻赤枯病。为生理性病害,主要是由于缺钾或缺磷造成,一般在分蘖末期发病,阶段性低温的气象条件会加重病害。病株表现为矮小,生长缓慢,分蘖减少,下部叶片自叶尖沿叶缘向基部扩展变为黄褐色,并产生赤褐色或暗褐色斑点或条斑。防治赤枯病重点要改良土壤结构,保证田间土壤的透气性,加强田间管理,浅水勤灌,同时要增施钾肥,可追施磷酸二氢钾。

  三、主要虫害防治技术

  1.水稻潜叶蝇。水稻移栽后,宜浅水灌溉,下雨后雨水过深地块应及时排水,避免深水漂苗、淹苗,以减少潜叶蝇落卵量,发生严重地块可排水晒田。药剂防治:一是采取苗床带药下田。在水稻插秧前1天~3天,苗床喷施生物药剂短稳杆菌,或化学药剂噻虫嗪、吡虫啉等带药下田,同时可加入优质叶面肥及芸苔素内酯或碧护等植物生长调节剂,以加快移栽后水稻缓苗,缩短返青期。二是本田防治成虫。可在潜叶蝇发生始盛期(5月下旬至6月上旬),池埂上每隔30米左右设置一个诱蝇盘,内置糖醋酒混合液诱杀成虫。三是本田防治幼虫。可在水稻被害株率达到5%以上时,选用短稳杆菌、呋虫胺、噻虫嗪、吡虫啉、吡丙醚等药剂,采用植保无人机田间航化喷雾。

  2.水稻负泥虫。一是人工防治。可在6月份负泥虫发生盛期,灌水到只露水稻苗尖,在清晨用笤帚将幼虫扫落于水中,并迅速排水。二是药剂防治。当本田百株幼虫30头时,可选用吡虫啉、啶虫脒、氯虫苯甲酰胺等药剂,采用植保无人机田间航化喷雾。

  3.水稻二化螟。①人工拔除。田间发现水稻二化螟危害的枯鞘或枯穗的被害稻株时,及时拔出,带出田外销毁,减少虫量并防止幼虫转株为害。②释放稻螟赤眼蜂。在二化螟蛾始盛期,放蜂2次~3次,间隔3天~5天,每次放蜂10000头/亩,田间均匀放置5个~8个点。放蜂高度以分蘖期蜂卡高于植株顶端5厘米~20厘米、穗期低于植株顶端5厘米~10厘米为宜。③性信息素诱杀。超过防治指标但发生程度不重的地区,可采用性信息素诱杀,将虫源基数有效控制在不需进行田间药剂防治的程度。在6月中旬二化螟成虫开始羽化时,根据地块情况采取外密内疏的方式布局,集中连片使用二化螟性诱剂。选用持效期2个月以上的诱芯和干式飞蛾诱捕器,根据发生程度和田块布局,平均1亩~2亩放置1个,放置高度以诱捕器底端距地面50厘米~80厘米为宜,随着水稻的生长逐步提高诱捕器放置的高度(诱捕器低端高于水稻叶尖10厘米),持续诱杀2个月。④药剂防治。分蘖期枯鞘率达到1%时施药防治,采用苏云金杆菌(Bt.)等生物药剂,或杀虫单、杀虫双、杀螟丹、氯虫苯甲酰胺、四氯虫酰胺、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或甲氧虫酰肼等化学药剂对水喷雾。视二化螟发生情况确定防治次数,每次间隔7天,并轮换用药。

  4.稻螟蛉。该虫为我省水田次要害虫,但近年在局部地区危害加重,已上升为当地主要害虫。防治技术:当平均每穴虫量达到10头以上时,可选用氯虫苯甲酰胺、四氯虫酰胺、杀虫单等药剂田间喷雾防治,低龄幼虫期可选用生物药剂苏云金杆菌(Bt.)。

  5.稻摇蚊。幼虫俗称“红白线虫”,为我省水田次要害虫,近年局部地区为害加重。稻摇蚊取食水稻根茎,钻拱影响水稻扎根。稻摇蚊一般情况下危害不大,重发年份,幼虫量比较大时需打药防治,可使用三唑磷、丁硫克百威等杀虫剂,田间喷雾防治。

  四、杂草防治技术

  1.育苗秧田除草。育苗秧田应使用安全性较高的除草剂,如新马歇特(含安全剂)、氰氟草酯、灭草松等,尽量避免使用丁·扑粉剂、丁·扑乳油、丁·噁乳油。①苗床铺盘前置床除草。如杂草已出土,可在铺盘前1天~2天喷施敌草快,如杂草尚未出土可喷施吡嘧磺隆(草克星)预防置床杂草顶盘。②苗床封闭除草。可依据苗床取土田杂草种类,使用新马歇特单剂或新马歇特混用扑草净,在播种覆土后均匀喷雾封闭。③苗后茎叶除草。禾本科除草可喷施氰氟草酯,阔叶除草可喷施灭草松,但二者因拮抗作用不可桶混施药,应间隔5天~7天各自独立喷施。苗床除草禁止使用二氯喹啉酸、2甲4氯、2,4-滴丁酯、2甲·灭草松等激素类除草剂。

