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府发[2020]1号
井冈山管理局,井冈山经开区管委会,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庐陵新区管委会,市直有关单位:
为贯彻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升级和农机装备产业振兴的实施意见》(赣府发〔2019〕9号)精神,切实加快我市农机产业发展,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
1.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落实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以建设区域农机装备产业基地、服务乡村振兴为目标,以产业化、智能化、实用化、绿色化为方向,以适合南方红壤丘陵地区主要农作物为重点,以井冈山农高区为平台,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和招大引强战略,着力建设现代农业机械创新研发基地、井冈山智能农机产业园和区域性农机流通服务体系,促进研发制造和推广应用协同发展,加快推进全市农业机械化向全面全程高质高效发展升级、农机装备产业高质量振兴,为实现吉安老区高质量跨越式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
2.发展目标。到2023年,农机装备制造产业发展实现重大突破,井冈山智能农机产业园建设初具规模,全市农机装备制造业营业收入达到60亿元,其中井冈山智能农机产业园营业收入达到50亿元;农业机械化实现重大跨越,农机具配置结构更加优化,农机社会化服务领域不断拓宽,农机使用效率明显提高,水稻主产区基本实现全程机械化,果菜茶等经济作物全程机械化生产体系基本建立,设施农业、畜牧养殖、水产养殖和农产品初加工机械化取得突破,全市农机总动力达到450万千瓦,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79%。
到2025年,农机装备产业体系更加完善,科技创新能力持续提升,建成井冈山智能农机产业园,全市农机装备制造业营业收入达到100亿元,其中井冈山智能农机产业园营业收入达到80亿元;农业机械化程度更加成熟,覆盖农业产前产中产后的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基本建立,水稻基本实现生产全程机械化,全市农机总动力达到500万千瓦以上,全市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82%;设施农业、畜牧养殖、水产养殖和农产品初加工机械化率总体达到50%左右。
二、着力推动农机装备产业高质量振兴
1.明晰产业发展定位。主动对接《中国制造2025》和国家农机装备发展行动(2016-2025),深入了解掌握当前农机发展形势和趋势,结合我市实际,高质量编制我市农机装备产业发展规划纲要(2020-2025)。在产业定位上,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创新为动力、集聚为目标,走智能化、高端化、实用化、绿色化农机装备产业发展之路。在智能化、高端化方向上,重点布局无人驾驶耕种收获机具、复式作业机具、无人植保机、农业机器人、智能化农机管理系统等智能农机装备项目。在实用化方向上,重点瞄准南方红壤丘陵地区农业机械需求,围绕果菜茶、林木、畜牧水产养殖等机械化程度较低的农林种养业,引进布局一批科技含量高、灵活轻巧、适用性强的农业设施装备、林果菜茶种植管理及采收分选加工等全地形农机装备项目。在绿色化方向上,策应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重点引进节能环保中小型农机装备、节水灌溉设备、秸秆和畜禽农废回收制肥设备、农业环境治理设备等环境友好型项目,努力形成我市重点突出、结构优化、特色鲜明的智能农机装备产业群。在区域布局上,近期重点建设井冈山农高区智能农机产业园,合理规划建设集智能农机生产、研发、展销售后服务于一体的产业基地,形成完整的产业链;远期依托吉泰走廓,辐射新干、永丰、遂川、安福等周边县,培育吉安农机装备产业集群,打造“南方智能农机装备产业中心”。(市工信局、井冈山农业科技园管委会、市农业农村局、市自然资源局、市发改委、市商务局、市科技局,列第一位者为牵头单位,下同)
2.加快智能农机产业园建设。在管理体制上,强化井冈山农高区管委会在建设智能农机产业园、推进智能农机产业发展和加强入园农机制造企业管理服务上的主体定位和相应职权,整合农高区、吉州区工业园区管委会、兴桥镇人民政府等部门和地方上的相应机构及力量,科学增设井冈山农高区管委会下属管理机构和编制,并赋予对应职权和职责,显著提升井冈山农高区抓一二三产融合示范发展的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在园区发展定位上,高标准建设高端智能农机产业园,近期规划建设555亩,远期规划建设3000亩左右。力争到2025年培育亿元以上行业领军企业10家左右,园区营业收入规模达到80亿元,占全市农机装备制造产业份额的80%以上。优化园区农机产业发展规划布局,重点打造农机制造基地、研发基地、试验示范基地、商贸基地、会展基地、农机人才培训基地、配套服务基地等七大功能分区。在园区建设上,加快智能农机产业园基础设施建设,尽快完成征地、“九通一平”等基础工作,实行地上地下并举,加大园区地下空间功能化、长远化开发利用;加快建设一批体量大、标准高、质量好、适用性强的标准厂房;加强土地集约利用,对园区亩均投资强度、营业收入、税收分别达到300万元、200万元、20万元的企业给予单独供地,对园区亩均投资强度、营业收入、税收分别达到100万元、100万元、10万元的企业进驻标准厂房;推动前期签约的江拖丰收农业装备、先进清洁能源增程式智能农用机械等项目尽早开工建设,早日投产见效。(井冈山农业科技园管委会、市工信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发改委、市商务局、市编办、吉州区人民政府等负责)
