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农村合作银行支持三农纪实:扎根农村 奉献社会
活动公告:
    人民网·天津视窗6月25日电:天津农村合作银行自2005年6月成立以来,始终坚持服务“三农”的经营方向,充分发挥支农主力军作用,秉承“立足社区、面向农户”的经营理念,积极探索支农新路子,通过创建信用工程,并以之为载体积极发放小额贷款,较好的解决了农户和农村中小企业“贷款难”问题,有力地支持了我市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和新农村建设。

    (一)创建“信用工程”,开创支持“三农”发展新局面

    针对农民贷款难、农村信用环境缺失的局面,该行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经过缜密分析,找出贷款难的原因,以信用工程建设为突破口,创造性的构建了被称为“天津模式”的“信用共同体”。

    信用共同体的建设为农民致富插上了腾飞的翅膀。以蓟县联社为例,该联社以信用共同体建设为手段,以地方政府发展特色旅游产业的总体规划为依托,积极支持“农家乐”旅游经济发展。下营镇常州村信用共同体是该联社支持“农家乐”旅游发展的一个典型的成功范例。常州村是个仅有80户人家的小山村,旅游资源丰富,但全村山地多,耕地少,交通不便,人均年收入不足2000元。2001年以来,在当地信用社的扶持下,村里开发旅游资源,发展农家旅店,逐步形成了以“农家乐”为特色的旅游产业。截至目前,蓟县联社已累计向该共同体发放贷款2630万元,支持农户41户。2009年,该村旅游业营业额达2000万元,实现纯收入800万元。

    截至目前,蓟县联社对“农家乐”旅游项目总体授信额达2726万元,累计支持“农家乐”经营户8025户,累计发放贷款16271万元。实践证明,开展信用工程建设,有效缓解了农村地区的“贷款难”问题,对促进我市农业结构调整、农民增收和农村社会的稳定,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加强银政合作,积极促进设施农业发展

    作为以支持“三农”为己任的农村金融机构,天津农村合作银行结合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积极转变经营理念,认真总结信用工程建设的成功经验,借鉴银政合作的有效做法,从过去重点支持单一农户生产,向支持规模化、集约化专业生产组织转变,创造出具有天津特色的“设施农业信用共同体”模式,为天津市设施农业发展提供坚实的资金保障。

    宝坻联社通过与当地政府加强合作,建立了“设施农业项目+担保”的贷款机制,由信用社提供贷款支持,镇政府成立担保公司,按照一定比例对贷款提供担保,全力支持设施农业发展。宝坻区方家庄镇马营村的主要产业为大棚蔬菜种植,宝坻联社积极与区、镇政府合作,推出了以合作社为龙头的“兴营设施农业信用共同体”,通过这一信用共同体,宝坻联社已发放贷款600万元,用于蔬菜产销专业合作社筹建温室大棚。整个项目完成后,预计每年实现纯收入200万元,真正实现农民致富,信用社增盈的目标。截至2009年末,该行全辖设施农业贷款规模达42968万元。

    (三)积极支持“三农”发展,继续加大涉农贷款投放力度

    为把“三农”信贷投放工作落到实处,该行结合自身实际,提出支持农业生产、加强农村金融服务工作的具体指导意见,遵循“有保有压、区别对待”的原则,把支持农业和农村发展,支持农民增加收入作为工作的首要任务,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加大对“三农”的信贷投放力度,满足农村地区农业生产的资金需求。

    在工作中,天津农村合作银行发扬贴近农民的优势和走村串户的优良传统,定期组织信贷人员深入到政府有关部门和生产第一线,调查了解农业生产以及产业结构调整的资金需求情况,做到底数清、情况明,贷款投放有目标,支持有重点。宁河县以养殖业为主导产业,特别是生猪生产远近闻名,资金支持必不可少。针对此种情况,宁河联社在去年对天津市宁河县原种猪场提升改造和种猪培育项目贷款3000万元的基础上,今年初又对天津市农夫种猪场项目投放贷款500万元,有力的推动了宁河县农村生猪生产行业的发展。截至2010年3月末,天津农村合作银行涉农贷款余额达237.46亿元,其中农户贷款65.33亿元,城乡企业及各类组织涉农贷款172.13亿元,近五年来,该行已累计发放支农贷款743.6亿元。

    在金融改革的大潮中,在市场竞争的压力下,天津农村合作银行始终坚持以服务“三农”为本色,视支持“三农”为已任,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为我市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做出了贡献。
添加时间:2010-6-29 消息来源:中农兴业网