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步入新的历史阶段,区域合作已成为常态,通过京津冀产业链引资合作,能够为京津冀地区探索出一条区域空间优化、科学持续、协同发展、互利共盈的新路。县域经济作为京津冀地区数量最多、分布最广的微观经济单元,把握京津冀产业链引资合作的重大机遇,实现经济转型升级、跨越发展,意义重大。
一、京津冀产业链引资合作的产生及意义
(一)京津冀产业链引资合作的提出背景
京津冀产业链引资合作是京津冀协同发展一项重要的制度创新。今年年初,北京市人民政府、商务部联合下发了《全面推进北京市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工作方案》,首次提出“探索京津冀产业链引资合作模式”。今年5月29日,京津冀三地政府共同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建立了京津冀产业链引资合作“三方协同”工作机制,标志着京津冀产业链引资工作进一步形成合力。
目前,北京市服务业占GDP比重达到82.3%。服务行业已经由住宿、餐饮、商贸、房地产等传统行业转向以金融、科技、信息、文化创意、商务服务等现代服务业为主导,从推进服务业扩大开放角度讲,无论是文化交流还是科技创新都需要更大的平台资源,更广的战略空间。比如举办北京冬奥会,需要冰雪资源,具体赛事放到河北张家口承办。加强科技创新,还需要考虑科技成果转化及推广,天津和河北更适合承担这些环节。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不断深化的过程中,产业链引资合作将成为新的常态化发展模式。
(二)科学定义京津冀产业链引资合作
京津冀产业链引资合作是通过促进区域内产业协同联动,将三地的资源要素优势链接在一起,盘活产业链条,延长产业路径,形成具有竞争优势的区域产业集群,以更充分的产业资源作为招商引资的基础,充分释放招商引资优势,实现资源要素配置不断优化,产业生态高质量发展。
比如引入一个高端医疗器械产业,北京没有形成合适的产业环境,生产制造环节的问题无法解决,难度就很大。但通过依托医疗器械注册人制度试点的政策优势,北京市医疗器械注册人可以委托津冀地区医疗器械生产企业生产医疗器械,医疗器械产业项目可以实现“注册+生产”跨区域产业链发展,实现“企业在河北、监管属北京”,“创新在北京,生产在河北”。京津冀产业协同加速后,三地具备了更充分的经济圈、产业链招商引资基础,不再以单个项目为招商目标,可以在区域内将产业路径延长,成倍释放招商引资优势。
目前,北京需要的是发展空间,天津需要的是发展质量,河北需要的是发展机会,京津冀产业链引资合作合作模式可以使三地发展各取所需,形成产业互补优势效应。通过产业链引资合作模式,泰国正大集团将中国区总部设在北京,研发、数据等部门设在天津,将河北作为生产制造基地。企业通过在区域内分工布局,降低了综合成本,实现了效益最大化。对北京而言,总部经济得到进一步强化;对天津而言,知识技术要素优势进一步聚集;对河北而言,促进了传统生产制造环节的升级;对区域整体而言,将不同地区的优势资源在一个企业集中配置,通过企业内部价值链重组,在区域内优化布局产业链,降低整个产业链的成本,从而提高区域产业的竞争力,实现了多赢的发展格局。
(三)对促进京津冀高质量发展的意义
当前,京津冀协同发展已经从疏解、共享阶段进入产业链合作阶段,通过产业链合作促进区域产业一体化进程。产业一体化是实现资源要素科学配置的更有效方式,通过区域内产业协同联动,可以将三地的资源要素优势链接在一起,形成集团效应,有利于区域产业升级。
在引资方面,过去传统意义上的地方招商引资,大多是以单个项目的形式进行,从国际普遍经验来看,产业链、经济圈“抱团”招商引资的效率大多会比单个项目招商高,有些独立难以落地的项目,如果形成产业链就容易得多。未来的京津冀产业链引资合作将立足各自功能定位和产业发展定位,努力实现功能区、产业规划、重大项目、政策等信息共享,项目活动、引资平台等资源共享,产业链高端项目共享,促进引进项目更加合理的布局。通过产业链引资合作,最终形成“研发在北京,制造在津冀”、“管理在北京,生产在津冀”的产业链协同发展格局,推动更多高质量项目在京津冀合理布局,实现高质量发展。
