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竹“三优化破三门”推动民营经济健康发展
发布时间:2020-04-02 19:05:29  消息来源:中国网  作者:佚名

  2019年上半年,大竹县民营经济增加值达114.08亿元,同比增长8.5%,增加值总量位居全市第一;民间投资总额94.52亿元,同比增长72.9%;民营企业进出口总额1111万美元,其中:出口额991万美元,同比增长111.8%。呈现出“一个六、两个九”的显著特征:民营经济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60%以上,民营企业占比90%以上、贡献税收收入90%以上,全县市场主体数量达2.5万户,注册资本200.3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29户。

  一、优化营商环境,破解“玻璃门”。一是打造区域最优政务环境。保障民间资本平等进入市场,实行“非禁即入”,公开发布项目推介清单,实行备案管理;落实“绿色通道”,让企业和群众“最多跑一次”甚至“一次都不跑”;市场监管局设立民营经济综合协调股,探索建立民营经济服务中心。目前全县办理备案项目21个,办理时限由“10”变“3”,提速70%,实际办理事项中仅需1个工作日;在平台共认领、编辑、正式运行行政许可事项757项,可网办率43.24%,最多跑一次的事项1211项,占比84.86%。二是打造区域最优法治环境。出台《大竹县民营经济目标绩效考核办法》和《关于建立健全检察机关与工商联沟通联系机制的实施意见》,把民营经济发展情况纳入目标绩效考核,不定期地对相关政策落实情况进行督查;坚持“调解优先”原则,在立案前、庭审前、庭审后适时组织调解,避免民营企业因长期诉讼陷入经营困境,上半年受理涉民营企业案件175件,结案169件,结案率96.57%,调解撤诉150件,调撤率达88.76%,案件平均审理天数仅18.4天提前介入21人的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案,批捕犯罪嫌疑人10人,为“川东电缆”挽回经济损失146万元。三是打造区域最优人文环境。多渠道、多层次、多方位培育造就一支新时代民营企业家队伍,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并根据实际需要给予适当政治安排,全县民营经济人士中县级以上人大代表33名、政协委员58名,19户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二、优化政策支撑,破解“旋转门”。一是绘制政策蓝图。依据“省、市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意见20条政策措施”,结合大竹实际,及时出台《大竹县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该《意见》围绕民营企业“集聚发展、创新发展、市场拓展”三大重点领域,从入园集聚、提档升级、市场建设等23个方面,细化26条具体财政、税收、金融支持措施,明确具体奖补资金124项,单项最高奖励达2000万元。二是构建亲清政商关系。按照“县级领导+责任部门”的模式,县级领导及责任部门分别挂包各重点企业,深入企业开展“一企一策”帮扶,出台《关于县级领导联系挂包“1+1+4”产业重点工业企业及重点产业项目的通知》,50户规模企业纳入县级领导联系目录,帮助解决61个问题。拟出台《大竹县支持苎麻产业发展六条措施》,解决苎麻产业问题。三是破解要素瓶颈。采取财政贴息、规费减免、政策性融资担保、土地“双挂钩”项目及高校现场引才、组织“双选会”等方式,破解资金、土地、人才三大要素瓶颈。上半年,财政支持民营企业发展资金4335万元,同比增长4.9%,小微企业普惠性政策减税7835万元,拍卖、挂牌商住和工业用地出让4宗,面积256.347亩,引进人才160余人。

  三、优化项目落地,破解“弹簧门”。一是抓园区创建。坚持高标准推进“1+3+10”一区多园多点布局,大竹县经开区进入中国开发区审核目录,成功创建省级经开区。上半年,经开区累计投入财政资金2.49亿元,新建标准厂房15.6万平方米,新增土地储备400亩,新建道路3公里,政务服务中心项目场平完工,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配套管网全面建成;签约项目16个,入驻项目12个。二是抓平台支撑。持续夯实省级大竹经开区、川渝合作示范园区、四川体育产业园区“三大产业承载平台”,继续瞄准“三类500强”和上市公司、行业龙头,招大引强、招新育优。截至目前,竣工投产项目7个,开工建设项目17个,目前正积极对接洽谈项目39个。三是抓项目引进。组织参加“四川达州大竹电子信息产业招商推介会暨项目签约仪式(东莞)”“第三届达商大会”“中外知名企业四川行”和“第二届西洽会”“西部博览会”等省级及以上重大活动,现已共签约招商引资项目31个,总投资额305.5亿元,全县引进到位资金96.3亿元。(魏家明)

  

收藏本页】【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