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绒山羊的选种
(一)根据绒山羊品种特征选种
充分了解现有主要绒山羊品种、生产性能、外貌特征、主要经济用途,根据自己的需要确定品种。个体表现要健康、被毛洁白、体格大、产绒量高、绒细度好、绒毛长密、粗毛稀少,皮肤白里透红无黑斑、胸宽深、颈粗大、背腰宽平、体型结构紧凑、四肢端正、粗短,尻平臀圆,腰角宽大,腹大而不垂,角间距宽,眼大明亮,鼻梁隆起,嘴粗大,睾丸对称、不垂不吊,性欲旺盛;母羊头清秀,槽口宽深,口裂长,双乳头,乳房对称大而柔软,无明显繁殖疾病。
绒山羊标准的外貌特征为被毛全白,结构匀称,额顶有长毛,颌下有髯。公母羊都有角,公羊角粗大,向两则螺旋形伸展,母羊角向后方呈捻曲伸出。颈宽厚,颈间结合良好,背腰平直,肢蹄结实,尾短瘦,尾尖上翘。绒毛混生,毛绒白色,有丝光。凡不符合品种外貌特征的则不宜做种羊。如果公母羊后代中出现黑毛或黄毛个体,则说明公羊或母羊种质不纯。
(二)根据各性状间的关系挑选种羊
应选择个体较大、绒纤维细长而密、繁殖力强的纯种绒山羊做种羊。一般情况下,绒山羊各性状之间存在如下关系:体格越大,体重越高,表明其采食力、生活力越强,生长发育越快;绒纤维越长、越密,羊毛越稀,其产绒量越高,反之亦然。壮龄期(3—5周岁),膘情良好的公母羊繁殖能力强;育成期、老年期的公母羊繁殖能力差,营养不良、生殖缺陷都会影响羊的繁殖机能。
(三)种羊年龄选择
一般1—3周岁的产绒量逐年递增,如果1周岁时产绒量高,其2—3周岁的产绒量就更高;2周岁产绒量高,其他周岁时的产绒量也高。
(四)根据系谱挑选种羊
一只种羊的祖父母、父母的产绒性能良好或其同胞、半同胞兄妹的产绒性能良好,则其本身的产绒性能也很可能良好。如果其后代的产绒量都比较高,可以推断该种羊的产绒性能良好,遗传比较稳定。绒山羊的产羔性能也存在着这样的规律性。在挑选绒山羊个体时,为避免近亲繁育必须审查系谱。
(五)在适宜时机挑选种用绒山羊
绒山羊的绒纤维并不是一年四季均衡生长,3—4月份绒纤维开始脱离皮肤(起浮),4月中旬至5月初开始梳绒。因此,从起浮期到梳绒前观察产绒情况是比较准确的。
二、绒山羊的选配
所谓选配,就是在选种的基础上,根据母羊的特点,为其选择恰当的公羊与之配种,以期获得理想的后代。选配是选种工作的继续,是绒山羊育种工作的重要环节,是改良和提高羊群品质最基础的方法。选配的作用在于巩固选种效果。通过正确的选配,使亲代的固有优良性状稳定地传给下一代;把分散在双亲个体上的不同优良性状结合起来传给下一代;把细微的不甚明显的优良性状累积起来传给下一代;对不良性状、缺陷性状给予削弱。
选配应遵循的原则:一是公羊优于母羊;为母羊选配公羊时,在综合品质和等级方面必须优于母羊。二是以公羊优点补母羊缺点;为具有某些方面缺点和不足的母羊选配公羊时,必须选择在这方面有突出优点的公羊与之配种,决不可用具有相同缺点的公羊与之配种。三是慎用亲缘选配。四是及时总结分析。如果效果良好,可按原方案再次进行选配;否则,应修正原选配方案,另换公羊进行选配。
绒山羊的选配一般采用同质选配和异质选配。
同质选配是一种以表形相似性为基础的选配,选择性状相同、性能表现一致,或育种值相似的优秀公母羊交配,以期获得与亲代品质相似的优秀后代。它既可以使性状能够保持和巩固,又可尽快增加优秀个体在群体中的数量。在绒山羊育种中,对产绒量高、绒纤维细、体格大、体形外貌好的个体应采用同质选配。在同质选配中,应以一个性状为主,最多不能多于2个以上性状。长期同质选配,也能产生不良影响,如羊群内的变异性减少,原有缺点变得更加严重,适应性与生活力也会下降。因此,应加强核心群的选育、选配,严格淘汰体质衰弱或有遗传缺陷的个体。例如,肢蹄病、死弱胎、畸形、母羊不发情、公羊性欲低下、抗病力弱等。
异质选配是一种以表型不同为基础的选配方法。具体分为两种情况:
一种是选具有不同优异性状的公母羊相配,以期望将两个性状结合在一起,从而获得兼有双亲不同优点的后代。
另一种是选同一性状但优劣程度不同的公母羊相配,即用好改良差,以期后代能取得较大的改良,异质选配的效果一般多为中间遗传,把有关极端性状回归到平均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