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5000亩有机水稻如何演绎“智慧春耕”
发布时间:2021-06-04 19:06:37  消息来源:黑龙江农业信息网  作者:佚名

覆膜插秧一体机在作业。

  文/摄 钱玺勇 侯玉奇 黑龙江日报全媒体记者 韩波

  日前,延寿县信合有机稻米专业合作社开阔的有机稻田里,轻便的覆膜插秧一体机缓缓前行,满载一盘盘水稻秧苗,所过之处稻田覆膜和水稻插秧一气呵成,划出一条漂亮的直线向远处延伸。不远处,小气候仪实时检测,湿度、温度、雨量、风速等尽收眼底,通过气象大数据“呵护”水稻全生命周期生长………

  在延寿县有机水稻覆膜插秧新技术应用现场会上,别开生面的有机水稻种植精彩上演,一项项现代农业新技术的应用,让人耳目一新。正是春耕好时节,延寿县信合有机稻米专业合作社瞄准更高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开启5000亩有机水稻的“智慧春耕”。

  覆膜插秧一机搞定 实现“流程有机”

  记者在稻田旁看到,与普通插秧机直接把稻苗插在田里不同,覆膜插秧一体机要先给稻田覆盖一层薄薄的地膜,然后在膜上打孔,再把秧苗透过孔洞,插在田里。整套复杂的插秧流程一机搞定,为水稻全流程有机种植奠定了基础。

  “合作社主打覆膜田,产的是覆膜米。”延寿县信合有机稻米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有机水稻地膜覆盖栽培技术的发明人姚宏亮说,给稻田覆膜,以物理隔离方式,抑制杂草生长、害虫滋生,无需再使用除草剂、除虫剂,助力覆膜米种植实现全程有机,更安全优质。同时,地膜也是“保温担当”,能为水稻全年生长提高200℃积温,地处第二积温带,可以种植第一积温带的优质稻米品种,带动农民增产增收。此外,这层膜还是“节水能手”,可节约30%灌溉用水。

  “2012年,我牵头发明了覆膜插秧一体机,里面有5项发明专利。这几年经反复改良,设备越来越牛。”姚宏亮介绍,目前,集“平床、铺床、入膜、打孔、插秧、压膜”六位一体的覆膜插秧一体机,大大减轻了春耕生产的劳动强度,解决了大面积种植有机水稻的关键技术难题。

  生物地膜可降解 释放生态效益

  “今年,按订单计划,合作社种植有机覆膜田5000亩左右。”姚宏亮说,覆膜田有机大米经欧盟机构检测510项农残,均未检出,符合欧盟出口标准,延寿“覆膜米”这一品牌越叫越响,订单连年增加。为确保大米品质持续提升,要更关注生态效益。

  “一层薄薄生物降解地膜,沉入土地自己可以‘融化’,不给环境生态添麻烦。”姚宏亮告诉记者,合作社种植的“覆膜田”,全部采用生物降解地膜,来自德国的顶尖技术,让地膜80天左右即开始逐步降解,3个月左右将最终分解,产生的水、二氧化碳和腐殖质等分解物,都将被植物吸收。

  “有了这层可降解地膜,可以促进水稻早熟9~11天,让消费者提前‘尝鲜’,有机水稻亩产也从350公斤提高到近500公斤。”姚宏亮给记者算了两笔账:全生物降解地膜不仅利于保肥保水、增温增产,而且克服了地膜残留造成的污染问题。种出了优质稻米的同时,也保护了黑土地,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双赢。

  从“汗水农业”迈向“智慧农业”

  “5000亩有机水稻,全部处在可视化、全感全控智慧型农业气象服务平台的实时监控中。”姚宏亮说,目前合作社建起了省级物联网高标准样板示范基地,完善了产品质量追溯系统,完成了智慧气象监测系统的搭建,通过农业气象大数据采集分析,实现了农业由“靠天吃饭”到“用天吃饭”的转型。

  依靠科技力量,不仅合作社出产的稻米身价更高,社员的腰包也更鼓了。“今年,种植新技术应用后,预计社员种植覆膜田收入和去年相比,每亩还能增加200元。”姚宏亮言语里透着自豪。

  姚宏亮和他带领的合作社,是延寿县从“汗水农业”迈向“智慧农业”的缩影。为了做好稻米文章,延寿县以统筹谋划稻米产业和品牌发展战略,深入实施科技兴农,立足市场创品牌、整合资源强品牌、依托平台靓品牌,做强“两头两尾”,全力推动稻米产业发展。记者从延寿县市场监督管理局了解到,截至目前,“延寿大米”品牌价值达到72.48亿元。

   


原文链接:http://www.hljagri.org.cn/nykj/kjdt/202105/t20210517_817551.htm
收藏本页】【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