  2.移栽本田化学除草。采取“早期治理”理念,采用“两封一补动态精准施药”防治策略,依据不同地区的气象条件、土壤类型、水层管理条件以及田间杂草的发生种类、叶龄等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合理选择适宜药剂及用药次数,有的放矢精准施药。生产中,可具体分解为“两次封闭”、“两封一补”、“一封一杀”、“一次封杀”等几种模式。灌溉水充足稻田,杂草防控采用“两封一补”策略,插秧前和插秧后各采用土壤封闭处理1次,以达到防控整个水稻生育期杂草的目的,插后20天视两次封闭后的杂草基数,合理选择是否进行后期的茎叶喷雾补防。在灌溉水紧缺稻田,杂草防控采用“一封一杀”策略,插后土壤封闭处理1次,插后20天茎叶喷雾处理1次。生产实际中,对于萤蔺(水葱)发生严重或上水整地过早,整地距插秧间隔期可达15天~20天的地块,有使用经验的,可在整地时使用丁草胺或丁草胺+吡嘧磺隆提早防控萤蔺(水葱)及早期发生的杂草。

  ①插前封闭除草。稗草、阔叶草、莎草科杂草混合发生的地块,采取多种除草剂混配防治为主,如,丁草胺或丙草胺或莎稗磷或苯噻酰草胺+噁草酮或丙炔噁草酮+乙氧氟草醚(注意低温时慎重使用)等,可在耙地后插秧前3天~7天,采取毒土或毒肥法施药;也可在插秧前1天~2天,单用噁草酮均匀甩施。②插后封闭除草。以稗草、稻稗为主,野慈姑、雨久花、泽泻、三棱草、萤蔺等杂草发生量少的地块,可在水稻插秧后5天~7天,选择丁草胺或丙草胺或莎稗磷混配吡嘧磺隆或苄嘧磺隆,也可在插后10天~20天水稻充分缓苗后,使用五氟磺草胺或氟酮磺草胺或氟酮磺草胺+苯噻·苄。以野慈姑、泽泻为主,其它杂草发生量少的地块,可在水稻插秧后5天~7天,使用丁草胺或丙草胺或莎稗磷混配双唑草腈,或改用苗后茎叶处理。以萤蔺、三棱草、牛毛毡等莎草科杂草为主,其它杂草发生量少的地块,可在插秧后10天~15天秧苗彻底返青后,使用嗪吡嘧磺隆或双环磺草酮。双环磺草酮对含有籼稻基因的水稻品种较为敏感,应注意避免使用。氟酮磺草胺、嗪吡嘧磺隆等新型高效除草剂因用量低,活性高,在使用时一定要做好二次稀释,混土或肥要混匀,施药后要防止窜水。③苗后茎叶除草。以稗草为主的地块,可使用二氯喹啉酸、氰氟草酯、嘧啶肟草醚、五氟磺草胺;以稗草、野慈姑为主的地块,可使用嘧啶肟草醚、五氟磺草胺;以莎草科及阔叶杂草为主的地块,可在水稻分蘖末期使用用灭草松+2甲4氯;以野慈菇、泽泻、雨久花等阔叶杂草为主地块,可使用氯氟吡啶酯;防治稻李氏禾可用嘧啶肟草醚。

  3.直播稻田化学除草。应选择直播水稻上登记的除草剂品种,并在试验示范基础上合理使用,切忌随意加大药量。直播水管稻田化学除草应采取前期土壤封闭控制稗草与后期茎叶处理控制阔叶杂草及多年生杂草相结合的方式。稗草发生早、发生密度较大地块可采取播前、播后两次土壤封闭除草。①播前土壤封闭除草。于水整地后使用噁草酮或禾草丹标准用量70%左右,配合扩散沉降助剂均匀喷施,施药时保持5厘米~10厘米水层,保水7天~10天,之后排净水,换清水后播种。播前土壤封闭除草应注意:一是整地质量要高,土壤平整;二是喷雾要匀,严禁甩施或呲溜;三是遇低温多雨天气应避免使用。②播后土壤封闭除草。于秧苗立针期晒田复水后,使用嘧草醚或丙草胺或禾草丹,有阔叶杂草发生时可混用吡嘧磺隆或苄嘧磺隆,施药后保持水层3厘米~5厘米,保水5天~7天。③苗后茎叶除草。一般在秧苗达到3叶1心期进行,根据草相选择除草剂。防治稗草可使用氰氟草酯、二氯喹啉酸、噁唑酰草胺、双草醚、五氟磺草胺、嘧啶肟草醚等;防治阔叶杂草及多年生杂草可使用灭草松+2甲4氯;防治野慈姑、泽泻、雨久花等抗性杂草可使用氯氟吡啶酯或2,4-滴丁酸钠盐。

 

  

  (来源:省植保站)


原文链接:http://www.hljagri.org.cn/nykj/xcpxjs/202006/t20200609_801158.htm
收藏本页】【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