3.加大招大引强力度。加紧研究制定针对性强、有区域竞争优势的农机制造企业招商引资政策。按照“三突出两强化”(突出重大骨干项目、产业链项目、可持续发展项目,强化专业招商、政策扶持)要求,深入分析全国农机制造企业分布、数量和发展规模、产品特色等产业因素,建立重点招商农机企业名录和项目库,精准制定农机装备制造产业链招商引资地图。加大农机招商引资力度,将农机装备产业纳入全市招商引资专题,组建专业招商队,瞄准江苏、湖南、浙江、山东、河南等农机制造大省强省和国内外农机重点龙头企业开展定向定点招商、行业招商、大数据招商、经销商招商、打造设施场景招商等多形式招商活动,积极组织参加中国农机国际展览会等有影响力的专题展览会,适时举办农机装备专题推介会,广泛宣传推介吉安农机装备产业。力争每年引进亿元以上农机装备制造投资项目10个以上,10亿元以上项目3个以上;其中井冈山农高区每年落户亿元以上项目8个以上,10亿元以上项目2个以上。对符合市发展升级引导基金扶持条件的农机装备产业项目,优先给予大力度支持。建立农机装备产业招商引资激励机制,对引进投资10亿元以上或上市农机企业的招商引资工作人员进行重奖;对其他县(市、区)引进入驻井冈山农高区的农机装备企业实行税收分成。(市商务局、井冈山农业科技园管委会、市工信局、市农业农村局、井冈山经开区管委会、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4.同步推进农机装备配套产业发展。坚持整机带动、配件跟进,聚焦我市农机配套产业链中缺失的关键环节,紧扣农机装备核心元器件、核心零部件,着力吸引新能源动力、智能电控、智能传感、传动、液压等核心配套企业落户吉安。鼓励龙头企业依托主导产品和核心技术,延伸产品供应链、价值链,通过资源优化配置和专业化分工合作,形成“专、精、特、新”的专业化零部件配套供应体系。充分利用我市电子信息、装备制造和军民融合产业基础,引导电子信息企业和装备制造企业与农机企业进行配套,切实提升本地企业对农机装备零部件生产加工的配套能力和比重。(市工信局、井冈山经开区管委会、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5.建立创新体系。依托我市现有产业基础,加强与中国农机院、农业农村部下属科研机构、南京农机院、全国农产品加工技术研发中心、华南农业大学等单位的产学研合作,重点突破轻便高效动力技术、山地节力物运技术、小型履带多功能底盘的爬坡与稳定性技术,以及精细选别、计数包装、活性测定、DNA快速提取、无损检测分选等关键技术,重点研发农业生产需要的农田耕作、水稻插秧、谷物联合收割、标准施肥施药、节水灌溉和畜牧水产养殖、林果菜茶种植加工等机械化程度高、灵活轻巧、便于操作的中小马力、小转弯半径的特色农机装备,切实提高南方红壤丘陵地区的农机生产装备水平,力争在井冈山农高区逐步建成国内一流的“智能农机研究院”。以研发设计、测试验证、中试孵化和行业服务为主要任务,依据吉安市“盆地、丘陵、山区”的红壤地貌特点,加大研发投入力度,完善部门间协调联动、产业链配套协作机制,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的农机装备创新体系。(市科技局、市发改委、市农业农村局、市人社局、市财政局、市工信局、井冈山农业科技园管委会等负责)
6.鼓励企业开拓市场。按照“占有本地、辐射周边、开拓国内外”的思路,出台扶持政策,支持我市农机企业高效绿色农机产品的推广应用。加快农机流通市场建设,将城南农机市场建成为我国南方地区有影响的农机装备集散地、交易中心。鼓励本地农机企业参加中国国际农业机械展览会等各种类型的综合性展销会,支持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国际产能合作,推动企业实施海外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搭建农机产品出口服务平台,积极为农机生产企业出国投资、参展、建立国际营销服务网络提供服务保障。(市商务局、市市场监管局、市工信局、井冈山农业科技园管委会、市农业农村局、市供销社、吉州区人民政府等负责)
三、加快推进农业生产全面全程机械化
1.加快推进主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重点在吉泰盆地粮食主产区,围绕“井冈山”稻米区域公用品牌建设,补齐机械化插秧短板,实现农机、农艺、信息化深度融合。用3-5年时间,支持新型农机服务主体建设30个单季育秧能力在3000亩以上的水稻工厂化育秧中心,逐步形成“合作社+大户带散户”的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推广应用模式。建立完善农机农艺融合发展协调机制,强化农机、种业、种植相互配合,选育和引进推广适应机械化作业、轻简化栽培的水稻、油菜品种,将耕作制度改革和高标准农田建设与机械化耕作相结合,促进良种、良法、良地、良机配套,为全程机械化作业,规模化生产创造条件。加强产学研推联合,推动农作物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无缝衔接,加快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集成,建立完善高效的机械化生产体系,主要农作物基本实现生产全程机械化。(市农业农村局、市发改委、市工信局、市财政局等负责)