二、京津冀产业链合作对周边县域经济的影响
京津冀地区(重点在河北)分布着数量广泛、发展水平不一的县域经济,构成京津冀产业链合作的重要载体和终端主体。京津冀产业链合作会对周边县域经济产生辐射带动效应,不同的合作模式对县域经济的影响各不相同。
(一)“总部经济+区域分支”合作模式的影响
“总部经济+区域分支”合作模式是指在中心城市设立企业总部,在周边地区设立分公司或分支机构来承载不同的职能。京津冀各有一定基础的传统优势产业,基于地区要素禀赋的比较优势,企业将功能链的总部环节设在北京,将生产制造环节布局在天津、河北,通过企业价值链、功能链优化区域布局和资源配置,使企业价值链与区域资源实现最优空间耦合,发挥中心城市的高端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促进区域合理功能分工和产业合作。例如首钢集团在河北建设了首钢京唐公司、首钢迁钢公司、首秦公司等钢厂为生产制造基地,总部仍在北京,总部负责管理、决策、设计、研发、检测等方面的工作,各分支机构负责收集数据、业务拓展、生产制造、服务支持等方面的工作。再如中关村集团累计在津冀两地设立分支达7800多家,初步形成了以科技创新园区链为骨干,以多个创新社区为支撑,多方协作、互利共赢的协同发展格局。
在这种传统合作模式下,县域经济成为主要经济体的分支,依托于总部进行经济活动,应进一步强化与主要城市的协调联动,全方位拓展合作广度和深度,增强为主要经济体的服务和“回血”能力。
(二)“创业孵化器+制造基地”合作模式的影响
“创业孵化器+制造基地”合作模式是指在中心城市建立专业化科技孵化平台,为创业之初的公司提供办公场地、设备、甚至是咨询意见和资金支持,帮助企业成长,待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科技储备达到一定水平,需要延伸产业下游的链条,在周边地区建立生产制造基地,或者与现有园区的生产制造基地合作的模式。北京作为全国的研发创新中心,拥有中关村、电子城等一大批科技企业孵化平台和上万家高新技术企业、众多高校及研究院所,是创新发展的高地,但是,北京处于严控增量和疏解存量的发展阶段,限制了企业生产制造环节的发展。天津、河北有很多可承载的县域经济,能够打造一批高水平协同创新平台和专业化产业合作平台,做强产业链的生产制造环节,有助于高精尖产业向产业链下游延伸发展。例如中科院5个研究所在廊坊设立中试研发基地,在唐山等地建立了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基地,推进科技成果的产业化。清华大学在河北固安建立重大科技项目(固安)中试孵化基地,推进科技项目加速转化。
“创业孵化器+制造基地”合作模式有效整合了北京的研发创新优势、天津的科技转化优势、河北的产业化优势,链接了区域创新链和产业链,推进区域创新性战略产业的培育。县域经济作为科创型小微企业实现产业化的承载基地,为科技创新提供转化支撑,并通过建立生产制造基地,有助于提升县域经济的产业水平,促进相关产业转型升级,实现多赢发展。
(三)“产业微城”、“微中心”模式的影响
“产业微城”、“微中心”模式是一种实现产业高度集聚,并达到生产、生活、生态合一的产城融合新模式,是帮助区域空间实现均衡发展,让城市建设和产业发展相互融合的有效途径。产业微城依托中心城市的科技、商业资源,由专业机构运营,围绕各类聚集要素,以区域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为目标,以产业加速为核心,以物理空间为载体,以资源链接为基础,以技术平台服务为支撑,以科技成果转化为动力,以产业基金为手段,为地方区域提供产业创新体系全生态解决方案的业务模式。