2.推进本土农机试验示范基地建设。在井冈山农高区建立一个百亩农机试验示范基地,用于本土农机产品的研发、试验、示范和推广。在全市范围内,采取“农机生产企业+农业合作社(农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机研发机构+农机推广机构”模式,因地制宜建立若干个特色农产品装备推广示范基地。支持本土农机生产企业、农机推广机构和高等院校共建共享工程创新基地、示范基地,鼓励农机推广部门优先推广“高效、实用、节能、环保、安全”的本土农机产品。(井冈山农业科技园管委会、市农业农村局、市科技局、市教体局等负责)
3.加强绿色高效新机具新技术推广应用。稳定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最大限度发挥政策效益,围绕农业结构调整,加快果菜茶、畜牧、水产、设施农业和农产品初加工等产业的农机装备和技术发展,推进农业生产全面机械化。加强补贴政策对接,积极争取将本土制造的农机装备纳入全省、全国补贴目录。大力支持推广应用保护性耕作、秸秆还田离田、精准施药、高效施肥、肥水一体化、植保无人机、病死畜禽无害处理及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等绿色高效机械装备和机械化技术。积极推进农机报废更新补贴工作,加快淘汰老旧农机装备,促进性能优、质量好、能耗低的新机具的推广应用。(市农业农村局、市科技局、市财政局、市商务局、市工信局等负责)
4.推进农业机械化信息化融合。联接赣机惠农系统,加快推进物联网、大数据、智能控制、卫星定位等信息技术在农机装备和农机作业上的应用,引导智能高效农机装备加快发展。大力推进“互联网+农机作业”,支持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的农业机械加装智慧终端,建立农机作业服务监管平台,开展农机作业监管和远程调度工作,实现农机作业向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转型,提高农机作业质量和效率。(市农业农村局、市发改委、市工信局等负责)
四、积极推动农机社会化服务的发展
1.培育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积极引导培育农民以农机具、土地、资金、技术等方式入股组建农机专业合作社、农机作业公司等新型农机服务组织。支持农机服务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支持农机服务组织充分发挥在农业机械、机手队伍、技术等方面的优势,组建农机作业服务队,从事农机作业服务。按照“五有”标准(有完善的基础设施,有良好的运行机制,有健全的财务制度,有较大的服务规模,有显著综合效益),开展规范化建设,将农机合作社打造成集育秧中心、农机维修中心、作业服务中心、培训中心、烘干中心为一体的农机社会化服务综合体。支持改善生产条件,对农机合作社等新型服务主体在农机具存放和维修、育秧中心、农产品产地烘干和初加工等建设用地,优先安排并按规定减免相关税费。电力部门要支持农机合作社等新型服务主体供配电设施建设并优先保障其用电需求。(市农业农村局、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税务局、市市场监管局、市自然资源局、市供电公司等负责)
2.创新农机社会化服务体制机制。鼓励农机社会化服务主体开展订单作业、跨区作业、农业生产托管等多种形式的农机作业服务,促进小农户与农机社会化服务综合体的有机衔接。加强农机社会化服务主体与农业大户的合作,组成农业生产联合体,实现机具共享,互利共赢,提高农机具的使用率和农业生产效率。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支持农机社会化服务主体开展绿色机械化作业服务。推动农机服务机制创新,建立一批“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业”的农机服务中心,为农户和种粮大户提供全程机械化作业、农资统购、技术培训、信息咨询、农产品销售等“一站式”的综合服务。(市农业农村局、市财政局、市供销社等负责)
3.加强农机维修网点建设。在全市构建“布局合理、服务规范、便捷高效”的农机维修服务网络,确保农机故障抢修及时,不误农事,解决农机维修难问题。通过财政“以奖代补”的方式,大力加强农机维修服务中心建设,到2025年,在现有农机维修网点的基础上,建设75个在全市各地布局合理的二级以上农机维修服务中心。鼓励农机维修服务中心与农机生产企业合作,代理开展农机销售的“三包”服务。(市农业农村局、市人社局、市财政局、市市场监管局等负责)
五、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由市领导担任组长的农机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统筹井冈山农科园、工信、农业农村、发改、财政、商务、科技、税务、市场监管、金融等部门力量,协调推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装备产业发展工作,审议有关政策、重大工作专项和重点工作安排,加强督查指导,解决突出问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农业农村局。
2.强化政府和部门责任。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要充分认识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升级和农机装备产业振兴的重要性、紧迫性,将其作为推进高质量发展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内容,纳入本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议事日程,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和扶持政策。市农业农村局、市工信局要加强指导,市直相关部门要各尽其职、各负其责,加强对农业机械化和农机装备产业的研究和谋划,认真做好“放管服”工作,统筹相关项目和资金,推进全市农机产业的发展。(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农机产业发展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等负责)
3.强化财税政策扶持。统筹整合财政、工业、农业、科技等各项扶持资金,支持农机产业化的发展。对年主营业务收入首次达10亿元以上或年实际上缴税收3000万元以上的农机装备制造企业,给予重点扶持,实行一事一议。各县(市、区)财政每年也要相应预算安排一定的农机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用于保障农机产业工作的推进。(市财政局、市税务局、市发改委、市农业农村局、市工信局、井冈山农业科技园管委会、市科技局、市交通局、市金融办、人行吉安市中心支行、吉安银保监分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等负责)
4.强化金融保险服务。将农机企业列入“财园信贷通”、“科贷通”等支持范围。充分发挥发展升级引导资金、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作用,对符合条件的农机企业,优先列为支持对象。落实金融支持农机服务政策,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农机企业和新型农机服务组织的信贷投放,积极创新信贷产品和金融服务,并提供个性化融资方案,鼓励金融机构对购买大中型农机装备开展抵押贷款。在合规审慎的前提下,大力开展面向家庭农场、农机合作社、农业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农机金融租赁业务和信贷担保服务。鼓励发展农机保险,加强业务指导,保险机构要有针对性地开发农机商业保险,形成政策性保险、商业保险、互助保险的多险种互补机制。(市财政局、市金融办、人行吉安市中心支行、吉安银保监分局、各商业银行和保险机构、市农业农村局等负责)
5.加强农机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坚持引进与培养并举,扩大“庐陵英才计划”技工型人才政策享受面。鼓励支持井冈山大学、吉安职业技术学院设置农机制造、农机技术推广等相关专业,培育研究型、应用型、复合型农机工程技术人员,推动实施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采取订单式委托培养方式,加快培养一批机械制造、农机装备的高级技工和熟练工。加强乡镇农村技术推广体系建设,每个乡镇农业综合服务站要设置1-2个农机岗,配备农机推广技术人员,并确保队伍稳定。积极开展农机先进实用技术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依托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政府购买服务、相关农机项目等政策,加大对农机大户、农机合作社带头人以及农机操作人员、农机维修人员的培训力度,造就一批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农机职业经理人,培育一支技术过硬、服务到位的农机实用技能性人才队伍。鼓励我市农机从业人员弘扬工匠精神,踊跃参加全省农机职业技能大赛,进一步提升农机从业人员的职业技能水平。(市农业农村局、市人社局、市财政局、市工信局、市编办、市教体局等负责)
吉安市人民政府
2020年3月27日
附件
吉安市农机产业发展领导小组
组长:李克坚市政府副市长,吉安县委书记
副组长:王福钦市政府副秘书长
张厚楷市农业农村局局长
黄国栋市工信局局长
曾繁富井冈山国家农业科技园管委会主任
成员:王生根市发改委四级调研员
刘辉市财政局二级调研员
饶星市工信局副局长
罗于剑井冈山国家农业科技园管委会副主任
严富津市商务局副局长
周俊才市科技局副局长
严建军市税务局总经济师
贺志海市自然资源局副局长
金小勇市市场监督局副局长
黄坚勇市交通局副局长
方惠贤市供销社副主任
郭春元市金融办副主任
罗德安人行吉安市中心支行副行长
伍峰吉安银保监分局副局长
肖祖梂市农机局局长
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农业农村局,张厚楷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饶星、周俊才、罗于剑、肖祖梂同志兼任办公室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