以建设中的河北枣强智造?共享创客小镇为例,依托贝壳菁汇的资源优势,围绕新材料、智能制造产业打造产业链条,在1.32平方公里的规划区域内吸引了北京10余家成长型企业入驻,初步形成了“要素中心+产业集聚园区+产业辐射区”三位一体生产力格局体系,未来还将进一步丰富深度技术服务和投融资为核心的创业孵化服务体系,打造集研发、生产、商业、居住等功能于一体的产业生态聚集区,形成产业集群。从促进县域经济发展上,产业集群不仅可以增强区域品牌影响力,加速完善产业链及专业市场配套,还积极推动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打造有机融合、良性循环的产业生态链、生态圈。
三、加快提升县域经济自身承载能力,融入产业链引资合作
京津冀地域一体,文化一脉,在产业基础、社会资源、要素禀赋等方面具有良好的互补性,协同发展空间巨大,具有良好的产业链引资合作基础。作为北京周边的县域经济应抓住机遇,加快提升自身承载能力,积极融入产业链引资合作中。
(一)加强产业承接平台载体建设
县域经济要根据自身产业基础和特点,选择比较优势明显、发展基础较好的现有产业园区、科技园区,加强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合理确定重点产业和发展方向,优先发展人工智能、集成电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大数据、医药大健康等产业的制造环节,推动关联产业和上下游产业协同布局,培育各具特色的产业集群和优势产业集聚区,同时还要防止一哄而起和同质竞争。坚持产业聚集与创新发展、科技服务相结合,推进创新资源要素、服务业态资源随产业聚集向县域承接平台合理流动和集聚,从而汇聚经济发展的新动能。
(二)加强人才储备和培养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虽然县域经济下劳动力密集,劳动力成本要明显低于京津,但同时劳动力知识技术水平和专业素质也明显偏低,产业工人数量少。例如京津冀地区集成电路产业,按照设想本应实现研发设计在中关村,高端制造与装备在亦庄,封装测试在河北正定的产业格局,但河北正定的封装测试基地最终因技术工人的匮乏而流产。人才水平是区域发展的竞争力,县域经济要加强承载能力建设尤其要注重人才的吸引和培养,发挥高等职业院校、实训基地的作用,与企业合作,加强人力资源培训,培养一批在各领域的专业技能人才,为产业承接提供人力资源支持。
(三)加强营商环境建设和政策对接
良好的营商环境是招商引资的软实力。大力改善县域经济的营商环境,通过开展商事登记制度改革、负面清单管理、知识产权保护等制度,提高政府效率和服务水平,为企业在办理执照、行政许可、税务、社保等方面减事项、减证明、减环节、减材料,提供“一站式”审批和“管家式”、“保姆式”服务,大力推行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办理、APP掌上办理,降低企业的交易成本和协调成本。进一步优化区域产业链接与协作的配套环境,降低产业对接的制度成本,主动做好各类政策的对接,包括产业政策对接、税收产值跨地区分计政策、社保政策等。
(四)加强综合配套服务能力建设
完善的县域经济既要提供科技成果转化的资源和载体,还要提供公共配套设施和商业、金融、科技服务。当前的县域经济普遍存在生活配套设施差、商业服务水平低,金融、科技服务能力不足等问题。完善优化人居、教育、商业、医疗等公共配套,解决企业人才的后顾之忧,才能留得下、留得住人才,吸引企业聚集。多渠道开展社会资本融资,设立产业引导基金、提供金融对接服务,加快商业流程外包(BPO)、高端研发外包(KPO)发展,不断丰富深度技术服务和投融资服务体系,做优产业生态,才能在产业链引资合作中得到更多企业的青睐。(李磊 河北省武邑县招商工作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